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延兴门外作

延兴门外作

唐代 韦庄

芳草五陵道,美人金犊车。绿奔穿内水,红落过墙花。
马足倦游客,鸟声欢酒家。王孙归去晚,宫树欲栖鸦。

诗人韦庄的古诗

题许仙师院

唐代 韦庄

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院开金锁涩,门映绿篁深。
山色不离眼,鹤声长在琴。往来谁与熟,乳鹿住前林。

女仆阿汪

唐代 韦庄

念尔辛勤岁已深,乱离相失又相寻。
他年待我门如市,报尔千金与万金。

洪州送僧游福建

唐代 韦庄

八月风波似鼓鼙,可堪波上各东西。
殷勤早作归来计,莫恋猿声住建溪。

残花(一作于邺诗)

唐代 韦庄

和烟和露雪离披,金蕊红须尚满枝。
十日笙歌一宵梦,苎萝因雨失西施。

代书寄马

唐代 韦庄

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说初生自渥洼。鬃白似披梁苑雪,
颈自如扑杏园花。休嫌绿绶嘶贫舍,好著红缨入使衙。
稳上云衢千万里,年年长踏魏堤沙。

南省伴直(甲寅年自江南到京后作)

唐代 韦庄

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檐种露桃。一洞烟霞人迹少,
六行槐柳鸟声高。星分夜彩寒侵帐,兰惹春香绿映袍。
何事爱留诗客宿,满庭风雨竹萧骚。

桐庐县作

唐代 韦庄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白羽鸟飞严子濑,
绿蓑人钓季鹰鱼。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
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

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修行…因以和吟

唐代 韦庄

琵琶洲近斗牛星,鸾凤曾于此放情。已觉地灵因昴降,
更闻川媚有珠生。一滩红树留佳气,万古清弦续政声。
戟户尽移天上去,里人空说旧簪缨。

天仙子

唐代 韦庄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露桃宫里小腰枝,
眉苦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绣衾香冷懒重熏,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
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金似衣裳玉似身,苦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赠云阳裴明府

唐代 韦庄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岸深谷岸岸蹊。已闻陈胜心降汉,
谁岸田横国号齐。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唐代 韦庄

见师初事懿皇朝,三殿归来白马骄。上讲每教倾国听,
承恩偏得内官饶。当时可爱人如画,今日相逢鬓已凋。
若向君门逢旧友,为传音信到云霄。

稻田

唐代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喜迁莺·人汹汹

唐代 韦庄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长安旧里

唐代 韦庄

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独鹤

唐代 韦庄

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贵公子

唐代 韦庄

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金铃犬吠梧桐月,
朱鬣马嘶杨柳风。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
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

上春词

唐代 韦庄

曈曨赫日东方来,禁城烟暖蒸青苔。金楼美人花屏开,
晨蒸未罢车声催。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
五陵年少惜花落,酒浓歌极翻如哀。四时轮环终又始,
百年不见南山摧。游人陌上骑生尘,颜子门前吹死灰。

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

唐代 韦庄

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弟兄。晓傍柳阴骑竹马,
夜隈灯影弄先生。巡街趁蝶衣裳破,上屋探雏手脚轻。
今日相逢俱老大,忧家忧国尽公卿。

清河县楼作

唐代 韦庄

有客微吟独凭楼,碧云红树不胜愁。盘雕迥印天心没,
远水斜牵日脚流。千里战尘连上苑,九江归路隔东周。
故人此地扬帆去,何处相思雪满头。

题安定张使君

唐代 韦庄

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成丹始见金无滓,
冲一方知剑有神。愤气不销头上雪,政声空布海边春。
中兴若继开元事,堪向龙池作近臣。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