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何瑭
道途豺虎正纵横,底事归轩冒险行。霄汉一身明主托,江山万里老臣情。
云迷汴宋怀松槚,路入衡漳敛旆旌。回首天门纷羽檄,可能乡社恋莼羹。
钱生坟前八景 其三 九华列戟
九峰如列戟,拱立墓门前。见说簪缨后,功名继祖先。
癸亥杂诗八首 其一
出谷莺啼杨柳丝,客边风景似年时。西山冻释抽新草,上苑春归入故枝。
心念旧游频眺望,梦回残月倍相思。催朝无奈鸡鸣早,又逐群英过凤池。
送樾冈
青春旌旆照长途,相饯中丞赴上都。圣主临朝求治理,远人倾耳听嘉谟。
两淮烟水连南北,三晋云山似画图。见说经过豺虎避,至今歌颂满樵苏。
斋居次韵
南国斋居万虑轻,北辰翘首正关情。紫坛香蔼通金阙,绛节云开下玉京。
乐奏笙箫传禁卫,驾回车马隘都城。人心欢悦天心享,共贺今年大礼成。
过却金馆
却金本是寻常事,凛凛清风只至今。若使仕途贪者少,夷齐名姓亦消沈。
次周半塘游天台韵
随州诗句敌长城,况复登临逸兴生。瀑布泉流山自好,柏台公暇趣尤清。
洞间云锁人来少,桥险风高鸟度轻。笑我尘凡欠仙骨,肩舆空望晚峰行。
送张申台巡抚辽东
帝城东北是辽阳,旌旆悠悠去路长。千里山川归节制,万年襟带此封疆。
迅雷震处开聋俗,甘雨零时润瘠乡。见说医闾秀无比,政閒应上最高冈。
癸亥杂诗八首 其七
闻道商山老紫芝,百年短景不胜悲。红尘满眼空怜我,青史流芳竟属谁。
杖化葛陂龙去远,笙闻缑岭鹤来迟。王孙草绿烟汀晚,独倚危栏自咏诗。
挽西郊宋处士夫妇
诗酒陶元亮,潇条住远坰。伤哉新冢白,愁对旧山青。
同穴怜双璧,传家在一经。笑谈春满座,人共相仪刑。
送寅长南屏老先生入觐用樾冈韵
官署方欢伴食新,离筵无奈便伤神。三千里外朝天路,四十年来报主身。
殿上咨询瞻日月,淮南歌颂记阳春。工曹造作如星火,休说宽仁旧抚巡。
次杏东元宵韵二首 其一
帝城元夜盛,灯火画堂深。节序同南北,人情变古今。
山河怜晚霁,花柳怯春阴。笑语喧儿女,翻伤老大心。
敝宅分题得观音梅水
远映观音阁,梅花烟水寒。暗香盈断浦,疏影落轻澜。
漱玉声相应,和羹子半酸。瀛洲何异此,登眺共凭栏。
题杨宪长家手卷二首 其一 云程万里
万里青云路,先生次第行。山川频按节,夷夏尽知名。
令肃豺狼避,恩深草树荣。犹思补丹扆,驱马向神京。
题杨宪长家手卷二首 其二 激浊扬清
黄甲蜚英俊,乌台早致身。澄清曾揽辔,忠鲠独埋轮。
勋业追前辈,风声起后人。九原松柏冷,相望欲伤神。
癸亥杂诗八首 其四
盘谷燕川二月寒,马头溪水隔天坛。黄茅踏遍幽人径,白石烧成道士丹。
风煖野禽朝对语,月明松鹤夜交欢。采真拟结峰头屋,引领西南尽日看。
赠方时举少参次韵
道学千年说二程,涪州归诏促装行。也知西监非崇秩,自是清朝高盛名。
天姥山高冬月小,浙江潮上晓云晴。归途纪兴囊中稿,风便何妨数寄声。
闻苍谷来
骑驴出郭俟龙湫,怪事相传说未休。病我不能遵往辙,更谁堪望继前修。
春风满面形容隔,华发盈簪岁月遒。嘉靖九年元日晓,旆旌应记过怀州。
和郭杏东除夜韵二首 其二
岁序如流水,滔滔不肯休。青灯相对坐,浊酒暂扳留。
身世将安适,才疏拙自谋。梅花开雪里,笑尔不知愁。
次日习仪太常不预再次华泉韵
玉宇凉生万木森,佩环趋走念同心。风传鼓角朝仪静,云拥旌旗帝座深。
祝寿已闻频似昔,赓歌还羡不如今。独惭下里巴人曲,难并黄钟大吕音。
次对雪韵二首 其二
感时惊雨雪,抚已惜精神。镜里容非旧,天涯岁又新。
愁来便枕簟,客至强冠巾。聚散思今昔,相看意更亲。
何瑭
(1474—1543)明河南武陟人,字粹夫,号柏斋。弘治十五年进士。为翰林修撰。不屈于刘瑾,累疏致仕。后出为开州知府,历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里居十余年,教子弟以孝弟忠信。对王守仁之学颇有微辞。有《医学管见》、《阴阳律吕》、《柏斋三书》、《柏斋集》。► 100篇诗文
酬孟望之次韵
四月八日午门赐宴次秉衡韵
和郭杏东九日韵二首 其二
秦淮一览阁二首 其一
同馆会都下者十有三人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予 ...
钱生坟前八景 其六 芙蕖簇锦
癸亥杂诗八首 其二
送穆司成之南监
题侯氏忠义录
赠贰尹李大人致政西归
送贞庵进表分韵得文字
赠黄大行还京师
送杨太常归省
钱生坟前八景 其五 枫湖浸月
挽薛处士倒用旧韵
吊同寅许补之次半塘韵
类庵宅
赠侯汝立次韵
钱生坟前八景 其二 鹞石横秋
送松月
送张仲修河东巡盐
癸亥杂诗八首 其五
钱生坟前八景 其四 双溪环带
元旦次蒲汀韵二首 其一
送潘氏叔侄还湖广
圣节习仪朝天宫次华泉韵
送邓二府致政归胶州
送左都颜先生入京
题淮浦卷
酬李序庵次韵
送陈侍郎奏绩京师
斋居四首 其二
癸亥杂诗八首 其三
元旦次蒲汀韵二首 其二
同年殷佥宪迁居伍松月有赠因和二首 其二
赠通渭王应祥
送李守正归棠邑省亲
次杏东元宵韵二首 其二
癸亥杂诗八首 其八
吊林缵妻死节
挽谢木斋
送唐府丞送母还乡
送罗户侯归成都
次仰止送周贞庵韵
冬日杂兴四首 其一
杂画九首 其六
宗藩孝行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 其二
望泰陵次序庵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