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巫山曲

巫山曲

唐代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孟郊巫山曲译文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孟郊巫山曲注释

注释
巫山:山名。在重庆、湖北接境处,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巫山曲:乐府旧题有《巫山高》,汉铙歌,属鼓吹曲辞。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上峡:高峡。
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暮雨:指神女。
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
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神女赋》写神女去后,“(襄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暗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猿啼三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栽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孟郊巫山曲鉴赏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猎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诗人孟郊的古诗

看花 其一

唐代 孟郊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

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洞里逢仙人,绰约青霄游。

别妻家

唐代 孟郊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鸳鸯卷新南,遥恋东床空。
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风。参差坐成阻,飘飖去无穷。
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私情讵销铄,积芳在春丛。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唐代 孟郊

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忽惊明月钩,钩出珊瑚枝。
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饮柏泛仙味,咏兰拟古词。
霜风清飕飕,与君长相思。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

唐代 孟郊

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恩传日月外,梦在波涛东。
浪兴豁胸臆,泛程舟虚空。既兹吟仗信,亦以难私躬。
实怪赏不足,异鲜悦多丛。安危所系重,征役谁能穷。
彼俗媚文史,圣朝富才雄。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奇工。
冗隶窃抽韵,孤属思将同。

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

唐代 孟郊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唐代 孟郊

鸦路不可越,三十六渡溪。有物饮碧水,高林挂青蜺.
历览道更险,驱使迹频暌。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浪石忽摇动,沙堤信难跻。危峰紫霄外,古木浮云齐。
出阻望汝郡,大贤多招携。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唐代 孟郊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再下第

唐代 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清东曲

唐代 孟郊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阳公首词,编入新乐录。

寒溪

唐代 孟郊

霜洗水色尽,寒溪见纤鳞。幸临虚空镜,照此残悴身。
潜滑不自隐,露底莹更新。豁如君子怀,曾是危陷人。
始明浅俗心,夜结朝已津。净漱一掬碧,远消千虑尘。
始知泥步泉,莫与山源邻。
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珪。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齐。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岸童劚棘劳,语言多悲凄。
晓饮一杯酒,踏雪过清溪。波澜冻为刀,剸割凫与鹥.
宿羽皆翦弃,血声沉沙泥。独立欲何语,默念心酸嘶。
冻血莫作春,作春生不齐。冻血莫作花,作花发孀啼。
幽幽棘针村,冻死难耕犁。
篙工磓玉星,一路随迸萤。朔冻哀彻底,獠馋咏潜鯹.
冰齿相磨啮,风音酸铎铃。清悲不可逃,洗出纤悉听。
碧潋卷已尽,彩缕飞飘零。下蹑滑不定,上栖折难停。
哮嘐呷喢冤,仰诉何时宁。
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冻飙杂碎号,齑音坑谷辛。
柧椾吃无力,飞走更相仁。猛弓一折弦,馀喘争来宾。
大严此之立,小杀不复陈。皎皎何皎皎,氤氲复氤氲。
瑞晴刷日月,高碧开星辰。独立两脚雪,孤吟千虑新。
天欃徒昭昭,箕舌虚龂龂。尧圣不听汝,孔微亦有臣。
谏书竟成章,古义终难陈。
因冻死得食,杀风仍不休。以兵为仁义,仁义生刀头。
刀头仁义腥,君子不可求。波澜抽剑冰,相劈如仇雠。
尖雪入鱼心,鱼心明愀愀。怳如罔两说,似诉割切由。
谁使异方气,入此中土流。翦尽一月春,闭为百谷幽。
仰怀新霁光,下照疑忧愁。
溪老哭甚寒,涕泗冰珊珊。飞死走死形,雪裂纷心肝。
剑刃冻不割,弓弦强难弹。常闻君子武,不食天杀残。
劚玉掩骼胔,吊琼哀阑干。
溪风摆馀冻,溪景衔明春。玉消花滴滴,虬解光鳞鳞。
悬步下清曲,消期濯芳津。千里冰裂处,一勺暖亦仁。
凝精互相洗,漪涟竞将新。忽如剑疮尽,初起百战身。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唐代 孟郊

昔岁辞亲泪,今为恋主泣。去住情难并,别离景易戢。
夭矫大空鳞,曾为小泉蛰。幽意独沉时,震雷忽相及。
神行既不宰,直致非所执。至运本遗功,轻生各自立。
大君思此化,良佐自然集。宝镜无私光,时文有新习。
慈亲诫志就,贱子归情急。擢第谢灵台,牵衣出皇邑。
行襟海日曙,逸抱江风入。蒹葭得波浪,芙蓉红岸湿。
云寺势动摇,山钟韵嘘吸。旧游期再践,悬水得重挹。
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拾。

衰松

唐代 孟郊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一作国清上人游苏、送溪上人)

唐代 孟郊

波中出吴境,霞际登楚岑。山寺一别来,云萝三改阴。
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应笑泛萍者,不知松隐深。

怀南岳隐士

唐代 孟郊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吐石棱。终居将尔叟,一一共余登。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杞榰酒瓮,鹤虱落琴床。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杂曲歌辞。伤歌行

唐代 孟郊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
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怨别

唐代 孟郊

一别一回老,志士白发早。在富易为容,居贫难自好。
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秋风游子衣,落日行远道。
君问去何之,贱身难自保。

悼亡

唐代 孟郊

山头明月夜增辉,增辉不照重泉下。泉下双龙无再期,
金重玉燕空销化。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送从弟郢东归

唐代 孟郊

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

蓝溪元居士草堂

唐代 孟郊

市井不容义,义归山谷中。夫君宅松桂,招我栖蒙笼。
人朴君虑肃,境闲视听空。清溪宛转水,修竹徘徊风。
木倦采樵子,土劳稼穑翁。读书业虽异,敦本志亦同。
蓝岸青漠漠,蓝峰碧崇崇。日昏各命酒,寒蛩鸣蕙丛。

相和歌辞。怨诗

唐代 孟郊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孟郊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350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