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县
明代 :王廷相
芙容殿里罢通籍,沧海洲边远寄家。水客珊瑚秋荡月,鲛人冰縠夜生花。
五湖今遂鸱夷舸,三岛终逢博望槎。鹤驭鳌竿真入手,金符黄绶未须誇。
送许山人还潮阳
片舫飞云色,来时绕百蛮。巳游北极遍,仍向五湖还。
采药桄榔浦,诛茅薜荔山。高风落桂海,直拟谢公閒。
部斋閒居简周伯明寅长
省垣梧竹抱幽虚,吏散萧然似隐居。风冷池亭犹岸帻,日斜窗几有摊书。
身依明主忻难遇,官佐戎机愧自疏。有美东曹称独步,腐儒何幸接簪裾。
春日游览近郭山水 其一
华春巳随处,逸兴若游仙。忽到苍厓下,閒听万壑泉。
折麻思远道,濯耳仰高贤。胜事双溪曲,重来咏采莲。
送万中丞士鸣二首 其一
怜君幽志遂,五十即悬车。深入烟霞壑,清便水竹居。
壶尊藉草处,沮溺话耕馀。要在慎眠食,閒中休著书。
春日游览近郭山水 其二
近山奇绝处,萧洒此攀跻。巳历翠微尽,真堪肥遁栖。
瀑泉喧上界,竹树暗中溪。日暝下山去,苍茫路欲迷。
自述用庸之韵
休剧谈天惊稷下,漫希图阁动西京。鱼龙骇浪有何贵,霄汉浮云空尔名。
锦里先生收芋足,于陵仲子灌园成。故山春好不归去,枉却松苓日日生。
有怀德涵
康子要为天下士,斯文今滞武功原。天将卫叔成仙友,人恨长庚落帝阍。
霖雨无媒龙偃蹇,梧桐有待凤飞翻。相思欲附东陵信,好及秋风雁去繁。
五十赴官
一官将白首,名字落人间。直道晚成宦,劳生多苦颜。
兹游方浩荡,何日遂高閒。素业黄河曲,云松久闭关。
秋日寄怀元杰
梁苑行歌谁阮籍,河壖垂钓即沧浪。荒延薜荔幽人户,閒对松筠给事堂。
明月临来常纵酒,玉琴弹罢漫焚香。相思真负秋花约,回首应惭鸥鹭行。
和庸之韵
平郊望不极,台上远天青。叶落鸟窥井,人閒风扫亭。
孤云供夕眺,众籁惬秋听。野性便幽静,非关慕独醒。
淮涨
淮浦水深八尺强,新城旧城如巨洋。行舟欲泊苦迷岸,居市半空惟堵墙。
浮桥锁断津吏闷,远湖口决渔人狂。顾我情非羡鱼者,临渊终日咏沧浪。
海上杂歌
洋中洲岛依然在,人代沈销竟不还。石甬虚传秦帝路,勾城误指越王山。
石井别业有作
花暗棠梨浦,禽鸣桑树林。浓霞淹曙色,微雨作春阴。
田父班荆坐,渔翁濯足吟。偶来人境外,销却宦游心。
建业旅思
清江碧石旅愁销,白下春生七十桥。燕客杨园花学舞,采芳沙苑雨如潮。
西山拄笏忘言久,东海乘槎寄兴遥。惆怅无缘遂幽志,蓬莱归去觅仙樵。
宿淮上寄何仲默
旅泊清淮夜,扁舟怯独行。风钟半沦灭,水月共微明。
放逐甘吾道,栖遑念友生。高歌视雄剑,不觉壮心惊。
秋夜宿朱山人林亭
木叶巳下地,凄然秋意深。对君明月夜,泻我素琴心。
河渚迷归棹,关山起暮砧。客愁淹不散,枉自宿青林。
飞仙阁
袅袅飞仙阁,空言逼斗辰。江流平入楚,栈道远通秦。
伯主并吞旧,风云战代频。终成失天险,切莫弃君臣。
寄刘远夫
曾陪丹陛持霜简,共谪穷荒叹晚途。江外相思前夜梦,河壖归到几封书。
行藏自分青山好,勋业番惊白发疏。君在濠梁多乐事,人情观尽最知鱼。
边司徒悼亡次韵
萼绿华来旷世闻,谪仙那得久人群。空将仙瑟传孤调,无复鸳罗刺五纹。
月里罢摇雕玉佩,花时犹妒郁金裙。东堂见说遗情在,十二峰头有暮云。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寄张太微
登陆趋阳逻
于万里桥有作
梁苑歌 其二
靖远楼公宴
明月沱
汉上歌 其二
汉上歌 其三
夔州简卢朝言
寄赵尔锡祭酒
送王锦夫方伯
酬孟望之
出陕城述所经览
西山行
巴人竹枝歌四首 其二
寄庸之
孔雀图歌
蜀中寄李宗易宫论
郢城最高处眺荆楚
南昌行
别后再赠德涵
山中秋宿
阆中歌
途中晦日
寄郭价夫学士
早发新坝
九日安陵同蔡成之发舟
登石头城怀古
扬州与鹿门子饮酒歌
黄州演武厅宴集赠石帅
泊青城 其一
登迎晖楼有作
客叹
胡桃沟行
汎湖篇
古陵
亳都行
宫词(四首)
石猿山
舟泊大伊遂登岭眺望二首 其二
泊青城 其二
终南吟赠王尧卿
舟泊大伊遂登岭眺望二首 其一
寄赵举人习
秋日宁国言怀 其三
舟及团峰以事复回黄州
行塞
金内翰五泉歌
赠别王司马先生
泊大洲
秋日宁国言怀 其一
泰陵果园
木洞驿
苏州别葛李遂
巴人竹枝歌(四首)
趋役淮上途中述感
寄王锦夫
过睢州
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
汉上歌 其一
孟望之入试院奉怀一首
芜城歌 其一
发泗安暮泊湖州
过白渠访王尧卿闻游江南不遇
阆中杂咏 其一
张中丞操江行
初见白发
雨秋
怀王庸之
渼陂子还山歌
凿井歌
青城山歌送郭鲁瞻赴阙
九日游观音岩歌简同游诸君子
梁苑歌 其一
曲江池醉歌赠长安诸公
江上寄俞国昌郁希正二同年
早朝瞻望宫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