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三晚泊藤县对岸

十三晚泊藤县对岸

明代 郭之奇

独坐冥思夜稍清,澄潭返映入舟明。照来山月愁中影,流去烟波梦里声。

悔著僧衣迟一步,欲求仙路转多程。已知始误难终误,未及无生愧有生。

诗人郭之奇的古诗

阴雨连旬诗以懊之八首 其二

明代 郭之奇

嘿嘿销魂处,悠悠入望山。何须长晦色,不使暂开颜。

烟草看疑出,寒泉听欲潺。经旬林霭内,惟见鸟飞还。

七哀章哭宋尔孚 其四

明代 郭之奇

乃不留斯人,以为弦酒欢。披衣朝夕旧盘桓,一樽一曲自波澜。

当年嵇阮何如此,伤心未必广陵弹。呜呼哭君兮弦酒残,咫尺城东不忍看。

集雅诗二十首 其五 屈原

明代 郭之奇

博闻强志者,此惟天地腹。国人莫我知,乃以骚当哭。

谁解泽丘弦,仍取嶰溪竹。流悲二千年,尽染灵均牍。

骚留日月悬,骚没古今覆。孤臣抆泪吟,放子闻声蹙。

是以君子心,时开大雅目。流涕想其人,痛饮安能读。

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其三

明代 郭之奇

云满前山欲蔽天,林光岭色竞芊芊。幽岩绿染苔中石,阴壑苍流草上泉。

欲望芳菲迷处所,长依黯淡作周旋。临阶点点伤心滴,尽日愁人眼共穿。

十四日至太平却望

明代 郭之奇

閒云潭影共斜晖,孤堞遥遥傍紫微。鹄面犹存形貌改,虎冠初去禁条稀。

未知南雁来何往,且看东流去日归。倒极愁心翻若喜,霜翎懒向纥干飞。

百山行五十韵繇浙江江山闽山以至潮山

明代 郭之奇

山行尽一月,踰山历万乡。入山又出山,宛在山中央。

山图所未及,山经或未详。夏山翠如滴,秋山净若妆。

冬山深如睡,春山远更芳。不尽山四时,山情那可量。

江山山严厉,溪山转幽凉。神山未获见,海山意中荒。

我闻山异德,始知山各疆。朝陟东山巘,山日飞混茫。

午憩南山侧,山风扑面飏。晚出西山岫,山云尽可囊。

夜倚北山麓,山雨欲浮床。山岚时结瘴,山露乍凝霜。

何木不山落,何草不山黄。落木悲山末,黄草敝山旁。

山木犹有枝,山草孰堪纕。此尽山糟粕,岂见山英芒。

山草非芝瑶,山木愧扶桑。山樵恣斤斧,山牧山徜徉。

欲穷山变化,久为山低昂。穿穴看山鼠,扑树突山獐。

伎俩凭山鬼,依倚任山狼。迁鸟出山谷,雌雄立山梁。

求山仍求友,山集又云翔。颇怪山中物,未必与山忘。

何人买山隐,何士构山堂。紫霞依山栋,碧霭吐山房。

山葵供小摘,山竹表幽篁。山居虽暂许,山意岂堪偿。

山不厌人閒,人莫厌山长。心能与山静,山亦与人商。

久从山终始,姑使山颉颃。山朝复山暮,与山俱未遑。

我仆叹山砠,我马鸣山冈。采山人不见,何处置山筐。

山巅馀鸟道,山径仄羊肠。崔嵬极山致,屈曲探山藏。

举头问山隐,山书秘何方。低颜语山客,山桂尔毋戕。

山盘五十馀,惟有泰山当。山池二十八,或倍华山阳。

彼山标千古,山以名益昌。此山阻遐僻,名晦山何妨。

山之言产也,不产山无良。或曰山为宣,非宣山曷扬。

我有家山在,俟我山始彰。东山与西山,咫尺共山光。

近山情可悉,遥山意可望。聊以家山绪,先矢百山行。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 其三 则阳

明代 郭之奇

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

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

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

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

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

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

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嚇。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

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

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梦醒

明代 郭之奇

春日迟迟下,春山处处青。春光多懒困,春色未飘零。

窈意留莎草,微芳发渚馨。双燕飞还语,群鸥去复停。

斜阳粘翠壁,返照及疏棂。孤清隐顾盼,幽人自渺冥。

披襟初一眺,物象满前汀。落尽高天日,梦游乍遣醒。

山水之閒

明代 郭之奇

宇宙虽遐,古今若寄。高深何物,天地所遗。水山之閒,是当有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余及水山,与亭为四。形则万殊,情本一致。

幽谷相求,玄迹多秘。退而寻之,乃获其至。

七哀章哭宋尔孚 其六

明代 郭之奇

男儿生不逢时事巳隔,埋志青山头未白。出门搔首负平生,诗书计就旂常逆。

十载蹉跎民社间,百年荏苒乾坤客。呜呼哭君兮遂窀穸,及君无恙今何益。

西汉十二帝

明代 郭之奇

秦嬴鹿失楚骓已,乃公马上空相侈。威加海内悲故乡,四皓不来将易子。

左袒终归侧室儿,右相安刘功孰比。天为一代启仁君,景残武纵叨馀美。

少子曾孙繇博陆,昭明宣核安遐迩。杂霸贻谋初乱家,元成以下安足齿。

岂知伏莽在新都,漫愁飞燕为祸始。麒麟罢禅金縢作,著石丹书符命起。

卯金孺子辞未央,新室文母空投玺。白水真人弗绛衣,铜匮新皇何日止。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 其一 庚桑楚

明代 郭之奇

兵莫憯于志,镆铘为下利。寇莫大阴阳,心则使之至。

畏垒祝庚桑,庚桑宜远避。亲誉及畏侮,其来必以次。

简发而为栉,数米而为饵。使民相盗轧,岂不由贤智。

贤者建人杓,犹令人交刺。是以南荣趎,蹙然悲生寄。

七日裸粮求,三言求一义。此义终抱一,卫生宁可二。

侗然儿子初,安得人鬼忮。宇宙出天门,有无分两位。

自无之有难,自有归无易。名实介眉閒,死生失交臂。

天和既可同,人好安足累。无为无不为,万物无不治。

日往山中独寻幽意迫暮乃还马背有述

明代 郭之奇

出门但许前山觌,冬山冬树何历历。绿霭犹凭炎土飞,霜英每向朝林涤。

峰峦相澹入凄深,物象分幽自窈寂。寥寥人外坐寒空,一抹孤光来四壁。

耳目之前置壑丘,襟怀几受烟霞沥。人日依山人有邻,山日依人山岂逖。

山近山遥云在中,看云有泪为谁滴。黄昏独畏鸟啼声,薄暮愁闻牛背笛。

举目斜阳西岫趯,当头新月疑堪摘。月在人间那可同,归掩柴扉从梦觅。

未及桥之左有径绕焉列棉十馀株杂以新卉幽者山之楼台之致出矣

明代 郭之奇

闭关灭闻见,三径自凄深。翛然成独往,日涉处孤心。

或有性情友,风味共栖山。见山遂遥叹,岩壑乃相临。

灵秀非关远,潜幽出故林。咫尺存真寄,同异任苔岑。

蓬罗行

明代 郭之奇

晓日欲开蓬山阳,松风飒飒动初光。牧子驱牛下侧坂,樵人腰斧向前冈。

中有山栖閒步客,孤吟小咏立苍茫。心爱诸松时结伴,身随樵牧未成行。

衣无褐,巾是葛。逐景寻幽不暂离,微言欲使化工夺。

眼看春色似烟流,藉草穿林恣远游。可怜春尽愁难尽,错认三春春尽愁。

风光烂熳归何处,斜日西沉东月浮。毵毵霁霭横溪径,漠漠飞阴覆钓舟。

君不见天台采药当时路,云深花散水悠悠。水亦不能使花住,花亦不能使人留。

千岩万壑此恨终,谁见皎皎新轮玉半勾。玉勾斜,玉颜遮,朝云已变赤城霞。

空山不管人间事,春去春来春复花。

闻陈集生学士编选粤诗赠诗三十韵

明代 郭之奇

东南厚地流,瀛渤迷天宇。扬马溯归墟,李杜循荒浦。

精魄恐遂沉,日夜奔轩舞。三山那可凭,五岭犹堪堵。

是以沧海珠,独向文心吐。祝融司沐浴,百宝生渊府。

珊瑚拂钓竿,离奇难一罟。鸿裁辉庙廊,逸制藏林薮。

诗骚虽小技,菁华散今古。古今一快事,人间孰能取。

风度曲江遥,明兴丘霍睹。其馀别岛间,灭没谁经数。

真儒继白沙,异人产东土。手持列缺鞭,目送横霄羽。

钩刳岳渎函,倒索岩阿腑。高深入见闻,动静归仰俯。

词林有柢根,艺苑明标竖。时胸乱燕玞,汝器先周簠。

朱弦从疏越,球石方一拊。宫商虽互鸣,淫哇必远拒。

悠悠作者怀,异世同奔鼓。前人冀目成,后进求心祖。

风雅递相吹,鬼神安敢怒。如铜君为炉,如木君为斧。

始观嘉量名,乃见从绳柱。闭门出化工,天下称规矩。

是时我山居,髣髴登玄圃。拟向白云潨,徐挥玉柄麈。

领袖推英绝,馀佩供编缕。远近视宗盟,千年定客主。

雪诗六首义取六出 其二 二十早初见雪

明代 郭之奇

自怜羁馆庭,不见梅和柳。何处引春容,忽向寒空走。

风树绕檐飞,天花随地有。嗟兹六出形,二纪相违久。

南州嘉炎德,西桂千林黝。岂因寒意薄,欲使繁阴厚。

偶当残岁馀,见尔初春后。谁分万点珠,乱撒千山首。

虢国洗朝颜,湘娥挥素手。颇疑春露凝,独许冰怀受。

七哀章哭宋尔孚 其七

明代 郭之奇

嗟今之人亦多端而胶加,窃不自料长咨嗟。浮云黯黮成朝露,明月销沉化晓霞。

我能为君传笥箧,君自修文泉路遐。呜呼哭君兮人鬼别,君死君名那可蔑。

自汀州下小刀溯流

明代 郭之奇

一舟较掌宽,掀翻付濑速。盈雨溢浩滩,竞涛漏深谷。

俯瞰蟠石根,直串嵌岩麓。颡过在山行,气转厚坤轴。

怒峡霹雷生,舞壑潜蛟肃。前有锁浪峰,上有号涧木。

喷薄吹片苇,交会来顷倏。巨垒惊象瞿,平沙乱鱼腹。

委宛飞流梭,贯穿经崖岫。短楫捷有神,长年暗理舳。

右左割巃嵷,谈笑开纠蓼。接瞬历纡盘,聚峦齐莽逐。

卧对疑胸浮,起坐怪踵蹴。沓来遇袖襟,涌去奔心目。

不知急澜凭,但觉往舟伏。旦昏几何时,千山破含蓄。

朝暾下辉波,晚霞碎沉碌。错认银河天,前川挂布瀑。

俯仰滔没中,渺哉天地粟。造物若相驱,为我省烦促。

重葺山居十绝 其一

明代 郭之奇

晓驱童竖向遥岗,暮约茅茨动夕阳。但使烟霞堪寄托,不妨猿鸟共行藏。

郭之奇

郭之奇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