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何瑭
晓日都门道,春风送客行。转轮明主托,规戒故人情。
政事忙多错,嫌疑谤易生。至诚能动物,元不在声名。
同馆会都下者十有三人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予 ...
朋簪重盍慰暌违,仕路年来觉渐非。紫极关心明主在,青云回首故人稀。
半生岁月閒中过,十亩园林梦里归。孔孟伊周俱泯没,不须相向欲沾衣。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 其一
虚庵今已矣,东望一伤心。情爱三秋月,刚凝百鍊金。
犹悬徐孺榻,谁和伯牙琴。欲写循良传,翻嫌职掌侵。
吊前溪景伯时
车马穿林踏晓晴,山河挥涕掩荒茔。玄堂漫刻新碑志,丹旐犹题旧姓名。
文字百年空翰苑,英灵千古闭佳城。凤台门外经行路,彷佛鸣驺月下声。
题淮浦卷
长淮之水东南流,美人家在淮上头。沧波碧石有深趣,朝史暮经无外求。
东风侧耳听黄鸟,夜月捲帘招白鸥。画图一见拟相访,何处元龙百尺楼。
类庵宅
洞天何处好,清爱水晶宫。宗伯开华宴,群仙醉碧筒。
蔗凝金椀露,花动翠帘风。岂必浮沧海,瀛洲在此中。
送左都颜先生入京
圣主坐明堂,霜台振纪纲。老臣膺简命,南国倍辉光。
已觉豺狼遁,遥看凤鸟翔。离筵回首处,秋思正茫茫。
元旦次蒲汀韵二首 其二
风物开新岁,关山念远游。慈闱三载别,宦邸一身留。
诗酒聊乘兴,烟花岂解愁。目穷飞鸟外,魂断仲宣楼。
送张仲修河东巡盐
河东盐课事,军国用斯存。锦绮商人富,青骢使者尊。
沟渠怜赤子,霄汉隔金门。无限忧时意,临岐不尽论。
送方士六首 其一
先生覃怀来,复向覃怀去。怅望难久留,离魂杳烟树。
送潘仲鲁使安南
风尘时节送君行,萍水分携百感生。六馆交游曾刮目,十年离合最关情。
山川渺渺蛮中路,雾雨昏昏海上城。玉册已颁王事毕,便催车马转归旌。
四月八日午门赐宴次秉衡韵
节惊蓂荚问元初,浴佛传来贝叶书。龙陛玉音催赐宴,凤楼琼席坐连裾。
抗章有志同韩愈,献赋无才似子虚。不是圣明重异教,欲将奇怪骇吾儒。
王教之端册业
慈闱高行并南山,文母徽音尚可攀。孝子誊书驰驿骑,圣君闻奏动天颜。
玉阶遣使纶音重,金殿承恩羽扇间。莫道寻常内家事,帝王风化正相关。
送松月
江西传檄奏奇勋,海上扬旗净寇氛。宪府论功谁并驾,铨曹书最已前闻。
大同金鼓惊边月,甘肃烽烟肃陇云。自古全才兼将相,莫教人说范希文。
送罗户侯归成都
腰间锦带佩双龙,万里东来谒九重。剑外风烟怜独往,日边甥舅记相逢。
雪消汉水连天阔,春尽巴云入树浓。麟阁于今待勋烈,莫将韬略老藩封。
同年殷佥宪迁居伍松月有赠因和二首 其一
华居新买傍城阴,流水桥南带茂林。车马稀疏知地僻,烟花撩乱觉春深。
醉扶竹杖看鱼跃,困倚藤床听鸟吟。最爱三山当户牖,晚峰相对翠千寻。
吊林缵妻死节
一醮期偕老,殉夫遂杀身。闺门怜弱质,高节见斯人。
月照鸳帷冷,苔封马鬣新。彝伦关政体,谁为奏枫宸。
送邓二府致政归胶州
梦觉黄粱万事空,倚阑翘首羡冥鸿。懒从赤绂称循吏,拟向沧浪狎钓翁。
孤鹤伴吟临夜月,蹇驴驒醉入春风。东西路阻音书少,林下知谁笑语同。
过却金馆
却金本是寻常事,凛凛清风只至今。若使仕途贪者少,夷齐名姓亦消沈。
斋居次韵
南国斋居万虑轻,北辰翘首正关情。紫坛香蔼通金阙,绛节云开下玉京。
乐奏笙箫传禁卫,驾回车马隘都城。人心欢悦天心享,共贺今年大礼成。
赠伍松月致仕
都宪先生拂袖归,都门相饯惜光辉。汀花岸草随时发,野鸟沙鸥传意飞。
海上共传平巨寇,江西犹记破重围。韩侯不隐留侯隐,青史千秋说见几。
何瑭
(1474—1543)明河南武陟人,字粹夫,号柏斋。弘治十五年进士。为翰林修撰。不屈于刘瑾,累疏致仕。后出为开州知府,历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里居十余年,教子弟以孝弟忠信。对王守仁之学颇有微辞。有《医学管见》、《阴阳律吕》、《柏斋三书》、《柏斋集》。► 100篇诗文
钱生坟前八景 其四 双溪环带
钱生坟前八景 其六 芙蕖簇锦
斋居四首 其二
东园亭上次华泉联句韵
元旦次蒲汀韵二首 其一
次凤凰台韵
题凤图
次日习仪太常不预再次华泉韵
次仰止送周贞庵韵
杂画九首 其六
送唐府丞送母还乡
送穆司成之南监
吊同寅许补之次半塘韵
次对雪韵二首 其二
题侯氏忠义录
癸亥杂诗八首 其三
斋居四首 其三
癸亥杂诗八首 其八
癸亥杂诗八首 其六
归雁次孟望之韵
次杏东元宵韵二首 其一
同年殷佥宪迁居伍松月有赠因和二首 其二
和郭杏东除夜韵二首 其二
送李守正归棠邑省亲
钱生坟前八景
赠贰尹李大人致政西归
送潘氏叔侄还湖广
送方士
秦淮一览阁二首 其一
挽谢木斋
赠侯汝立次韵
钱生坟前八景 其五 枫湖浸月
癸亥杂诗八首 其五
钱生坟前八景 其七 芦花喷雪
挽西郊宋处士夫妇
癸亥杂诗八首 其一
追挽复斋王宪副
病归留别诸友次浚川韵
闻苍谷来
钱生坟前八景 其三 九华列戟
和郭杏东九日韵二首 其一
送张申台巡抚辽东
宗藩孝行
次对雪韵二首 其一
送樾冈
题杨宪长家手卷二首 其一 云程万里
次杏东元宵韵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