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管讷
劝酒重持杯,杯深喜不辞。愿将今日意,同保百年期。
题葛稚川移家图
远从勾漏觅丹砂,服食长年鬓不华。从此上升当拔宅,何劳跋涉又移家。
次韵青山夜泊
沧江木落水多湾,一月舟中饱看山。明日到家牵世务,閒情犹在白云间。
黄石矶阻风
老我平生江海量,此行不觉为消魂。黑风怒若千鼍吼,白浪颠如万马奔。
行客帆樯回浦溆,居人烟火失朝昏。千金亦有垂堂戒,况是馀生荷主恩。
过芜湖望天门山
扬帆下芜湖,梁山在吾目。大江从西来,天门势如束。
川日波上明,野树烟中绿。良朋有佳制,每愧貂难续。
顾兹欲忘言,何以慰心曲。
答僧南洲写梅见寄 其一
廿年不见老花光,写得繁枝远寄将。一自断桥相别后,暗香几度月昏黄。
定斋为张孟安赋
知止应无俗事关,焚香清坐对南山。旧栽灵药须频采,新注丹经不用删。
芳草池塘春水满,落花帘幕午风閒。此中半席能分我,老去逍遥杖屦间。
咏菊八首 其六 剪鹅毛
秋水池头看斗鹅,霜毛零落粉香多。不知满地谁收拾,剪作寒花照碧波。
云林先生小景为李至刚参议题
故家池馆锡山阿,门径宁容俗士过。清閟阁空诗社散,蛛丝窗户落花多。
寄陆伴读闿 其二
南轩潇洒纸窗明,曲几方床事事清。暇日相过不骑马,幅巾野服杖藜行。
咏菊八首 其四 黄西施
盈盈宫额半涂黄,不减花前旧样妆。笑杀阿娇金屋贮,香衾寒怯夜来霜。
次韵过散花洲
赤壁军回处,曾于此散花。跳鱼惊过橹,落鸟立行槎。
山远云连树,江清水见沙。风帆今日便,应送早还家。
行马
行马非行马,如何作马称。门阑知警跸,道路失骁腾。
外侮威能禦,前驱任莫胜。足分如鼎峙,骨立更锋棱。
洞户金星映,云衢紫电凝。图形那是兽,附尾谅无蝇。
曹植骄矜减,杨彪贵显增。陪臣日趋谒,有赖一怀兢。
墨桃花
武陵仙子绛绡裳,爱向春风试艳妆。一自别来颜色改,可堪憔悴见刘郎。
敬赋天马歌
臣闻天马不易得,房星降精产西域。双蹄并截白玉光,一身浑染玄云色。
雄姿非駻亦非騋,八尺乃是真龙媒。天生权奇特神骏,乌骓赤兔皆凡材。
风尾萧萧耳双駻,万里腾骧尘不动。番臣重译贡中华,黄金论价如山重。
太仆养之十二闲,立仗晓联鹓鹭班。在廷画史皆国手,乃为写真传世间。
当今圣主修文德,远裔穷荒俱混一。不用劳师围大宛,年年拟献三千匹。
次陆伴读风雨舟中
客路三秋雨,江帆万里船。惊鸥离急浪,去鸟没荒烟。
白日长歌里,青山薄醉前。新诗虽寡和,缓笔待重编。
灵鹫僧勤无逸奉使日本回授官闻欲见举寄之
天宇寥寥一锡飞,忽闻承诏赴彤闱。山中书札三年别,海上梯航万里归。
贾岛文章终释褐,曹溪弟子孰传衣。白云出岫无心处,老我沧江理钓矶。
和鹤年先生访补衲和尚诗
半霄峰顶拥丹霞,两策登登岂惮赊。老衲倒穿迎户外,山禽啼上石楠花。
用季翔韵题胡长史所藏东坡墨竹
剩水残山雪后时,袜材貌得岁寒枝。归来内署曾持烛,忘却南溪有赋诗。
岷谷秋阴云冉冉,湘江春碧雨差差。展图如在千竿里,六月凉飙洒鬓丝。
寄陆伴读闿 其一
朝回不放寸阴閒,十日工夫画一山。我有越笺光若练,待渠清暇写荆关。
国醮礼毕送张真人还山
真人黄箓修三日,圣主丹衷息万机。白玉印封天表进,紫霞衣惹御香归。
双龙直向云中见,群鹤遥临日下飞。大礼己成还旧隐,耆山草木亦光辉。
管讷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时敏。少即能诗。洪武中征拜楚王府纪善,迁左长史,事王二十余年,以忠谨闻。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有《蚓窍集》。► 209篇诗文
纸被
过乌沙夹答诸僚友二首 其一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侍从如京道经庐州见桂花
哀雁吟
题吴教授所藏郭奉祠子虚墨梅 其二
题墨梅送友人
和陆伴读闿过梅根
春晖堂江夏雷道夫典仪奉母之所
从征古州蛮回途纪驿二十三首 其三 安江
题右长史富春胡去华乃父清之处士墓志铭后
和韵过彭泽怀靖节先生
咏菊八首 其二 黄牡丹
病足二首 其二
和鹤年丁先生宿东岩韵兼呈洪山海禅师
咏菊八首 其五 金芍药
二隐图
分题得声槐亭送凤阳知府李文为弟极刑还乡
送乐长蒋法宏母忧南还
咏菊八首 其八 御袍黄
送兄勉翁自凤阳回淞
江夏奚瑛以进士出宰武城其兄瑄作鹄山秋思图寄之索题为赋绝句一首
题蔡将军春击毬图
患足行
重九呈兄勉翁三首 其一
题审理正蔡原辅练林墓图
送僧景怡住持黄梅四祖寺
送仓使杨宗彝回沔阳
题中书舍人朱孟辩墨竹
初度日复呈兄勉翁三首 其一
送武昌太守王德芳入觐
和谢鹤年先生见寿
舟中写示萧雷二伴读
题陆伴读闿所藏范宽山水
九月廿五日值余初度诸友以诗酒见寿于舟中赋五言长律一首以谢云
郊居二首 其一
题玄真诗意图
永嘉裴季和家有竹居典簿中都国学种竹数竿想像故园之意
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 其一
清明感怀二首 其二
吴农四时歌 其三
从征古州蛮回途纪驿二十三首 其二 洪江
从征古州蛮回途纪驿二十三首 其十二 绿萝
答僧南洲写梅见寄 其二
华亭钱全庆馀先生奉别廿馀年尝辱垂问因寄谢之
病足二首 其一
题医士张孟安懒窝
江行二首 其一
军屯十万坪
大别山
送闻侍者游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