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园踏青

东园踏青

宋代 安道

芍药丛边露气沉,步随芳草共幽寻。
桃花薰日红浓淡,柳叶迷烟泥浅深。
何处香泥忙社燕,谁家晴槛噪时禽。
悄寒罗袜浑无力,斜倚东风碧树阴。

诗人安道的古诗

满江红 哭萧琼山二阕 其一

宋代 安道

回首西园,是昔日、我曾游处。还记得、连床竟夕,有诗联句。

绿蚁一杯天欲雪,红葳四壁花如雨。问东风、何事太猖狂,催春去。

茹科也,孙山赋。棘闱也,伤迟暮。共药王禅院,懒残煨芋。

十载难知良相业,再来易变徐君墓。惹行人、谶说洗心泉,泉台路。

赠葛仪封堤成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郑国渠成千里完,葛公堤就万人欢。鱼惊浅浪穿花度,鸟羡微波隔叶看。

梅 其十七

宋代 安道

冰姿铁干水云隈,日日寻芳探几回。踏遍双鞋香迹冷,风霜历尽始春来。

读史述九章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其九 张长公

宋代 安道

远哉长公,萧然何事?世路多端,皆为我异。敛辔朅来,独养其志。

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 其五 册宝入德寿宫门用 ...

宋代 安道

惟天为大,其德曰诚。惟尧则之,其性曰仁。乃文乃武,得寿得名。

于万斯年,以莫不增。

谒台北文庙感赋

宋代 安道

四十年前曾谒圣,彬彬礼乐肃宗风。迄今芹藻香谁采,自昔鸾旗影已空。

美富宫墙千古仰,高坚道德万人崇。欣看鲁殿岿然在,无复秦灰劫火红。

闺情集古 其四

宋代 安道

暑往寒来春复秋,故人别后阻仙舟。世间美事难双得,自古英雄不到头。

豆蔻难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欲知此后相思处,海色西风十二楼。

水舫

宋代 安道

天水相将远欲无,扁舟双桨似飞凫。此身未是逃名客,且学鸱夷泛五湖。

春帖残句

宋代 安道

儿辈功名来铁定,老夫安乐直钱多。

过彰化东郭废公园感赋八首 其四

宋代 安道

板屋圆穹倭式亭,无莺、无蝶有流萤。楝花落尽枞椰老,傍郭相思树树青。

过故邺诗

宋代 安道

玉马芝兰北,金凤鼓山东。旧国千门废,荒垒四郊通。

深潭直有菊,涸井半生桐。粉落妆楼毁,尘飞歌殿空。

虽临玄武观,不识紫微宫。年代俄成昔,唯馀风月同。

十六字令 其二 闺情

宋代 安道

情。闷倚罗帏数漏声。窗棂外,小雨梦难成。

庆春泽 冬夜盼家书

宋代 安道

圆月凝愁,寒灯晕影,偏惊长夜如年。盼绝家书,恨它千里俄延。

误人鱼雁无情甚,漫思量、尺素遥传。怕累伊,一阵霜风,吹落江烟。

思亲太急胸头恶,叹蛛丝宛转,方寸长牵。极目凭栏,白云摇曳南天。

吴头楚尾伤心路,纵凝眸、亲舍何边。最难禁,百叠千行,有泪无言。

西江月 赠儒士王子正

宋代 安道

本性元虚不二,奈何情欲交加。人能顿悟道生涯。世态分明是假。更要深通玄奥,须当拂去矜夸。含光默默养灵芽。便是无为造化。

西江月 秋泛

宋代 安道

极目烟波渺渺,停舟新秫家家。橹声咿轧战风鸦,寂寞寒潮西下。

呼我扫愁红友,看残篱畔黄花。人生适意不须他,竹屋蓬窗聊且。

和余山南佥判清溪观荷

宋代 安道

东风已老南风急,浪蕊浮花和露泣。
翠袖盈盈波上来,相向美人如玉立。
轩渠一笑俱动容,彼此一样冰雪踪。
明珠散不论斛斗,清溪化作骊龙宫。
大江以东北山北,时样新妆皆失色。
古心一寸谁得知,江上晚来数峰碧。
普天之下率土滨,容著不尽胸中春。
濂溪爱花我爱叶,难将此意轻语人。
探寻胜处到深杳,两眼眈眈天地小,
不离枝叶见花实,红白纷纷迹如扫。
膝间不著无弦琴,酒中清浊时自斟。
兴寄超然八方内,身在水流香世界。
绿云冉冉拨不开,乐地可中能许大。
中通外直真绝奇,一语能觉千古迷。
二百年后谁传衣,清溪滚滚通濂溪。

监利泛化丘湖遂至北洲寺

宋代 安道

淼淼平湖阔楚江,方舟两桨破秋光。罾风钓月嘉鱼国,飞雨翘烟白鹭乡。

故老昔能悲岸谷,骚人今但爱沧浪。北州更有忘归处,寺压蘋花千里香。

河沙

宋代 安道

河沙千世界,只此一微尘。为见禽鱼乐,方知天地春。

无心还是妄,有说却非真。识得西来意,时时景物新。

渔家傲·题塞外从军图

宋代 安道

暝色催寒千嶂合。沙场六月犹霏雪。日黯云低飞鸟绝。

西风冽。霜痕满地笳声咽。

慷慨长征家远别。金戈匹马胡天阔。万里长城山叠叠。

持寸铁。将军热吮刀头血。

省官命诸生为守城马发挽诗欲为申奏立庙

宋代 安道

伏波裹尸还,马璘苦战死。至今骨犹香,勋名照青史。

桓桓马将军,或疑其孙子。逾月婴孤墉,四面集飞矢。

生不为降俘,死期为厉鬼。小卒窃开关,大兵遂劘垒。

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英雄为痛心,三十馀年矣。

阴房野燐青,坏道丛祠圮。天朝未旌忠,谁为血其祀。

名公访古迹,立马斜阳里。临风叫英魂,月寒天在水。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