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邓林
朱幡皂盖拥专城,辇毂南来第一程。庶务不论山共积,寸心自与水同清。
甘棠在处留遗爱,青史行看著令名。同年故人张吏部,先传好信到神京。
送刘庆良还重庆
八月秋风吹客槎,遥从锦水到京华。闲游上界神仙府,回访瀛州宰相家。
金缕歌残人已醉,重阳节近菊初花。明朝又向都门别,相望相思天一涯。
哭从弟惟清
旅邸淹淹抱病身,逢予哭子倍伤神。攒眉灯下愁如织,分手江头泪满襟。
望汝成名光我祖,奈天无意在斯人。劬劳未报身先死,肠断高堂白发亲。
挽林参政
柏府乌啼月满天,哭君遥忆十年前。江亭话别言犹在,京国分携职又迁。
政喜藩垣春似海,俄闻华表鹤□仙。东南归路多兰泽,好采芳馨荐几筵。
克己斋
有己人我分,所贵能克之。己克则心公,一钱宁肯私。
兄弟本同气,人我非所施。义利不两立,世人那得知。
因君讽薄俗,成此克己私。
登保叔塔
碧嶙峋上拄青藜,更蹑凌空百尺梯。越海一泓杯勺小,吴山数点髻鬟低。
乾坤俯仰今非昔,乌兔循环东复西。笑问从游年少者,慈恩雁塔几时题。
平黎卷为张宪副赋
小丑动边烽,名卿事折冲。鸟蛇初入阵,狐兔顿潜踪。
一统乾坤大,三春雨露浓。潢池卖刀剑,依旧业耕农。
馀姚访陈司封即席赋二律 其一
问水寻山取次行,姚江西畔访寅兄。同袍意气今犹昔,补衮文章老更成。
雾雨暂容玄豹隐,风云终起大鹏程。虚名累我将何用,赢得萧萧白发生。
慈寿堂
欲得遐龄报母慈,故将慈寿扁慈闱。瑶池几见金桃熟,南极常腾逾婺辉。
封诰喜逾毛义檄,公袍鲜映老莱衣。草心长共葵心赤,忠孝如君世所稀。
青螺山色图二首为何先生志一赋 其二
狂澜赴海势滔滔,倒障青螺出浪高。日照千崖生紫翠,雨来万壑泻波涛。
拾遗价重名逾重,水部文豪兴亦豪。泉石知音非偶尔,题诗寄贺此山曹。
送陈中书升湖广左参议
十年染翰侍彤闱,此日承恩拜赤墀。金紫荣膺方岳寄,丹诚早荷圣君知。
云连魏阙心旌动,路出都门意马迟。江汉旬宣须召虎,休言夺我凤凰池。
碧岩图
碧岩闻说类方壶,今向东风看画图。峰顶暖岚青欲滴,涧门瑶草绿平铺。
七千里外怀亲舍,四十年前历宦途。为问旧时猿鹤侣,寻盟还认老翁无。
具庆堂为前人赋
鹤发双亲寿算齐,雁行诸子奉庭闱。一门和气钟家庆,五色祥云上舞衣。
但祝大椿荣晚寿,难将寸草报春晖。廷臣今有华封典,毛义何时捧檄归。
题进士郑良所藏画二首 其二 悬崖梅
十里湖堤未放春,寒崖惊见一枝新。风吹琼佩飘飘举,疑是瑶台月下人。
赵仲穆画马二首 其一
清风辇路净无埃,岁逐奚官立仗回。不是良工模写去,世间那得见龙媒。
乐静堂为春长馆羽士陆处勤赋
蓬门一径入烟霞,云是山阴道士家。除地作坛朝紫极,拥炉看火炼丹砂。
鹅群只换羲之帖,蟹眼时烹陆羽茶。我亦人间无事者,故来同赏碧桃花。
送郑文著别弟还家省父
昨宵梦绕漆园椿,晓起那堪对白云。作客不如归故里,趋庭便欲见严君。
百盘世路羊肠曲,九派江流燕尾分。惆怅二难相别处,碧天寒雁正呼群。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 其二
百尺荒台枕碧流,徵书曾此起羊裘。羊裘不是鹓班侣,只合归来伴白鸥。
挽李主事
伊人蚤岁富才猷,郎署名成正黑头。忠孝未酬君父德,风霜俄报柳蒲秋。
半窗孤月皇华节,万里长江旅衬舟。好在泉台休抱恨,承家有子习箕裘。
题沈斌所藏画三首 其三 桂仙
霓裳舞罢倚阑干,十二重阍闭广寒。金粟花开香万斛,不知谁共素娥看。
题四景画 其四
朔风吹雪晓漫漫,共住京华几岁寒。乡国梦成君别我,相思好把画图看。
邓林
宋福州福清人,字楚材。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授泰和簿。与辛弃疾、周必大、陈傅良、戴溪、朱熹、吕祖谦等为友。曾三上书于朝,讥切朝政。时朝议欲授以中都干官,或沮之,改石城丞。有《虚斋文集》。► 297篇诗文
赐观灯诗五首 永乐二十年正月十五日进 其四
望和靖墓
和郑良载父勉子诗韵
题荆兰竹石二首 其二
题四景山水 其二
绿珠词
题沈斌所藏画三首 其二 梅仙
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 其一
题小景白云无心
题四景画 其一
林下高风
送林公谔
送柏台张从事考绩
赠书礼部主客郎中陆公墓表后 官以子赠
兰室为前人赋
送孔贰尹之官上林
和钱参政示子诗韵四首 其一
寄黎何二诗翁
题进士郑良所藏画二首 其一 折梅枝
题南宁宁指挥松桂轩
游北高峰
月影梅
鸡山别意
题画山水
存乐堂二首 其一
瓮茧情
送林公度归莆田
夜泊南昌二首 其二
白云飞处二首为□祠部赋 其二
晋武帝
馀姚访陈司封即席赋二律 其二
题墨菊送乡友南还
送两浙朱运使考绩二首 其二
和唐元祯镇越堂诗韵
题金尚书所藏画四首 其二 海棠班鸠
送两浙朱运使考绩二首 其一
弃瓢图
挽玩梅梁处士
赠许斋归南雄
寿江纪善父七十
送许中书给假归觐
送李主事复南京吏部
杏林丹室为医士吴孟森题
送举人陈玄泰
捕鱼图二首 其一
存乐堂二首 其二
古冈发舟亲友联帆一程至十二矶头痛饮而别余抵大庾岭寄诗谢之
赋得列位登青琐送翰林钟编修奉敕归封其父母
双雉
挽石泉陈处士
题梁仲高所藏俞汉远古树木竹
赠萧山苏大尹
和常斋见贶诗韵三首 其三
和羊城梁俊民三首 其一
悯三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