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阳约予同济泷水为他侣即解维留诗见意
明代 :张乔
买得兰舟待所思,却扳荷所写将离。清流溅石去复去,红颊啼烟知未知。前路行踪应借问,隔江潮信尚堪期。君来倘觅留香处,认取同衾解佩诗。
游七星岩同黎美周梁渐子何景玮诸子赋 其二
荷香千顷浸漫漫,洞口繁漫翠露漙。蝙蝠舞频深处热,琉璃光淡暗中寒。
凭将石乳醒春醉,袖得流霞拌晚餐。闻道清音山水发,更寻钟鼓礼仙坛。
席上赠陈使君
绝代词人美丈夫,豪吟帘月挂珊瑚。官方几借诗城律,兵法谁如笔陈图。
海外奇文传鳄徙,袖中长技惜龙屠。君恩定识蛾眉妒,谱向闺帷问有无。
长春庵与黄逢永彭仲垣黄虞六诸君子宴集分得酣字
相见不和南,招携惯两三。天衣铺坐对,人影入池涵。
野望馀楼阁,林声静笑谈。晚虹低更渴,应羡饮方酣。
宝安寄彭孟阳
有梦花前点酒筹,觉来深院闭风流。人间只恨桃源路,不道桃源人更愁。
怅别词 其一
送郎扬子江,郎似江心浪。一夜起秋风,头白从飘荡。
蝴蝶歌
东林蝴蝶西林舞,拍拍抱花香不语。半破葳蕤妒合欢,染湿粉衣狂栩栩。
林间有女娇盈盈,单衫半整来花亭。独立徘徊垂玉手,欲折花枝心恨久。
揉花碎花不足惜,蝴蝶何因与相识。怕是梦中来阿欢,踌躇不得入重门。
错认红颜便相狎,痴魂不辨泪啼痕。
竹枝词送人还吴 其一
春潮翻海没龙宫,八字帆拖打面风。一夜送郎江上去,不教留看荔支红。
怅别词 其二
计得见郎时,嫁郎如未久。郎游几度归,看取门前柳。
离恨曲 其一
玉壶虽已缺,一片为君存。欲别千重意,人前不敢言。
吊造微上人
刘补阙自九华山拜官因以寄献
妇薄命
大舅嫁小姑,是宜郎所弃。父母若在时,黄金作簪珥。
归舟偶述 其一
枕畔灯明月明,梦里风声水声。萍迹浪游乘兴,归舟回首多情。
欢闻歌 其二
坐皱轻罗衫,抱郎枕侬臂。郎看双袖痕,为谁染红泪。
离恨曲 其二
杨柳条条弱,离人夜夜情。妾心丝不断,羞眼一灯明。
夜夜曲 其一
忆得少小时,隔别缘侬长。认取折花痕,荼薇刺郎掌。
竹枝词送人还吴 其二
落花寒食送郎时,涩舌莺雏语较迟。长歌短曲郎都解,只学郎声唱竹枝。
醒酒歌
世人多醉者,酒亦不清高。未识醉中趣,空为酒所劳。
经隐岩旧居(一作怀旧游)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书边事
荆楚道中
鹭鸶障子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
寄处士梁烛
郢州即事
题广信寺
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
懊憹诗和彭孟阳三首 其二
赠进士顾云
宿洛都门
寄弟
江上送友人南游
题友人林斋
寄黎美周
宿潺湲亭
送人归江南
将离江上作
无题示彭孟阳 其二
送郑谷先辈赴妆州辟命
邯郸行
城东寓居寄知己
越中赠别
别李参军
送友人归江南
经宣城元员外山居
江南别友人
白燕
冬日招彭孟阳寻梅分赋
寄维扬故人
送友人往
泊弹子矶
题竹
夏日黎美周招同何石闾马景冲彭孟阳黄虞六罗子开山园宴集雨后品茶
赠友人
宿齐山僧舍
北山书事
潭上作
咏水仙
赠仰大师
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
秘省伴直
偶书所见
送黎舍人美周
玉兰花
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
寻桃源
游华山云际寺(一作游少华山甘露寺)
青鸟泉
赠敬亭清越上人
春日同黎美周苏裕宗曾自昭姚谷符诸子赋得月下梨花双白燕
离恨曲寄孟阳 其四
莫问
将归江淮书(一作冬归有感)
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游七星岩同黎美周梁渐子何景玮诸子赋 其一
送许棠下第游蜀
江行至沙浦
江南逢洛下友人
春望谣 其一
赠羽卿小姨
落花诗 其三
客中夜雨有怀彭孟阳黄虞六黎美周邝湛若陈乔生诸子
无题四首寄呈彭孟阳 其四
送僧雅觉归东海
贻彭孟阳三十初度
谷口作
懊憹诗和彭孟阳三首 其一
落花诗 其二
题河中鹳雀楼
蓝溪夜坐
题终南山白鹤观
风前睡
赠邻姬
望巫山
无题四首寄呈彭孟阳 其二
何石闾先生隐居
喜彭孟阳还自闽中夜话
回鸾阁写望
曲江春
离恨曲寄孟阳 其三
隐岩陪郑少师夜坐
离恨曲寄孟阳 其二
山中冬夜
懊侬曲 其一
陈使君招饮粤秀山是日听词人歌陈乔生新制曲有怀乔生
卢给谏梁侍御招同胡太史王比部夜饮陈学士山院听蕊芝小姬歌
游南岳
端州道中
送龙门令刘沧
送朴充侍御归海东
题
无题(一作赠友人)
送郑侍御赴汴州辟命
宝安归次作
吊前水部贾员外
七夕 其二
自诮
双声曲寄孟阳 其二
沿汉东归
宝安舟中黎美周招同李定夫王崇道梁渐子挟诸少年夜泛
江楼作
寄中岳颛顼先生
秋日闻彭仲垣梁沃宸方约思何文兹张百淇诸子登鳌峰绝顶
书梅福殿壁二首
漫述
赠初上人
题山僧院
赠棋僧侣
赠彭孟阳
题玄哲禅师影堂
归旧山
送友人进士许棠(一本无进士二字)
送友人归袁州
远离曲
寄清越上人(一作寄山僧)
送睦州张参军
浮汴东归
送友人游湖南
赠头陀僧
河湟旧卒
送河西从事
落花诗 其一
双声曲寄孟阳 其一
哭陈陶
彭孟阳招诸子梅溪夜泛分得权字
送友人归宣州
欢闻变歌
素馨田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
登慈恩寺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