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著名。► 3篇诗文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261篇诗文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660篇诗文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390篇诗文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267篇诗文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 762篇诗文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55篇诗文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393篇诗文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242篇诗文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 294篇诗文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350篇诗文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65篇诗文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247篇诗文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34篇诗文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153篇诗文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5篇诗文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99篇诗文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205篇诗文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125篇诗文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113篇诗文
寄绛州李使君
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
秋晚夜坐寄院中诸曹长
书怀寄友人
从军乐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
寄贾岛时任普州司仓
得舍弟书
剑器词三首
寄主客刘员外
杏园
送杨尚书赴东川
闻魏州破贼
采松花
新昌里
荅胡遇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六
访僧法通不遇
夜期友生不至
闻新蝉寄李馀
杏溪十首·杏水
崔少卿鹤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三
喜胡遇至
杏溪十首·杏溪
题鹤雏
答李频秀才
喜贾岛雨中访宿
咏新菊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
喜览裴中丞诗卷(一作寄裴使君)
和厉玄侍御、无可上人会宿见寄
病僧
恶神行排
喜雍陶秋夜访宿
答胡遇
种苇
牧杭州谢李太尉德裕
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
酬田就
酬卢汀谏议
听僧云端讲经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和李舍人秋日卧疾言怀
和太仆田卿酬殷尧藩侍御见寄
和裴令公游南庄忆白二十、韦七二宾客
答窦知言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而继和
喜览泾州卢侍御诗卷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哭砚山孙道士
和厉玄侍御题户部李相公庐山西林草堂
杭州官舍偶书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拾得古砚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杭州郡斋南亭
杭州官舍即事
奉和前司封苏郎中喜严常侍萧给事见访惊斑鬓之什
县中秋宿
寄赵仓
赠龚彦质
题陆宣公堂
李明府雪中小阅
题赵恕可山台
送赵兰坡
题县楼呈丘竹坡
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
元夕后湖上作
上嘉禾赵守
赠术士张痴
寿张倅
挽郭子度
赠叶靖逸
瓶中丹桂
谢别观察夫人
与陈宫詹参戎泛沥湖
过冯辅堂得月山房
牵情引
出山别元参学
镜囊词
题棋山
同林逋宿中峰次韵
南歌子(山樊)
鹧鸪天·七泽三湘碧草连
卜算子·胸月千种愁
滕王阁 其一
滕王阁 其二
明皇夜游图
李贺晚归图
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一
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二
春日登眺游宝胜诸寺且观名画
渡彭蠡湖
同曾户部吴县尉张秀才北山僧房寻梅令客对棋
庭中梅花正开用旧韵贻端伯
戊午山间对雪
陪李泰发登洪川南楼
昭州感梅公挚邹道乡遗迹
游潜峰
鄡子值风雨
清逸楼
庐陵中秋对月
舒州 其一
舒州 其二
跋韩子苍代葛亚卿诗
太平州二首 其一
太平州二首 其二
司空山
昭州自强斋
章江晚望
慈姥望夫二矶
题颜鲁公画像
饶守董尚书令画史绘释迦出山相及维摩居士使灵山香火之因不断复惠 ...
成生山水画歌
单老画树石山水歌
画虎行为吉州假守苏公作
访邹道卿故居
喜王秀才见过小酌玩月
再次韵题于生画豹二首 其一
再次韵题于生画豹二首 其二
次可师韵
句 其三十三
句 其三十五
句 其三十六
句 其六十七
句 其六十八
赵金氏墓
钓鱼歌寿王先生
锄菜
南望
闻有
东夷
北马
东行阻风
将耕东方感念维斗卧子怆然有作
陪宁靖集王愧两斋中
东宁咏
陪饮赋怀
挽张宫傅 其一
挽张宫傅 其二
挽张宫傅 其三
怀雪嵩 其一
怀雪嵩 其二
海居
怀章东生
送张宫保北伐
寿陈复甫参军
赠五官中郎将诗
室思诗六章 其四
赠李安抚
题南山刻石诗
仁寿楼
题文恪公送杨迈公中丞还朝诗册
谪仙窟歌为云寥先生赋
题上屯嵩山寺
携琴过松风堂
南浦驿
西溪渔庄
题唐宫歌舞图同方又韩克铣弟德远侄作
开元寺飞来柏
房山人琵琶
南湖草衣歌赠汪子
登延平明翠阁
寄弟迪
行香子·秋入鸣皋
眼儿媚 以上二首见中州乐府
扇图
先生命题追和古柏行
青柯平二道人
访箕和尚岘山
被召过少室
风入松 癸亥端午
杂兴次罗赞善韵四首 其一
杂兴次罗赞善韵四首 其二
杂兴次罗赞善韵四首 其三
四时诗 冬
赠张隐君(时隐君留张南村家)
邵武经高坡岭
归化道中偶风雨有作
赠陆润夫任桂林通判
赠高桥巡简吴廷显
赠张世祯别
赠建德朱崧任南昌司训
三月十九日同上虞陈若无饮偶成
和张宪长赠吴都宪致仕诗
闻胡司空附郭成新居赋此以寄
寄长兄廷杰
游香山偶成
赠袁鱼典史吴仕明
功德寺沐浴口号
寄云峰吴先生
赠蒙城令方先生渊还淳安
赠马时宜下第还乡
寿桐江赵翁八旬
送人省亲归淮安
和都宪游尹山韵
恭谂捧表上京寮属追饯于剑浦驿座中分得齐字
赠方旭陈任顺潮驿宰
挽致政太常卿陈贽
挽竹坡翁为都御史汪浩父
悼妻
燕山樵歌
题画为王元长作
次朱文公先生棹歌韵 其一
次朱文公先生棹歌韵 其二
次朱文公先生棹歌韵 其三
太宁龙湖道中纪事
蒜岭驿别张序班
寄云峰吴先生 其一
寄云峰吴先生 其二
赠蓝溪吴经入南鉴
赠桐江孙仲文
晴州钓者为程尚书赋
二月都亭即事
赠曾亚卿提督易州厂
送邵让秀才复学
赠司训黄文光擢重庆府二守
与雪厓航上人
赠较文学正王隆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