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故钤辖赵公彦远词

挽故钤辖赵公彦远词

宋代 韩元吉

平昔长材未一施,尚馀嘉誉蔼天支。事亲养志人争仰,教子成名世共推。

盛德故应传后裔,清规谁为勒丰碑。华林冈下寒泉水,隐隐雷声纪孝思。

诗人韩元吉的古诗

松江别范至能朱伯阳

宋代 韩元吉

吴歈湾月韵江船,屈指同行二十年。
胜日五湖看老矣,倦游双鬓各苍然。
拟寻诗酒平生社,未了尘埃薄宦缘。
后夜西风相忆梦,琵琶亭下水笼烟。

次韵子云寄杨仙姑酒绝句二首

宋代 韩元吉

海上冰浆冠八州,旧传仙姥下层楼。
一樽压倒长安市,白堕青春未解愁。

熊子复惠十诗作长句谢之

宋代 韩元吉

白首相期翰墨中,衰龄况是甲庚同。
久怀妙论传犀尘,尚喜清诗附驿筒。
柳长五株知讼少,麦呈两穗报年丰。
去天一握归来近,密令畴庸可拜公。

再至凌风亭

宋代 韩元吉

目尽西山落照边,危亭风景故依然。重来身忝二千石,老去心惊十九年。

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不堪素发纷垂领,还愧青春令尹贤。

紫极观二首

宋代 韩元吉

小雨轻云却解晴,菰蒲冲当过船声。
已无桃李占春事,浓绿满山风更清。

夜雪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炉火深红蜡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南乡子(中秋前一日饮赵信申家)

宋代 韩元吉

细雨弄中秋。雨歇烟霄玉镜流。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收拾风光扶小楼。
烂醉拚扶头。明日阴晴且漫愁。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忍对嫦娥说旧游。

送中甫兄之淮南

宋代 韩元吉

忆昔湖阴道,边声日夜闻。
远峰明积雪,叠鼓堕层云。
未叹河山异,常忧玉石焚。
三年真一梦,相见且论文。

送郭诚思归华下

宋代 韩元吉

忘怀物外且如愚,何事劳精据槁梧。
以马喻马即非马,数舆无舆方得舆。
莫执斧斤过栎社,懒施几席向蘧庐。
好归玉秀峰前座,闲看晴云自卷舒。

水调歌头(水洞)

宋代 韩元吉

今日俄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蹑屐上崔嵬。放目苍岩千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纤埃。
笑谈间,风满座,酒盈杯。仙人跨海,休问随处是蓬莱。洞有仙骨岩。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壮。戏马但荒台。细把茱萸看,一醉且徘徊。

入冬苦雨祷晴幸应刘若讷惠诗为贺因次其韵 其四

宋代 韩元吉

麦田秋过未休工,䆉稏如云白雨中。乞得晴明三十日,披襟可咏快哉风。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其六

宋代 韩元吉

献可争先诋荆国,莹中居首论莆阳。十年言路皆支党,前无一语讥安昌。

秋怀十首 其五

宋代 韩元吉

城外秋荷一半黄,尚馀疏柳照回塘。江南底许风光好,塞雁来时未有霜。

松江感怀

宋代 韩元吉

忽忽倦行役,栖栖问穷途。
生涯能几何,所抱诗与书。
凄凉吴淞路,不到十载余。
当年路傍柳,半已阴扶疏。
系舟上高桥,春水正满湖。
鸥鸟如有情,见人远相呼。
境豁目为纵,兴长心特舒。
尚想张季鹰,此焉赋归欤。
生前与身后,底用论区区。
但当酌美酒,一鱠江中鲈。

南柯子(次韵姚提点行可席上见贻)

宋代 韩元吉

急雨朝来过,浓云晚半收。荷香便傍酒尊浮。极目淡烟斜照、满芳洲。
消尽人间暑,翻成一段秋。使星南楚转东瓯。只恐禁林归诏、未容留。

挽曾伯充大夫词二首

宋代 韩元吉

作吏余家法,临民有古风。
政推平易外,人在典型中。
道拟庄生合,年几冲武同。
清时记耆旧,挥泪楚江东。

范泉州挽词二首

宋代 韩元吉

玉节江南道,铜符海上州。
登车人自化,截镫士争留。
不作田园计,长怀世事忧。
秋风闭黄壤,谁为子孙谋。

端午日张园分题

宋代 韩元吉

辇路逢端午,今年始赐休。
不知人世暑,还有水轩秋。
花气晴薰坐,湖光晚逼舟。
明朝又奔走,賸作片时留。

鲁公堂

宋代 韩元吉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
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
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
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
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
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鹧鸪天(寿兄六十)

宋代 韩元吉

甲子今年甫一周。人间聊住八千秋。依依梅蕊看如雪,恰恰蟾华未上钩。
分玉节,共南州。台城辇路记重游。相期一品归来健,兄弟华颠自献酬。宫师奉康公词云:“一品归来健。”又生日有“兄弟对举杯”之句。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7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