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阳宫望幸

上阳宫望幸

唐代 刘长卿

玉辇西巡久未还,春光犹入上阳间。万木长承新雨露,
千门空对旧河山。深花寂寂宫城闭,细草青青御路闲。
独见彩云飞不尽,只应来去候龙颜。

诗人刘长卿的古诗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唐代 刘长卿

潺湲子陵濑,髣髴如在目。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唐代 刘长卿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

龙门八咏。下山

唐代 刘长卿

谁识往来意,孤云长自闲。风寒未渡水,日暮更看山。
木落众峰出,龙宫苍翠间。

晚次苦竹馆,却忆干越旧游

唐代 刘长卿

匹马风尘色,千峰旦暮时。遥看落日尽,独向远山迟。
故驿花临道,荒村竹映篱。谁怜却回首,步步恋南枝。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唐代 刘长卿

迢递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出,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清风竟不至,赤日方煎铄。石枯山木燋,鳞穷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白雪和难成,沧波意空托。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早晚归汉廷,随公上麟阁。

和中丞出使恩命过终南别业

唐代 刘长卿

不过林园久,多因宠遇偏。故山长寂寂,春草过年年。
花待朝衣间,云迎驿骑连。松萝深旧閤,樵木散闲田。
拜阙贪摇佩,看琴懒更弦。君恩催早入,已梦傅岩边。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唐代 刘长卿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唐代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从军六首 其二

唐代 刘长卿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秦侍御与大夫有旧

唐代 刘长卿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湘中纪行十首 浮石濑

唐代 刘长卿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题魏万成江亭

唐代 刘长卿

萧条方岁晏,牢落对空洲。才出时人右,家贫湘水头。
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不是莲花府,冥冥不可求。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征君

唐代 刘长卿

南风日夜起,万里孤帆漾。元气连洞庭,夕阳落波上。
故人烟水隔,复此遥相望。江信久寂寥,楚云独惆怅。
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棹唱。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送李穆归淮南

唐代 刘长卿

扬州春草新年绿,未去先愁去不归。
淮水问君来早晚,老人偏畏过芳菲。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唐代 刘长卿

职副旌旄重,才兼识量通。使车遥肃物,边策远和戎。
掷地金声著,从军宝剑雄。官成稽古力,名达济时功。
肃穆乌台上,雍容粉署中。含香初待漏,持简旧生风。
黠吏偏惊隼,贪夫辄避骢。且知荣已隔,谁谓道仍同。
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恋土函关外,瞻尘灞水东。他时书一札,犹冀问途穷。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唐代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笼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笼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唐代 刘长卿

犹是南州吏,江城又一春。隔帘湖上月,对酒眼中人。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无心羡荣禄,唯待却垂纶。

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创

唐代 刘长卿

绝巘东林寺,高僧惠远公。买园隋苑下,持钵楚城中。
斗极千灯近,烟波万井通。远山低月殿,寒木露花宫。
绀宇焚香净,沧洲摆雾空。雁来秋色里,曙起早潮东。
飞锡今何在,苍生待发蒙。白云翻送客,庭树自辞风。
舍筏追开士,回舟狎钓翁。平生江海意,惟共白鸥同。

陪辛大夫西亭宴观妓

唐代 刘长卿

歌舞怜迟日,旄麾映早春。莺窥陇西将,花对洛阳人。
醉罢知何事,恩深忘此身。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

送灵澈上人

唐代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4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