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饮萧和伯家醉登快阁和杨伯子题分明观韵

饮萧和伯家醉登快阁和杨伯子题分明观韵

宋代 戴复古

醉归萧史宅,快阁倚西东。
山敛过云雨,江无起浪风。
月行银汉上,人在玉壶中。
天眼照尘世,应怜鹤发翁。

诗人戴复古的古诗

舟行往吊故人

宋代 戴复古

乔木风声壮,大江天影圆。
悲秋时把酒,爱月夜行船。
未及到河上,先愁过竹边。
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阅旧稿见乔丞相诗跋因成此诗

宋代 戴复古

三十年前旧诗册,两行钧翰俨如新。
自甘白屋为寒士,敢说英扉有故人。
五雨十风勤燮理,九州四海费经纶。
年逾八十貂蝉贵,不负明君恐负身。

织妇叹

宋代 戴复古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夏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彭绣使平叛卒后除经略小诗陈利害

宋代 戴复古

乳虎恋巢穴,穷猿失木悲。
早须思一着,先要释群疑。
豪杰通心腹,人心无怨咨。
御军明纪律,威爱贵兼施。

江村晚眺二首

宋代 戴复古

数点归鸦过别村,隔滩渔笛远相闻。
菰蒲断岸潮痕湿,日落空江生白云。

夏日雨后登楼

宋代 戴复古

夏日不苦热,病躯能少康。
数峰楼上景,六月雨馀凉。
今西两虚器,乾坤百戏场。
人生如寄尔,聊以醉为乡。

滕审言相遇话旧

宋代 戴复古

忆昨同君访月林,几年相别到于今。
江山花草生诗梦,风雨忧愁长道心。
久矣无波观古井,修然得趣听鸣琴。
一生奔走成何事,尘满征衫雪满簪。

闻严坦叔入朝再用前韵

宋代 戴复古

凄凉风雨日,强把甕头春。
独守空虚室,那逢耗磨辰。
诗家青眼旧,世路白头新。
每诵梅花句,一心思故人。

喜闻平峒寇

宋代 戴复古

峒寇都平了,官军奏凯歌。
千山通道路,一雨洗干戈。
天地和风转,江湖春水多。
蜀中无近报,西贼定如何。

竹洲诸侄孙小集永嘉蒋子高有诗次韵

宋代 戴复古

美景能兼乐事难,愁来唯仗酒遮拦。
昂藏病骨兼诗瘦,料峭春风带腊寒。
乔木尚疑前辈在,好花应笑老人看。
忍抛明月先归去,输与诸郎彻夜欢。

曾云巢年八十聪明不衰小楷写六经家有小楼日

宋代 戴复古

八十云巢老,诸公旧典刑。
心情古井水,辈行晓天星。
身健登高阁,眼明书六经。
尝闻荐遗逸,何以报朝廷。

壬寅岁旦景明子渊君玉携酒与诗为寿次韵

宋代 戴复古

舍我白瓷碗,把君金屈卮。
判为元日醉,共赋早春诗。
冰泮鱼龙起,花开蜂蝶知。
为子扶病脚,赖有古藤枝。

观陆士龙作顾彦先妇答夫二首有感韵 其一

宋代 戴复古

北风吹岁暮,空闺独栖止。夙兴泪盈掬,夕息梦千里。

妾生胡不仁,失身从浪子。嚼檗苦我心,餐冰噤我齿。

离异何足愁,险涩可胜纪。寄书西飞雁,反覆话终始。

频酌淮河水

宋代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吴子似

宋代 戴复古

载酒樱桃熟,隈亭柳树阴。
青山去人远,黄鸟话春深。
薄俗非吾道,虚名愧此心。
休言今不古,又恐不如今。

郑南夫云林隐居

宋代 戴复古

一来陪胜践,再到惜蹉跎。
记得山中景,行寻竹外坡。
天寒梅信早,海近雁声多。
烟渚蒲洲外,时闻欸乃歌。

聂侍郎领客观园林之胜饮中出示名贤书画

宋代 戴复古

烈士家风从橐尊,时容野客上朱门。
如登东观图书府,又似西岩闲竹村。
自以一闲销日月,谁知万虑满乾坤。
诸公衮衮成何事,不若花前对酒樽。

题姚雪蓬使君所藏苏野塘画

宋代 戴复古

高者为山,坳者为壑。
为烟为云,渺渺漠漠。
水鸟树林,人家聚落。
骑者何之,舟者未泊。
三尺纸上,万象交错。
天机自然,神惊鬼愕。
呜呼,此吾故人野塘苏元龙之墨迹,
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

闻机上妇说蚕事之辛勤织未成缣往往取偿债家

宋代 戴复古

荷君问讯蚕家事,此是妇人辛苦媒。
典尽衣裳酬叶价,忙无心绪向妆台。
缲声未断机声续,私债未偿官债催。
织未成缣分翦尽,妾身争得一丝来。

九月七日江上阻风

宋代 戴复古

舣棹依乔木,扶筇涉浅沙。
云山多态度,水月两光华。
白首吟诗客,青帘卖酒家。
明朝风不定,来此醉黄花。
戴复古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52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