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菊二首 其二

菊二首 其二

元代 何中

菊花如幽人,梅花如烈士。同居冰雪中,标格不相似。

道里阻荒寒,故人万里馀。菊枝傥可折,持以寄远书。

诗人何中的古诗

黄溪口看白水

元代 何中

黄溪且缓程,白水方迎赏。石扇千馀仞,雪源数百丈。

幽光照天动,寒气发地爽。松杉含清英,猿鸟玩奇响。

仰视葱蔚中,当得一席敞。移家结香茅,把书寄泉上。

象牙潭

元代 何中

水禽两两树三三,近浦遥峰隔嫩岚。新换一天秋色别,短篷又过象牙潭。

春郊二首 其一

元代 何中

试数乱离年,伤情更惘然。牛羊荒草树,天地老风烟。

白骨苍苔外,山花野水边。幽禽未栖宿,来往自翩翩。

由清江赤城观至宝塔寺暮归樟镇

元代 何中

自笑野人多野思,并村随处意閒閒。赤城观里折丹桂,宝塔寺前迎晚山。

隔水归樵分路散,冲岚飞鸟认林还。秪言十里街头近,不计黄昏便掩关。

寄题疏山寺半閒禅房

元代 何中

往时沿溯盱毋川,李花阴阴曾系船。丰茸沙草取幽径,叩关一礼白云禅。

千柱空廊绝人迹,苍苔乱点飞红妍。松香四袭翠滴雨,江影半侵明映烟。

鹳鹤流声出岩谷,轻霏忽散风锵然。长哦欲写不能就,每寄清梦时周旋。

秋风吹空客如仙,名山有记持相传。乃知昙花解重现,弹指一瞬五百年。

经阁香台雪几春,戏成小果留人天。先师吾乡白云寺,卓锡尚令题榜鲜。

半间之半可著我,呼童亟办青行缠。身前旧境馀一念,定许邻舍香茅编。

岁晚咏怀三首 其二

元代 何中

前檐立閒夜,园中珍木长。雪云正澄澈,霜飙复飘扬。

众星凭幽闇,各出争耀芒。东方起圆月,失此万点忙。

不有照烛功,何以尊其光。安得骑蟾蜍,偃息桂树傍。

山中乐效欧阳公四首 其三

元代 何中

空山一夜生新雨,凉起赏心千万绪。扇团自守不依人,桐叶知几寻脱路。

隔陇笑谈杂樵牧,临流宾从惟鸥鹭。旋庖芦菔美胜酥,精淅新粳香满户。

山中之乐谁得知?我独知之来何为!青林红树人烟湿,护得金橙密处垂。

崇仁钟山寺

元代 何中

方看望仙雪,仍访钟山泉。石限阨危溜,峡厓减青天。

不知路深浅,但爱山苍圆。俄惊侈楼观,一礼黄金仙。

衲僧喜客来,觞行续茶煎。仰视慈竹题,俯吟慈竹篇。

前修凛高躅,滋久馀芳传。白日倚山转,倒晕千峰烟。

悠悠思难极,且与樵风还。

送吴主簿之官石埭

元代 何中

簿领池州去,开帆带雨微。当令公事简,见说县人稀。

云入九华碧,雁惊秋浦飞。丁宁桥下水,官满载书归。

游乐安穆山寺

元代 何中

秋阴出南郭,佳色来远山。
悠然渡野水,却宿前林间。
朝气锐幽步,相携上孱颜。
行穿绿萝远,共爱青杉闲。
已穷高原路,忽得双石关。
飞烟带香气,深木藏幽潺。
景晏钟磬寂,桂花满苔斑。
道人一尊酒,时听风珊珊。
多悟从此始,尘缘谅能删。
空廊对微雨,亦复不知还。

宿十里村

元代 何中

朝出顺承门,暮宿十里村。臂鹰猎骑归,积雪明郊原。

居人喜客来,汲井邻墙汤。羹汤稍暖热,饼饵亦烧燔。

此夕羁旅意,深知路人恩。重林隐城堞,昉此劳心魂。

登李白酒楼

元代 何中

当时谪仙人,四海蜚英声。偶然此一醉,遂有无穷名。

叔世尊放旷,中度翻为轻。颓波浩难返,忧思谁能平。

送人归临川

元代 何中

金河疏柳外,去棹响流澌。为客有归日,送人愁别时。

寒云随雁远,南雪到山迟。旧隐书无恙,行藏莫预期。

别唐仲谦

元代 何中

记名长似识,相见始惭非。每到极言罢,却欣幽听稀。

日明山气改,江静水痕归。添得今朝别,城阴空掩扉。

朱方偶作

元代 何中

雪馀春水生,日上暖云泮。杳霭松林中,柴扉起樵爨。

新妆携童稚,邻曲欣年坎。坎坎村鼓鸣,沙头酒声乱。

江西田家乐,丰岁尤盛观。山市溪桥春,还多看灯伴。

读晋史九首 其九

元代 何中

填石□□□,胶杯谁能舟。我岂不知我,量力乃哲谋。

有才比管葛,感奋为武侯。保身慕夷齐,静退渊明俦。

物亦非所忌,名亦非所求。北窗羲皇上,东篱晋宋秋。

零陵一杯酒,终古属斯愁。

春日书怀二首 其二

元代 何中

蛙声池上起,竹声窗外传。吹万不可息,聒我春昼眠。

林外固多累,林间复多喧。誓欲蹑太清,冥冥不得前。

□我一寸心,焚香小窗边。以我无尽目,送此有尽烟。

刘太博挽词三首 其一

元代 何中

恳款忧危国,从容友大臣。竟孤婴臼志,遂作绮园身。

名节非无寿,乾坤更有人。堂堂天下士,何必画麒麟。

陈家源 其一

元代 何中

恐是仙源里,山从洞口开。茅檐无客到,稚子怪人来。

塘绿鱼迎日,林清鸟啄苔。欲令幽赏足,石道溯萦回。

三仙谣

元代 何中

红纱笼玉香,金翠绣鸳小。鹤顶压青丝,斜戴花枝袅。

何方马上郎,下马佯惊悄。罗扇掩微颊,答语相萦缭。

郎有千金重,妾惜容华少。怕不称郎心,看郎几曾老。

何中

何中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18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