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荣事堂诗

荣事堂诗

宋代 韩驹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从,悃愊无华汉循吏。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诗人韩驹的古诗

嘲蚊

宋代 韩驹

物微深可悯,畏雨复兼风。适见传呼宠,俄成扑地空。

九绝为亚卿作

宋代 韩驹

君去东山踏乱云,
后车何不载红裙?
罗衣浥尽伤春泪,
只有无言持送君。

题王内翰家李伯时画太一姑射图二首 其二

宋代 韩驹

海上仙山邈云水,神居缥缈凌虚起。风餐露宿不知年,八极浮游一弹指。

何人纸笔作此图,细看尚恐冰为肤。便欲凭轩问连叔,却愁挂壁惊肩吾。

虽有此图传自古,矫矫真容那得睹。万里中州不少留,晓发咸池暮玄圃。

而今玉殿开珠宫,鸾旗鹤驭纷长空。神兮早御飞龙下,愿赐千秋年谷丰。

故资政忠惠韩公挽词 其二

宋代 韩驹

忆在昭文馆,垂绅看立朝。敢论同自出,但喜识高标。

有子仍持橐,如公合珥貂。伤心邺城路,宰树结寒飙。

送蜀僧潮音归乡

宋代 韩驹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题分秀堂

宋代 韩驹

南山有佳色,偃蹇谁能分。如何公子堂,卧看南山云。

公子秀公族,高标出尘氛。总戎亦何事,晏坐参垆薰。

晴空万剑戟,卫此明将军。鄙夫在蒲城,簿书剧丝棼。

青山不到眼,终日无一欣。寄声幸分我,与子同清芬。

道中绝句 其三

宋代 韩驹

青罗带上玉花飞,不用天山一尺围。欲上钓船沙际宿,前旌何苦唤人归。

和者既多花已成实矣复作一首

宋代 韩驹

人间异物费元功,水与银河一线通。谁掷两杯浮浅绿,忽逢丫髻插残红。

漫誇造物偏江北,疑有遗民聚海东。天子不收祥瑞奏,坐忧芳质朽泥中。

次韵耿龙图棱

宋代 韩驹

十月舟藏芦荻林,客衣顿觉夜寒侵。乱离祗有穷途泪,勋业都无过去心。

敢恨青鞋蹋江浦,近传黄屋渡淮阴。中兴气象须公等,是日频闻正始音。

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二

宋代 韩驹

昔在昭文馆,从公侍赭袍。笑谈倾盖旧,风采照人高。

便欲参藜杖,那知奠浊醪。不堪西北望,松柏暮风号。

昔与道颜智俱二僧居武宁明心寺未几与俱避贼山中颜几不免绍兴三年 ...

宋代 韩驹

昔与二子居明心,避贼夜走南山阴。天寒更蹋沮洳径,月黑错堕杨梅林。

历险登危四三里,少复前行过溪水。平明乞火野人家,十日身藏岩窟里。

闽俱叹我装赍空,蜀颜转陷妖氛中。谁言性命脱针孔,沉忧伤人衰疾同。

春风酣酣柳边寺,相对梦中论梦事。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

道中绝句 其一

宋代 韩驹

浅黛依依临水笑,挼蓝脉脉抱山流。他年定作寒溪梦,梦载支郎雪满舟。

嘲蝉

宋代 韩驹

资身惟朽壤,得意只繁阴。浪自声凄急,人谁听汝音。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其十

宋代 韩驹

手扶日月补圜穹,锡第庸旌再造功。乐奏钧天迎骑拥,诗歌湛造晏堂丰。

属车临幸龙颜喜,拔宅飞升帝眷隆。燕雀非惟依托计,华夷亿万赖帡幪。

用逊子游严阳庵韵 其二

宋代 韩驹

石根路转白云深,坏壁遗椽可细寻。只道来时无一物,尚留陈迹到如今。

上蔡太师生辰诗四首 其一

宋代 韩驹

五百年来间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钧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礼貌隆。

寿杖特尊黄发老,衮衣重拜黑头翁。彭聃岂足为遐算,直与升平到不穷。

次韵徐翰林

宋代 韩驹

远闻仙伯上神山,始觉升平气象还。一梦休论玉堂事,两行曾缀紫宸班。

想烧椽烛书天诏,看剪花騣出帝闲。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

谢人寄梅花瑞香花二首 其二

宋代 韩驹

道人不爱色,而爱闻清香。方春谢凡卉,凌晨玩孤芳。

以兹兰蕙质,种彼葵藿场。常恐乱微馥,采采归幽房。

顷年侍立集英殿见周表卿唱名第二客居临川表卿为宜黄丞岁满访别以 ...

宋代 韩驹

往时束带侍明光,曾看挥毫点御床。只道骅骝已腾蹋,不知雕鹗尚摧藏。

官居四合峰峦雨,驿路千林橘柚霜。莫为艰难归故里,汉庭今重甲科郎。

次韵馆中上元游葆真宫观灯 其三

宋代 韩驹

鸭绿未全生曲沼,鹅黄先已上柔柯。故应春物撩诗思,白发明朝一倍多。

韩驹

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33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