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客有歌李太白泛洞庭湖诗拟赋三首 其一

客有歌李太白泛洞庭湖诗拟赋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袅袅秋风生白波,洞庭水深鸿雁多。露华湿衣欲归去,奈此满天明月何。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横山八景 其七 俸鹤田

明代 孙承恩

昔闻轩墀宠,今见裂土食。禽荒虽有戒,不与幽人事。

草堂成漫述

明代 孙承恩

小园理榛秽,经始搆此堂。幽深既临溪,轩敞复面阳。

土木乏巨丽,规制亦颇良。八窗开虚明,炎暑生清凉。

庭前数松树,屋后千筼筜。了无红尘侵,似觉白日长。

我性本旷寂,远谢名利缰。况兹幽居成,自喜素心偿。

临风倚曲槛,待月移方床。既以哦诗书,亦可款壶觞。

鲲鹏抟扶摇,蜩鸴抢榆枋。为适各不同,吾兹感蒙庄。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二十九 管大夫

明代 孙承恩

假仁图霸,尊王斥戎。民受其赐,圣与其功。治国长才,卓有令闻。

四维之言,可以为训。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七

明代 孙承恩

密雨浓连霭,湖山罨画中。有人倚虚幌,孤酌对溟濛。

李白祠迎送神词三章 其一 迎神

明代 孙承恩

兰江兮悠悠,望夫君兮中洲。药房兮芝宇,辛夷为橑兮桂为柱。

神之来兮风泠泠,建云旆兮骑长鲸。屋梁兮明月,恍夫君兮见颜色。

灵倏忽兮陟降,俨左右兮不可以像。灵惠我兮勿夷犹,灵不顾兮我心则忧。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六 子游

明代 孙承恩

所长擅科,知本之学。我思其人,简易宏廓。礼乐为政,弦歌成音。

学道之论,实契圣心。

送张复庵大谏使韩藩四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通驷桥边驷马飞,羡君此去有光辉。宗藩快睹儒臣近,父老争看衣锦归。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六一 李旴江

明代 孙承恩

才质俊辨,制作明洁。考定明堂,博采众说。周礼有论,平土有书。

疑孟何为,见斥后儒。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二十七 召公

明代 孙承恩

际时明良,弼亮四世。敬德之训,圣学斯契。公旦夹辅,翱翔两骖。

甘棠遗爱,百世不谖。

题崔少卿八咏卷 其五

明代 孙承恩

壁立古铁色,巉巉我独拜。乾坤钟英灵,千古镇长在。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二 富郑公

明代 孙承恩

志节皎皎,忠勤劬劬。国有宪章,恪遵弗渝。奖善若培,去恶如莠。

大臣之事,君子之守。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六八 司马文正公

明代 孙承恩

熙宁谏诤,忠谠切深。元祐相业,旋乾转坤。行成无伪,学几不杂。

一德醇儒,百年清节。

题画鱼

明代 孙承恩

生绡一幅潺湲出,大鱼小鱼纷来集。大鱼昂藏如有神,鼓鬣震荡排风云。

欲随飞龙破溟涨,矫首一跃天池浑。小鱼戢戢意自真,偶依队逐如相亲。

至乐已闻濠上说,盈车未用詹何缗。画者亦好手,触处皆天机。

试观此图大小总异态,横斜向背各各含生姿。黯黯烟雾起四壁,江风萧萧水欲立。

渚蒲汀芷纷交加,不是五湖应七泽。我家茅屋湖之堧,观鱼每爱临深渊。

大鱼拨刺小鱼戏,俯仰意兴何悠然。朅来几年堕尘网,回首江湖空怅望。

偶观此图心为翻,逸思已落沧洲上。吾闻北溟有鱼名巨鳌,变化不测吞吐云雾兴波涛。

安得骑之逐李白,挥斥八极同游遨。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一 子产

明代 孙承恩

郑国听政,贤者惟子。辞令之善,酬酢之智。以礼治国,诸侯莫加。

君子道四,圣人所嘉。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 其六 双峰插汉

明代 孙承恩

南高何巍巍,北高何巉巉。登临人迹稀,白云时往还。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三 文潞公

明代 孙承恩

休休元臣,堂堂大耄。端雅静重,镇压浮躁。危疑定策,社稷之功。

天下异人,夷使改容。

麻墟水

明代 孙承恩

沄沄江波阔,黯黯毒雾吐。舟行麻墟口,川原见深阻。

叠嶂千万重,贼穴难比数。西或连闽蜀,东应接吴楚。

居民与商舶,劫掠莫敢禦。无人向谁何,况敢索征赋。

我来或零雨,寂寂无所睹。伫立空嗟咨,此独非王土。

赠潜江田侯赴夔州别驾六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谁能为政似田侯,奏最曾闻荷眷褒。今日徵书腾宠异,先教恩命贲林丘。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 魏郑公

明代 孙承恩

蹇蹇郑公,维古遗直。补衮纳忠,危言正色。诋黜霸杂,敷陈义仁。

贞观治效,功无与伦。

初度自寿十三首 其一 中吕玉娥儿

明代 孙承恩

初度今朝。灿祥光,寿星高照。宝鼎内、自把香烧。感亲恩,歌帝德,愧微躯难报。

逝水滔滔。数年筹、吾生已老。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