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和曾宪长瑞鹤诗三首 其二

奉和曾宪长瑞鹤诗三首 其二

明代 符锡

华表归来志虑空,可曾回眼向鸡虫。风标自合群仙使,胎孕难将百鸟同。

立傍宪台严候吏,声闻江省濯清风。何时引子丹霄上,两两和鸣恊舜桐。

诗人符锡的古诗

舟居酬杨大和别驾自秋官左迁

明代 符锡

离颜渐喜破官河,那问潮阳路几何。宝剑动随妖气遁,屏车远载月明多。

海田入夏先收稻,粤水凌秋不败荷。圣主若为无意在,要将芒刃试朝歌。

风雨观桥于河西遂观莲于吕将军园亭嘉宾胜会与是用乘奉次骝山道长 ...

明代 符锡

野竹干云上,短墙那更遮。几年霜折荔,一日雨催花。

井脉通瀛海,溪光映若邪。乘閒聊复尔,肃肃免投罝。

肇庆奉荅曾先生二首 其二

明代 符锡

一寸灵光六尺身,幅员之外更何人。也知伎俩由区别,才隔云泥巳数尘。

冬官张二兄寄示和麦三府棘院之作和答二首 其一

明代 符锡

东轩诗思渺天涯,滕阁开尊兴转赊。骥足久淹江右省,文星还避府东衙。

山城备足民安枕,棘院功成桂吐花。佳句盛传张水部,辉联珠璧贲山家。

送上舍孙氏叔侄还镇江 其二

明代 符锡

霜落寒城听晓钟,客帆无计又江东。风花不作飘零态,春色还看点缀同。

御史直声光汉册,贤良曲学愧辕公。若将途径分泾渭,末路何人令始终。

夏夜舟行赴南昌诸友之约 其一

明代 符锡

穷居谢尘鞅,散发卧繁阴。故人移书来,千里重招寻。

拨棹向溽暑,抗言谐夙心。严程不可缓,皎月回西林。

推蓬鉴明月,恍若闻徽音。何况同携手,相思固不任。

李太监新楼宴会代高佥宪尝与同差

明代 符锡

京秋积雨快新晴,近侍高楼几日成。属目河山千古壮,凭阑风月四时清。

云窗雪槛开筵好,玉斝金盘照座明。不愧汉庭老从事,白头登赋后群英。

木湖寺

明代 符锡

山寺重临日,荒榛满目前。瓦灯秋照佛,草榻夜安禅。

殿敞流云气,林回折涧泉。买田吾欲老,未必是尘缘。

赠廖太监镇守甘肃三首 其三

明代 符锡

羯虏何年犯酒泉,我军特满气无前。应知圣主弘兼爱,不重开边重守边。

舟阻真州戏柬其九诸同志 其一

明代 符锡

为问东风缘不发,江涛吹雪却西来。龙江咫尺无由渡,病酒愁衿那共开。

秋林图为太常卿春庵赋

明代 符锡

仙源杳藐不可即,绝巘丹枫乱云日。据奕何为三老翁,眉宇彷佛曾相识。

野水微茫度野桥,枻杖一翁谁见招。襟期揔似厌羁绁,神游物外何逍遥。

清卿故自玄都客,出有入无无不得。石边柯烂知几年,壶里乌飞爰数刻。

有时尸解示家人,竹杖空遗葛陂侧。披图却笑安刘者,失脚炎尘永相隔。

辰江杂兴 其三

明代 符锡

地僻安居蒶,江深隐俗浑。剪茅初著土,聚落渐成村。

送丁朗山剌杭州

明代 符锡

越都新郡守,水部旧声华。风咏谁能似,湖山此正嘉。

倒衣时见客,抱牍吏催衙。未减孤仙兴,梅残几树花。

西野为淮阴友人赋

明代 符锡

我昔游天台,逢君赤城邸。十载一为别,相望淮阴市。

驾言西野中,楚泽多芳芷。兰挠事采撷,岁聿云暮矣。

采之欲遗谁,良复慰知己。安得挽君车,远上西山趾。

永与异人居,绝粒从兹始。

上舍李民望厥考草窗晋叔王子志其墓仍祈余作

明代 符锡

纪实王生在,还因识草窗。读书名不涉,晓法化能襄。

酉水遗波远,辰山宿草长。传家徵世泽,起凤表民望。

喜迁莺 庆江明府先生荣膺奖擢 并引

明代 符锡

垂帘清昼。倩妆点溪山,春明如绣。这户弦歌,那村花柳。

民物总归仁囿。禾传九穗登场,麦道两岐呈秀。观风使,问循良说甚,汉家卓茂。

庇佑。天锡廉明贤宰父,富贵谦多受。荐剡频闻,福星高照,顷见徵车来召。

平陵谩拟留宽,河内空期借寇。君去也,想遗爱难忘,棠阴重覆。

严介溪约游山中雨阻书来怏怅用韵一律

明代 符锡

僻地春来较每迟,敢缘回辙访幽奇。雨通石涧流争合,日上帘花影迸垂。

岂有旧醅谋拙妇,也锄荒径领痴儿。不愁无力酬佳景,况喜钤冈健洗诗。

挽永新贺司训

明代 符锡

未论多贤地,如公道不贫。圣庭分铎远,蛮府作人新。

种德非干誉,挥金乐为亲。九原高谊在,颓俗可还醇。

奉和桂翁阁老九日饮邵家园之作三首 其一

明代 符锡

德星秋晓聚名园,菊朵萸枝侑赐尊。袍染御香来炅诏,庖移珍馔出花村。

歌钟响合风生座,骑奁迟归月拥轩。揔喜升平多乐事,曾回离照溥鸿恩。

宿杨村访平泉大史先书一绝

明代 符锡

天际轻云散午阴,乳莺啼树正春深。无端一夜江村雨,半落孤舟客子心。

符锡

符锡

江西新喻(今新馀)人。符观子。任明代《韶州府治舆图》一书主编。著作有《童蒙须知韵语》、《颖江渡稿》,撰《韶州府志》十卷。► 4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