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东参议致仕归 时年四十三

山东参议致仕归 时年四十三

明代 韩邦奇

乡国清幽万景奇,年来每动古人思。首阳月照夷齐墓,渭野风飘尚父丝。

才捧纶音膺帝命,却将迂论起人疑。归来家有书千卷,独取羲经日玩辞。

诗人韩邦奇的古诗

慧岩将赋归小酌话别 其一

明代 韩邦奇

海内论英俊,如君复几人。还林非倦翼,纵壑愧修鳞。

别意春江暮,孤怀夜月新。寄声频托雁,千里见情真。

会邃谷子天然阁 其三

明代 韩邦奇

灯火湖边寺,相看夜欲阑。海云松影暗,风塔铎声残。

饭出胡麻供,更消金秤丸。诗成僧入定,山月正团团。

踏莎行 韩信庙

明代 韩邦奇

高岭连云,繁烟带雨。长杨满路悲风起。将军墓上草萧萧,荒祠白日眠狐鼠。

九里山前,未央宫里。凄凉往事烦胸臆。乌江汾水两悠悠,东流不尽英雄泪。

狱中集古十六首 东岩同扉 其七

明代 韩邦奇

燕臣昔恸哭,千载为悲辛。圣代复元古,如君何足珍。

朱履曲 思归

明代 韩邦奇

我也曾,披金甲、坐镇玉关。我也曾,步玉阶、侍讲金銮。

都是一场傀儡,闹喧喧。也未必山林好,也未必省台安。

得抽身,便宜了千千万。

狱中忆五泉舍弟时五泉先以谏下狱罢归

明代 韩邦奇

岂是世间少兄弟,古今宁有此相知。思君尽日应无泪,忆我今宵定有诗。

同为逆时逢弃斥,几因多难数分离。圣恩不久金鸡下,共醉村南麻子池。

九日约邃谷子饮邃谷子游胜果寺余二人不能从

明代 韩邦奇

昨宵风雨是重阳,满地黄花笑客忙。飘泊遥怜知己在,登临谩逐野僧狂。

白衣负我东篱约,乌帽从渠短发苍。湖上秋光未零落,不妨小艇载清觞。

登天宁寺

明代 韩邦奇

石磴层云出,风林百鸟啼。秋阴花外转,午院竹边低。

野兴逢僧发,狂怀共客题。浮踪今两浙,归梦自关西。

梅答宗元

明代 韩邦奇

凌霜傲雪不凡才,直到严冬烂熳开。不为春光便改色,莺莺燕燕莫相猜。

送佥宪张君按关西

明代 韩邦奇

西北穷边已自荒,年来时复报灾伤。但令风裁摇山岳,便是霖膏渥稿壤。

闻说豺狼盈道路,不忧锋镝在疆场。定知刺史褰帷日,千里澄清六月霜。

褫亭道中 其一

明代 韩邦奇

云际千岩落照,荒村几树轻烟。暗水声闻涧底,流莺啼傍花前。

卢秋官辞京部之南部为亲也

明代 韩邦奇

帝里青春好,千家桃李开。君翻辞玉阙,谁不爱金台。

望切秋云迥,心惊暮日催。即今承彩服,朝夕奉霞杯。

灵石道中

明代 韩邦奇

汾水环灵石,苍山落日程。攒峰寒雾结,宿莽暮烟生。

牧笛横牛背,樵歌杂雁声。夕阳催去骑,绿树绕行旌。

坠叶三秋思,飘蓬万里情。家山渐喜近,人语似秦城。

再过邃谷子

明代 韩邦奇

暮雨江头使节来,茅斋一醉菊花杯。连朝案牍惭吾俗,今代文章羡子才。

落木荒云秋色远,孤城寒角夜声哀。相看俱是天涯客,此地过从更几回。

驻马听 春思

明代 韩邦奇

春思依依。习习和风春昼迟。看他游春,杜甫喜见,春来丝怕春归。

耽春不觉鬓如丝。向海棠、还问春消息,燕语莺啼。

碧阑干外,春光有几。

狱中 其七

明代 韩邦奇

千里寒城起暮烟,蛩声断续恼人眠。披衣坐对青灯暗,步月愁看头雁还。

永夜床头周易在,羁怀云外蜀山连。夏黄记取当年事,闻道应知愧昔贤。

踏莎行 刘道长生子

明代 韩邦奇

麟凤呈祥,熊罴梦协。明珠掌上圆如月。万家灯火庆长年,初辰明日元宵节。

阀阅高门,箕裘世业。天公固永仁人泽。冯京原是玉皇童,释伽亲抱来银阙。

梅溪赴滇南

明代 韩邦奇

吴江秋雨正潇潇,江上离愁黯不消。万里云山初解缆,十年京国几联镳。

乡情不尽阳关酒,客梦还惊越海潮。万里滇池俯金马,征鸿渺渺暮天遥。

狱中 其五

明代 韩邦奇

落叶西风过短墙,远林疏雨递微凉。三秋松菊乡园在,五夜关河客梦长。

世事了知棋一局,年华空负酒盈觞。与君欲学东山卧,十载君恩讵敢忘。

沁园春 重阳

明代 韩邦奇

木叶初飞,重楼雁过,又是重阳。有瓶开清洌,樽中酒绿,枝含瘦冷,篱下花黄。

佳节难逢,茱萸细看,剧饮高歌总不妨。君听取,但此身粗健,莫更思量。

古今总是亡羊。漫得失、输嬴梦一场。看龙山事往,夕阳明灭,楚台人去,烟草荒凉。

半瞬流光,百年浮世,回首西风易断肠。对知音,且颓然一醉,山月苍茫。

韩邦奇

韩邦奇

韩邦奇(1479--1556)明代官员。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正德三年进士,官吏部员外郎,以疏谕时政,谪平阳通判。稍迁浙江按察佥事,宦官强征富阳茶、鱼,他作歌哀之,遂被诬奏怨谤,逮系夺官。嘉靖初起山西参议,再乞休去。自后屡起屡罢终,以南京兵部尚书致仕。嘉靖三十四年,因关中大地震,死于非命。韩邦奇文理兼备,精通音律,著述甚富。所撰《志乐》,尤为世所称。► 18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