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王濬墓

王濬墓

唐代 罗隐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诗人罗隐的古诗

蟋蟀诗

唐代 罗隐

顽飔毙芳,吹愁夕长。屑戍有动,歌离长梦。
如诉如言,绪引虚宽。周隙伺榻,繁咽夤缘。
范睡蝉老,冠峨緌好。不冠不緌,尔奚以悲。
蚊蚋有毒,食人肌肉。苍蝇多端,黑白偷安。
尔也出处,物兮莫累。坏舍啼衰,虚堂泣曙。
勿徇喧哗,鼠岂无牙。勿学萋菲,垣亦有耳。
危条槁飞,抽恨咿咿。别帐缸冷,柔魂不定。
美人在何,夜影流波。与子伫立,裴回思多。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唐代 罗隐

野云如火照行尘,会绩溪边去问津。才子省衔非幕客,
楚君科第是同人。狂思下国千场醉,病负东堂两度春。
他日酒筵应见问,鹿裘渔艇隔朱轮。

赠妓云英

唐代 罗隐

锺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冬暮寄裴郎中

唐代 罗隐

晓发星星入镜宜,早年容易近年悲。敢言得事时将晚,
只恐酬恩日渐迟。南国倾心应望速,东堂开口欲从谁。
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

经耒阳杜工部墓

唐代 罗隐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是才相累,
闲雨何妨冢更高。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蓬蒿。
屈原宋玉邻君处,几驾青螭缓郁陶。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唐代 罗隐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汉鼎未安聊把手,
楚醪虽满肯同心。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
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下第寄张坤

唐代 罗隐

谩费精神掉五侯,破琴孤剑是身仇。九衢双阙拟何去,
玉垒铜梁空旧游。蝴蝶有情牵晚梦,杜鹃无赖伴春愁。
思量不及张公子,经岁池江倚酒楼。

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唐代 罗隐

蘋洲重到杳难期,西倚邮亭忆往时。北海尊中常有酒,
东阳楼上岂无诗。地清每负生灵望,官重方升礼乐司。
闻说江南旧歌曲,至今犹自唱吴姬。

寄许融(一题作与于韫玉话别)

唐代 罗隐

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帝乡年共老,江徼业俱空。
燕冷辞华屋,蛩凉恨晓丛。白云高几许,全属采芝翁。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

唐代 罗隐

相欢虽则不多时,相别那能不敛眉。相客赋高君解爱,
楚宫腰细我还知。百年恩爱无终始,万里因缘有梦思。
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

移住别友

唐代 罗隐

自到西川住,惟君别有情。常逢对门远,又隔一重城。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

唐代 罗隐

筛寒洒白乱溟濛,祷请功兼造化功。光薄乍迷京口月,
影交初转海门风。细黏谢客衣裾上,轻堕梁王酒醆中。
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一题作题木居士庙)

唐代 罗隐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应神物长为主,
未必浮槎即有灵。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送李右丞分司

唐代 罗隐

分漕得洛川,谠议更昭然。在省曾批敕,中台肯避权。
所悲时渐薄,共贺道由全。卖与清平代,相兼直几钱。

西京道德里

唐代 罗隐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一枝丹桂未入手,
万里苍波长负心。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寒食日早出城东

唐代 罗隐

青门欲曙天,车马已喧阗。禁柳疏风雨,墙花拆露鲜。
向谁夸丽景,只是叹流年。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

郴江迁客

唐代 罗隐

不是逢清世,何由见皂囊。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毒雾郴江阔,愁云楚驿长。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沉湘。

村桥

唐代 罗隐

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
须知庄叟恶牺牛。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
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

秋日怀孟夷庚

唐代 罗隐

秋日黄陂下,孤舟忆共谁。江山三楚分,风雨二妃祠。
知己秦貂没,流年贾鵩悲。中原正兵马,相见是何时。

秋虫赋(以下补遗)

唐代 罗隐

物之小兮,迎网而毙;物之大兮,兼网而逝。网也者,
绳其小而不绳其大。吾不知尔身之危兮,腹之馁兮,吁!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39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