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 73篇诗文
宋光宗
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庆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赵惇因病崩于寿康宫,在位五年,终年54岁,葬会稽永崇陵。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7篇诗文
蒋概
蒋概(1028-1094),又名如德,字康叔。北宋文学家。生于天圣六年(公元1029年),吉州龙泉人(今属江西遂川),三司盐铁判官蒋贲之子。► 1篇诗文
曹翰
曹翰(924年—992年),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初年名将。曹翰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从征高平与瓦桥关。转仕北宋后,又从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年),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督运军饷供应入蜀大军,先后参预镇压全师雄及吕翰领导的叛乱。开宝年间,主持塞河有成绩。又参与平南唐,攻克江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太宗灭北汉,旋从攻契丹。次年,为幽州行营都部署。以私市兵顺,流锢登州。雍熙年间,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淳化三年(992年),曹翰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毅。 ► 2篇诗文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496篇诗文
刘爚
刘爚(1131—1216年),原名刘诏,字晦伯,号云庄居士,建宁崇安(今福建建阳县)人,南宋大臣、理学家。师从朱熹和吕祖谦。乾道八年,中进士,授山阴主簿。累迁国子祭酒,拜刑部侍郎,封建阳县开国男,署理工部尚书。嘉定九年(1216年),卒于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简。► 4篇诗文
吕蒙正
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终年六十八,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 7篇诗文
蔡齐
(988—1039)宋莱州胶水人,字子思。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兖州。仁宗时,以起居舍人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坐事出知密州、应天府。召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累迁权三司使、枢密副使。景祐元年,拜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性谦退,不妄言,为政有仁声。丁谓秉政,欲其附己,终不往。卒谥文忠,一云忠肃。 ► 1篇诗文
安丙
安丙(1148年—1221年12月4日),字子文,号晶然山叟。广安军甘溪场(今四川华蓥市永兴镇)人。南宋大将。淳熙五年(1178年),安丙登进士第,历知大安军,有惠政。嘉定十三年(1220年),联合西夏发动“秦巩之役”,终师老无功。嘉定十四年(1221年),安丙去世,年七十四。获赠少师、鲁国公。端平二年(1235年),追谥“忠定”。有《皛然集》、《靖蜀编》,均佚。《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 2篇诗文
蔡正孙
蔡正孙(1239—?),字粹然,号蒙斋野逸,又号方寸翁,福建建安人。他是宋末著名诗人及遗民谢枋得在福建时的学生,诗学观及立身出处受到谢氏的强烈影响。蔡正孙在宋亡前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未第,遂长期居留于杭州;宋亡后归隐故乡建安,诗酒自娱,坚持遗民立场,不书元朝年号,只书甲子。这种立场与晋宋之际的陶渊明完全一致,蔡正孙对陶渊明非常喜爱。他编选的诗学著作《诗林广记》以选唐宋诗人为主,唐前所选惟一的诗人就是陶渊明;并且他还编注了《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又称《陶苏诗话》)一书。 ► 2篇诗文
蔡承禧
蔡承禧(1035-1084)字景繁,北宋临川(今属江西)人,蔡居厚父。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父蔡元导同登进士。历官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理参军、知雩都县(今江西于都县)等,又出为淮南计度转运副使。以“决事明敏”见称,颇有政声,刚直不阿,深受神宗赞许,爱赐五品服。善为诗文,著有《论语指归》10卷、《奏议集》10卷、《诗文集》15卷,皆不传。《宋诗纪事补遗》存其诗,《历代名臣奏议》存其奏议5篇。 ► 1篇诗文
陈抟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 11篇诗文
蔡渊
蔡渊(1156—1236)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伯静,号节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长子。生而聪明,其质纯粹,穷天地之理,尽人物之性,博通五经,遍览子史,内师其父,外事朱熹,先后在朱熹的武夷精舍、建阳沧州精舍从学。“ ► 3篇诗文
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 9篇诗文
史弥忠
史弥忠,1161年-1244年,南宋政治人物。字良叔,是史渐的长子,宰相史嵩之的父亲,鄞县(今宁波)人。 ► 4篇诗文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 32篇诗文
蔡薿
蔡薿(1067~1124),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字文饶。生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卒于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丙戌科状元。宣和中(1119-1125),蔡薿复为龙图阁学士,再知杭州,为政残忍,以喜怒徇情,方腊起义被平定后,西北戍卒归乡,欲拿奖赏之绢置换钱物,蔡薿先不准,准后又强压价格,至使戌卒纵火欲杀之为快,蔡薿虽得幸免,但再次被罢官,第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 1篇诗文
方大琮
方大琮(1183-1247),字德润,号铁庵,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历任南剑州学教授、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将乐、永福知县,太府寺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直舍人院、建宁知府、福建路转运判官。官终广东经略使,卒谥忠惠。► 11篇诗文
陈宗礼
陈宗礼(1203~1270)南宋官员。字立之,号千峰,江西南丰人,一说江西广昌杨溪乡上峰村人。汉族江右民系。早年以教书为业,43岁方中进士。调邵武军判官,知赣州,入为国子正,转秘书省著作佐郎,迁秘书监。景定四年拜侍御史,直龙图阁、淮西转运判官,迁刑部尚书。度宗即位时,历任殿中侍御史兼直讲、礼部尚书、枢密院参知政事,卒于官,谥文定。为政直言清节,主张治国注重赏罚,为文以释经义、述政治主张为主,以挺拔峻峭穷理著称。所著《寄怀斐藁》、《曲辕散木集》等,已佚。 ► 7篇诗文
裘万顷
裘万顷(?~1219)南宋诗人。字元量,号竹斋,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历仕吏部架阁、大理司直、江西抚干,性至孝,有节操,有诗集行世,其诗清婉流利,描绘却颇有情致。► 176篇诗文
齐天乐·藕花洲上芙蓉楫
荀彧
山行 其九
霅山和丹岩晚春韵
伊周
和黄山秋吟 其三
坟庵棋罢对月
摸鱼儿(咏小园晚春)
前调(叠前韵)
木兰花慢(和野渡赋菊)
满江红(寓古杭和南塘咏欲雪词)
前调(寿野渡)
天仙子(前题)
水龙吟(和野渡生朝)
水调歌头·风雨卷春去
摸鱼儿·见春来
满江红·屑玉飞霙
和僧房岩桂
南徐买舟将归
和野渡咏梅
寄道友
巨室遗牡丹有作
和赵莲奥琴
牡丹和韵二首
五云诗
墓松既夷所余无几方植松秧自赋
星夕前露坐观行云作
宣妙坟院古柏
宣妙寺即事
宣妙寺偶成
南塘归自浙东
留墓松
下岭
夏秋积雨岁用大祲长言纪实
小园避暑
晓枕追记山梅
谢朱南塘借已田为易陆宅山建玉宸道宇
新暑赋西轩竹
新阳前口占
星节前戏成
壑下墓松诗
怀南塘朱省阅
即度赓喜雪韵
即席赠太阳山极圆上人
绝交
君道
理学
立春出郊风急有作
刘锦山自衡州归复书仍贻之诗
寄贺陆翠庭迁居
寄徐清溪
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将到霅陇
借丹岩韵贻青溪
津途风雨欲雪
锦山自杭来诗呈乡曲共举月集
近吟
久晴喜雨诗
菊秋呈南塘
菊秋晓枕偶成
松桂亭
岘石寺
烟霞坞二首
证道寺
重建东堂
烟霞坞二首 其一
烟霞坞二首 其二
翠峰寺和毛泽堂韵
满庭芳(寿徐佑卿·七月初五)
水龙吟(寿吴尉·七月初一)
夜半闻横管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五 示从父弟伟
寂照轩即事二首 其二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 示了空长老
叶翰林令画僧作偃松于石林堂壁有诗余次韵 其三
偶作三首 其一
同叶翰林游虎丘分韵得丘字
过红梅阁一首
癸巳岁除夜诵孟浩然归终南旧隐诗有感戏效沈休文八咏体作 其三 ...
癸未秋金陵怀古三首 其一
癸未秋金陵怀古三首 其二
癸未秋金陵怀古三首 其三
和翁秘监彦深喜绝句四首 其一
和翁秘监彦深喜绝句四首 其二
和翁秘监彦深喜绝句四首 其三
和翁秘监彦深喜绝句四首 其四
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用东窗即事韵作 其一
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用东窗即事韵作 其二
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用东窗即事韵作 其三
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用东窗即事韵作 其四
题阎立本画
喜雨呈郑高邮
避寇还舍一首
郁郁涧底松
灵山观
杂兴十首 其四
杂兴十首 其五
杂兴十首 其六
杂兴十首 其八
杂兴十首 其九
吴县游灵岩
古风送钱定国显道 其一
古风送钱定国显道 其二
送傅国华墨卿赴保塞簿
过方子通惟深
夜闻壁间蛩鸣有感二首 其一
夜闻壁间蛩鸣有感二首 其二
读神仙传六首 其一
读神仙传六首 其二
读神仙传六首 其三
读神仙传六首 其四
读神仙传六首 其五
读神仙传六首 其六
古钓台歌送阮阅休美成沿檄浙东
即事戏作四首 其一
即事戏作四首 其二
即事戏作四首 其三
即事戏作四首 其四
谢人惠砚
穹窿葬事回邑有感
游华藏此君亭
独游保宁凤凰台
过刘姓园居
宿海会寺
石牛洞
望九华
溪行叹
山中对酒
二月二日富阳城东 其一
二月二日富阳城东 其二
桐庐道中书事
题张大丞明园亭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一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二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三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四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 其一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 其二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 其三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 其四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 其五
有美一人
有美一人 其二
有美一人 其三
辨师鼓琴
赋长兴钱圃翁诗
秀州沈圭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
和叶翰林阻雨枫桥
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 其一
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 其二
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 其三
泊义兴长桥
游善权寺
善权洞
白马洞
神鱼泓是日与诸公流杯水中如西丘故事
九斗坛
泊舟仪真江上连日风雨作六言遣闷 其四
戏题钱守宋汉杰泉岩古刹
六言属叔问
泊舟仪真江上连日风雨作六言遣闷 其一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六 早凉过西坞
和酬梅悦之大夫泽送行古句
复次韵酬叶翰林见寄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一 寄茭湖江仲长袤
生第三儿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七 辛亥正月六日夜雷已发声大雨达旦山中 ...
晨起梳头发白且稀有感
初到书局以万七千钱得一老马盲右目戏作古句自嘲一首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 其二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 其三 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汎舟潩水
故人张达明徵饷舒朮
焦秀才出旧作送李世弼佐古诗李侯旧见知今亡矣览之怆然为和一首
和蒋尚书园第新亭二首 其一 空翠亭
神霄宫知宫陈应常邀乡人集道堂余不果往毛彦时有诗诸公皆和见率同 ...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四 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雪中种物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六 得白菌引酒径醉
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其二
和同舍胡元茂松年夜直书怀 其一
和同会舍千叶绯桃
和叶翰林送李从事
泛舟鉴湖同赵来叔子泰赵叔问联句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三 寄江彦文纬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 其二 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汎舟潩水
赵叔问过别留夜话偶阅鲍溶诗有感用韵作
感春三首用退之韵 其一
寄开化李令光四首 其三
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其三
感春三首用退之韵 其二
借叶内翰画令小江模写
题蒋永仲蜀道图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 目病废读书
感春三首用退之韵 其三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八 写怀因简赵叔问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 其一 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汎舟潩水
以夜宿匠舍诗示晁以道说之乃以古句为谢次韵酬之一首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 其五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九 终日块坐无与晤言戏作
秋雨三首 其三
九日块坐无聊越州使君季野舍人见过敝庐会方回承议亦至因游章公山 ...
同叔问诸人以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余得橘美字韵一首
同江仲嘉纳凉飞英寺
和同舍胡元茂松年夜直书怀 其二
次韵寄谢公表韩公朝请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十五 野人致紫竹栽手植方丈后
叔问纵步郊野得竹栽二小丛携以见分
和蒋尚书园第新亭二首 其二 柱笏亭
园居荒芜春至草生日寻野蔬以供匕箸今日枯蘖间得蒸菌四五亦取食之 ...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其二 同赵叔问涉涧伐荒蘙得大石壁立乔木苍然 ...
秋雨三首 其二
周宪之用余送赵子雍诗韵作属德祖及余同作二首 其二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 其三
和叶翰林湖上夜归古句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 其二 竹
闻仲嘉叔问继以职事行县道游茶山及诸胜境作寄一首
傅冲益寄淮口阻风及清淮道中诗二首又次涟水一首用其韵和寄 其一
戏赠江仲嘉司兵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 其三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