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白乐天传及文集

读白乐天传及文集

宋代 韩维

直道危言自古难,忠贤常困佞邪安。
兴王赏谏非无法,却为贪令自择官。

诗人韩维的古诗

哭苏子美三首 其三

宋代 韩维

才大终为累,冤深岂复论。几年流落恨,千里寂寥魂。

功业初怀负,风流秀句存。英灵邈无所,洒泪望阊门。

奉和象之夜饮之什

宋代 韩维

淫阴泄为雨,十日泻不停。
蓬蒿长四壁,浊潦流纵横。
嗷嗷鹤群游,阁阁蛙乱鸣。
端居积幽抱,沈郁久未平。
是时俯几望,月魄向已盈。
浮云失四顾,孤轮午亭亭。
微风濯炎热,衣巾凛馀清。
起我不暇懒,超遥步前庭。
烦忧忽以去,旷如出幽囹。
顾谓汝妻子,速具煎炮烹。
同里四五人,予期得邀迎。
随时具蔬果,饤饾甘与青。
虽无水陆珍,亦足侑杯觥。
所期在乘兴,岂问多品名。
诸君于我厚,匪貌实以情。
从容谈笑间,荡不见府城。
肴来必虚反,觞至无留行。
岂惟清言胜,或以善谑并。
高风揖巢许,旷论齐殇彭。
不知轩冕贵,直以道义荣。
置身岂非德,抚事临惹惊。
上天作阴沴,降水灾吾氓。
芒芒郊野外,浩若翻沧溟。
垣庐随波尽,稼穑安有成。
所闻此害广,郡国多所更。
吾群急病民,定见宽税征。
囷廪无盖藏,何以活鳏{左女右上旬下子}。
我曾不足恤,方以口腹营。
念始昔从学,潜心于六经。
颇知圣人道,要在及苍生。
胡为取自足,而不惟其赢。
顽然度岁月,如蛙守坳泓。
中而复自思,此其义所宁。
圣朝盛搜拔,列位罗群英。
晨兴朝国门,冠盖多于星。
旦材必夔稷,抗议皆颠闳。
双凫与乘雁,未足关重轻。
奈何不自量,欲以愚自呈。
退之亦有云,其犹进狶苓。
不如且饮酒,兹事未易评。

黄莲花

宋代 韩维

浅白轻黄雨未分,飞来人世作朝云。
天教细雨常遮护,留得清香数日闻。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陆瑁养鱼池

宋代 韩维

林塘岂如昔,尚想昔时居。
秋草自鸣鹳,寒波犹戏鱼。
纷纭钩饵底,琐碎刀匕余。
任公有奇术,默坐岁几余。

普明寺西亭五绝句 其五

宋代 韩维

野鹤飞来水树春,丹砂作顶羽如银。似矜毛彩非凡偶,欲下清波犹顾人。

西江月(席上呈子华)

宋代 韩维

早岁相期林下,高年同在尊前。风花绣舞乍晴天。绿蚁新浮酒面。
身外虚名电转,人间急景梭传。当筵莫惜听朱弦。一品归来强健。

送三哥守蜀

宋代 韩维

昔我忠宪公,握节临西州。
于今三十载,馀爱尚应留。
旌旗怆独往,山水记同游。
一歌缁衣诗,涕下不能收。

再和乐道

宋代 韩维

凤凰台下芳林合,鸭子陂中绿水深。
不惜清光输曲沼,欲将幽韵伴鸣琴。
余波及晋良惭昔,春服沿沂正在今。
洗耳濯缨何足道,愿同沉醉复高吟。

宋元献公挽辞三首 其三

宋代 韩维

昔侍从容论,犹能记绪馀。精深义山句,妙绝漆园书。

顾钝尝加砺,怜枯每借嘘。霜风国西路,挥涕洒灵车。

西城三绝句 其二 梁王城

宋代 韩维

大梁从古名都会,宫阙当年亦壮哉。人事无端几兴废,春风依旧入城来。

惠文编

宋代 韩维

一编高唱暑中开,习习清风匝地来。金作瓶盘珠就贯,知君亲到宝山回。

登城楼呈子华

宋代 韩维

麦苗黄熟稻苗青,饷妇耘夫笑语声。
楼上清风帘箔静,田间白水集鸥轻。
展亲会集从容乐,娱老讴吟放旷情。
羽孽渐消民食足,更无余事计亏成。

谢朱厚之惠米

宋代 韩维

水边看得霜粳熟,月下春来玉粒寒。不待鲁公亲折简,直忧颜子屡空箪。

曹通直以颜鲁公墨迹题辞乞诗刊石

宋代 韩维

临池馀事得忠臣,白刃林中不动身。见义舍生安为己,怀谖保位独何人。

英名在世长如日,遗像于今凛若神。一览精诚方自失,羞将累句刻苍珉。

明叔昆仲特惠梅花聊赋小诗三篇为谢 其一

宋代 韩维

劲雪严风不易摧,琼苞犹冠百花开。洛阳去此无多地,不似迢迢驿使来。

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 其一

宋代 韩维

蛩响渐依阶砌下,萤光乱出草莱间。炎蒸散尽人轻健,从此篮舆数往还。

君俞惠诗觅洛中所得大金菊辄次韵酬二篇

宋代 韩维

禅老心真异众心,不缘歌舞费黄金。
春芳落尽慵开眼,豫乞寒花伴苦吟。

子华兄生日五首

宋代 韩维

柳阴散释真阳艳,妄虑消除至道冥。
浮世短长何足道,须知时节在明星。

奉酬南陵三君别后见寄

宋代 韩维

齐居有常禁,跬步不得语。
清欢犹反思,浊酒成独抚。
野杏乱飞春,邻鸡静啼午。
寂寥正如此,坐见前山雨。

游福圣院呈审言诸君

宋代 韩维

残春去无几,烦暑来已惭。
驱车九衢里,赤日汗两脸。
投身入佛寺,廊殿遂且俨。
老僧一何贤,为我拂清簟。
神轻反无寐,性达非有检。
啾啾雀声闲,悄悄人迹敛。
却思吾庐下,此乐不为欠。
新苹生明镜。密笋排翠琰。
时哉盍旋归,尘土吾已厌。
韩维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73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