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唐代 刘长卿

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

诗人刘长卿的古诗

使回赴苏州道中作

唐代 刘长卿

春风何事远相催,路尽天涯始却回。
万里无人空楚水,孤帆送客到鱼台。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唐代 刘长卿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

唐代 刘长卿

长沙积雨晦,深巷绝人幽。润上春衣冷,声连暮角愁。
云横全楚地,树暗古湘洲。杳蔼江天外,空堂生百忧。

送元八游汝南

唐代 刘长卿

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
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
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
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

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

唐代 刘长卿

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
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群。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
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
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勋。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

从军六首 其二

唐代 刘长卿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送陶十赴杭州摄掾

唐代 刘长卿

莫叹江城一掾卑,沧洲未是阻心期。
浙中山色千万状,门外潮声朝暮时。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寒釭

唐代 刘长卿

向夕灯稍进,空堂弥寂寞。光寒对愁人,时复一花落。
但恐明见累,何愁暗难托。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春草宫怀古

唐代 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唐代 刘长卿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越鸟岂知南国远,
江水独向北人愁。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
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唐代 刘长卿

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白云留永日,黄叶减馀年。
猿护窗前树,泉浇谷后田。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龙门八咏。远公龛

唐代 刘长卿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长字…从兄

唐代 刘长卿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唐代 刘长卿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送蒋侍御入秦

唐代 刘长卿

朝见及芳菲,恩荣出紫微。晚光临仗奏,春色共西归。
楚客移家老,秦人访旧稀。因君乡里去,为扫故园扉。

登扬州栖灵寺塔

唐代 刘长卿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送袁处士

唐代 刘长卿

闲田北川下,静者去躬耕。万里空江菼,孤舟过郢城。
种荷依野水,移柳待山莺。出处安能问,浮云岂有情。

谪官后卧病官舍,简贺兰侍郎(一作贬睦州祖庸见赠)

唐代 刘长卿

青春衣绣共称宜,白首垂丝恨不遗。江上几回今夜月,
镜中无复少年时。生还北阙谁相引,老向南邦众所悲。
岁岁任他芳草绿,长沙未有定归期。

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唐代 刘长卿

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
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枫林月出猿声苦,
桂渚天寒桂花吐。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

闻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

唐代 刘长卿

长乐宫人扫落花,君王正候五云车。
万方臣妾同瞻望,疑在曾城阿母家。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4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