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 其五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 其五

元代 顾瑛

和籴粮船去若飞,兼春带夏未曾归。用钱赠米该加七,纳户身悬百结衣。

诗人顾瑛的古诗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五

元代 顾瑛

龙旂翠盖拥鸾幢,步辇追随幸曲江。鸟道正通天上路,羊车直到竹间窗。

桃花柳叶元无匹,燕子莺儿各有双。中贵向人言近事,风流陈里帝先降。

芝云堂以风林纤月落分韵得纤字

元代 顾瑛

空堂清饮夜厌厌,坐久情深酒屡添。龙气当天河鼓湿,翠痕浮树月钩纤。

梧桐叶落鸣金井,络纬声多近绣帘。我欲分题纪良集,诗成还慰老夫潜。

虎丘十咏 其五 五台山

元代 顾瑛

海涌如来室,清凉即五台。春风山顶雪,飞度雁门来。

秋华亭以天上秋期近分韵得秋字

元代 顾瑛

开宴秋华亭子上,共看织女会牵牛。星槎有路连云渡,银汉无声带月流。

取醉不辞良夜饮,追欢犹似少年游。分曹赌酒诗为令,狎坐猜花手作阄。

最爱柳腰和影辞,更听莺舌弄春柔。金茎露落仙人掌,锦瑟声传帝子愁。

络纬岂知都是怨,芙蓉莫恨不禁秋。碧空珠斗微风动,重欲移樽为客留。

谢静远惠蜜梅

元代 顾瑛

江南烟雨未全黄,谁使青酸堕蜜房。妩媚已能知魏證,典刑时复见中郎。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三

元代 顾瑛

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回文宝簟光。贪倚画屏调翡翠,误开金锁放鸳鸯。

轻绡披雾誇新浴,堕髻攲云衒晚妆。笑语女牛私语处,长生殿下月中央。

听雪斋以夜色飞花合春声度竹深分韵得声字

元代 顾瑛

虚馆昼生白,飞花照眼明。隔帘时有影,著地静无声。

夹坐人如玉,深杯酒屡倾。清欢竟成醉,淡月破云生。

以危楼高百尺分韵得危字

元代 顾瑛

楼上笙歌合奏时,湖山当席最相宜。风吹轻袂身疑举,人立飞桥浮不危。

蜃气欲浮河汉动,秋光已近女牛期。潘郎容易头如雪,且醉花前双玉卮。

海洲夜景

元代 顾瑛

三沙宛在海当中,隐见珊瑚树色红。神岛由来连弱水,楼船欲去出刚风。

东方日出鲛人国,半夜潮生织女宫。却忆题诗绣衣使,高秋会过玉山东。

寄郑明德

元代 顾瑛

我爱廛居郑有道,屡辞徵币卧松云。年来短发笼纱帽,客至新诗写练裙。

几留只留《招隐》赋,人前每读《送穷》文。清时已见文名盛,日日高车访隐君。

和岳季坚韵

元代 顾瑛

梧桐叶大午阴垂,展席临风晚更宜。客自远方来不易,月从大海上应迟。

王猷爱竹非无宅,山简观鱼别有池。洗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

元代 顾瑛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

云梯万丈手可攀,居然梦落清虚府。庭中捣药玉兔愁,树下乘鸾素娥舞。

琼楼玉殿千娉婷,中有瘿仙淡眉宇。问我西湖旧风月,何似东华软尘土。

寒光倒落影娥池,的皪明珠承翠羽。但见山河影动摇,独有清辉照今古。

觉来作诗思茫然,金粟霏霏下如雨。

虎丘十咏 其六 生公台

元代 顾瑛

生公聚白石,麈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泊阊门

元代 顾瑛

枫叶芦花暗画船,银筝断绝十三弦。
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搅客眠。

房山画

元代 顾瑛

渴龙饮海海水宽,铁网下截珊瑚寒。道人醉卧叫寒玉,金粉乱落松花坛。

写柏子庭卷

元代 顾瑛

虚舟元不系,湖海至今称。悟得庭前柏,方为物外僧。

空空无我相,落落有谁应。肯向东山住,东山气倍增。

玉山草堂晚酌以高秋爽气相鲜新分韵得鲜字

元代 顾瑛

玉山草堂秋七月,露梢风叶正翛然。出林新月清辉发,当竹幽花夜色鲜。

羽客时来苍水佩,山僧频寄白云泉。文章录事休轻别,正好深樽满眼传。

次韵永嘉曹新民玉山席上作

元代 顾瑛

诗人得句题茅屋,客子乘流泛小舠。老眼看花起春雾,醉眠听雨响秋涛。

《弓盘》舞按银鹅队,《水调》声传金凤槽。与尔共倾千日酒,呼童换却五云袍。

虎丘十咏 其一 千顷云

元代 顾瑛

触石起肤寸,悠然散千顷。我来坐东轩,妙趣心独领。

以冰衡玉壶悬清秋分韵得壶字

元代 顾瑛

郑玄于鹄本清好,况有名僧似仲殊。濠上鱼肥应受钓,厨中酒熟座教酤。

雨花落座成金粟,秋露凝寒贮玉壶。更向飞楼赌棋槊,香囊留得未全输。

顾瑛

顾瑛

(1310—1369)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107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