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归云溪三首

归云溪三首

宋代 郭印

林园三载别,相见不相猜。
燕雀垂空下,龟鱼近水来。
但辜新笋约,犹及白莲开。
从此休官去,风光日共陪。

诗人郭印的古诗

少虚以中秋有月预作诗亦次韵矣而月不为出因成数语以解前篇

宋代 郭印

兹辰阴雨霁,佳月望云端。彻灯不掩户,伫对清辉寒。

嫦娥岂误人,出入由天关。天应怕镌镵,故将好景悭。

坐久成叹息,邂逅一何艰。收视照肝肺,中有白玉盘。

光明无与比,通昔梦魂安。君今先悟此,一笑定忘言。

虽云形影隔,是心常往还。前诗非游戏,勿作绮语观。

次韵莆大受琴中趣二首

宋代 郭印

二器入范围,物物皆吾琴。
外响蕴真寂,中虚含妙音。
世人若著相,正堕声色林。
那知反听处,万象融一心。
伊余晚闻道,奇病得聋喑。
诗成自吟咏,酒热诗献斟。
山高水洋洋,子期亦已沉。
燕坐忽神游,月明秋夜深。

和计敏夫留题云溪

宋代 郭印

知君绝学谢尘编,语默行藏不碍禅。
亲到云溪重说偈,天开地辟见纯全。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为题十小诗 其二

宋代 郭印

山深隐䴥麇,江寒乱鸥鹜。我欲从之游,形骸元土木。

送董守

宋代 郭印

房相风流远,寥寥四百年。
西湖有陈迹,水竹尚苍然。
公来刺是邦,鱼鸟亦安全。
官閒得放旷,乐事踵前贤。
亭台一增饰,草木发夭妍。
瓜期秋风来,岁月惊翩翩。
长桥淡孤月,老树含愁烟。
赖有庞眉叟,送行赍百钱。

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

宋代 郭印

圆吭高低唱,奇葩赤白章。
每嗟官束缚,肯放酒颠狂。
幕燕终难稳,池鱼欲自藏。
宦游何处好,山北是吾乡。

次韵正纪见贻之什

宋代 郭印

解绂归来旋葺居,身安环堵不求馀。
粗羹粝饭偏知味,谈话寒灯开读书。
情窦欲开先自窒,心田已净弗须锄。
亲朋有酒且呼唤,万事何妨一破除。

次韵李久善近诗四首

宋代 郭印

黄叶翻空舞,西风又作寒。
懒将书帙整,愁见酒杯乾。
物理秋多感,天文夜细看。
鸾旗犹未返,一介敢偷安。

挟仙桥

宋代 郭印

一间犹未达,惜哉千种仙。
我欲挟之进,俾见天中天。

和晁子西铃属劝农长篇

宋代 郭印

使君诚意与天开,呼吸之间为云雷。
一朝命驾出郊次,远近争看髦节来。
道边草木尽翔舞,巴峡迩来和气聚。
祗从精祷召神灵,五日一风十日雨。
不有前时愁叹声,千里相闻鸡犬鸣。
荷锄执耒举家出,原野处处催深耕。
闻说朱轓阅田圃,老稚提携纷笑语。
当时惰游今力穑,肯播肯菑勤子父。
朝廷睿泽浸华夷,良牧承流上所知。
我欲濡毫颂公德,自惭芜累不成诗。

绕红亭

宋代 郭印

燕脂新染出,剪刻费天工。
叶少何妨绿,枝繁不厌红。
绮霞当眼烂,风雨转头空。
唯有亭前竹,青青四季同。

浮翠桥二首 其二

宋代 郭印

竹间有寒流,四面浮苍翠。何必驾层空,萧萧尽秋意。

张持道生辰三首

宋代 郭印

几下陈番榻,常窥孔氏墙。
玄通融释老,廓落傲羲皇。
永祝千龄寿,从今一瓣香。
玉枝长不汗,莫问鬓边霜。

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

宋代 郭印

师今携锡下孤峰,似闻猿鸟含愁容。
胡不为言我常住,东西南北总相逢。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

宋代 郭印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 其六

宋代 郭印

所欲谁能矩不踰,人生七十在须臾。纵横窃鄙张仪诈,怀卷终思宁武愚。

幸有精神延短景,了无才力奋雄图。手提造化非难事,井底寒蛙祗自居。

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 其一

宋代 郭印

吾宗枝干衰,弱植念孤独。结交得此君,蒹葭倚琼玉。

即之不忍去,爽气如可掬。初观爱柯茎,久坐穷节目。

细叶裁云新,深根封藓绿。从今净两眼,不数山中木。

世路繁荆榛,相将隐空谷。直须丹凤来,采实虞庭宿。

次韵邵子文感春之什

宋代 郭印

池塘不似昔年春,蝶乱蜂狂更恼人。
莫傍花丛看婉娩,且怀诗卷诵清新。
山林祗管萦魂梦,寰宇无端变劫尘。
遥想江东忧未歇,可能熟醉巧谋身。

云溪杂咏 其一

宋代 郭印

入门何所有,弥望祇林泉。尘垢人间世,云霞洞里天。

闲亭藏复见,小径绝仍连。勿说桃源地,幽深自一川。

云溪杂咏 其十一

宋代 郭印

虚舟横沼面,窗户四玲珑。绛宇三山上,青天一镜中。

夜深杨柳月,日永芰荷风。公退浑无事,江湖兴莫穷。

郭印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35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