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将游上封先寄南台珏老

将游上封先寄南台珏老

宋代 胡寅

淅淅风摇玉露秋,尚怀分柿半山不。
众香肯共维摩饭,元亮聊同惠远游。
荟蔚雕零岩壑露,佩环清越涧泉幽。
青鞋本自无泥滓,更约诸峰最上头。

诗人胡寅的古诗

夜大风雪次日快晴

宋代 胡寅

造物非难料,寒温本一家。
冲风来雨雪,暖日放莺花。
行矣春方嫩,悠哉兴未涯。
芦蒿媚烟渚,荻笋破江沙。

和仁仲至荆门

宋代 胡寅

虞帝当年辟四门,三苗那更蠢迷昏。
茫茫旧楚祗芳草,处处朱楼耕断垣。
不原耦耕招素隐,要看良耜接深村。
韩公守戒谁能用,虎豹难凭折柳樊。

游元阳观

宋代 胡寅

矫首元阳观,峥嵘度十年。
忽逢尘外客,因访洞中仙。
横蹑修蛇路,低看破衲田。
萦纡篁竹岭,窈窕碧松川。
抚石斋坛古,围棋烧劫迁。
谅无翻榼术,安得远庖烟。
擗尽苍麟脯,弹余别鹤弦。
晴香烘拆蕊,暝色绕归鞭。
太白浮桥上,孤灯炫马前。
黄冠纷雨散,紫盖杳云连。
鸟爪休爬背,鸾骖漫拍肩。
子真随处隐,何必大罗天。

示法轮宗觉

宋代 胡寅

身如槁木藏春色,眼似澄江映秋碧。
洞庭湖上月同圆,石廪峰前人不识。
从来说法闹云林,直措人心定难得。
岂关佛运有穷通,自是担肩无膂力。
看君古井直浪尽,阅世空花等尘寂。
虽然独饭一盂香,争似发甘千百亿。

同蒋德施诸人赏简园梨花

宋代 胡寅

君不见韩退之,招唤刘师命。
醉赏长安西郭梨,青天白日交相映。
岂料炎荒中,好事如简翁。
雕冰剪玉春不融,二十五树高笼松。
风流八仙携草具,轻阴阁雨相随去。
朝同去,暮同归,
回头翠微明日玉花飞。

屏山夜雪

宋代 胡寅

熟醉莲荡风,未赏梅溪胜。
踏雪访屏山,今年得乘兴。

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其一

宋代 胡寅

手遮西日到疏山,忽得昏鸦敛翅间。未暇拈香参佛祖,且须襆被扣禅关。

月林散影参差静,风磬传音窈渺閒。拟买一廛通水竹,杖藜他日寄疏顽。

又和松碧轩三绝

宋代 胡寅

新陂剩水沃良苗,想见当时相杵谣。
尚有荒余须快犊,何须塌具更悬腰。

和范元作二首

宋代 胡寅

江北风尘静,江南水竹居。
世交论契厚,岁晚莫情疎。
劚雪重培菊,临溪易买鱼。
潇湘有旧约,相就不投书。

和曾漕吉甫

宋代 胡寅

本来秋月映澄潭,墙面犹须学二南。
径路枉寻难直尺,卮言暮四等期三。
文如楮叶何劳刻,道在蒲团恐费参。
玉帛雍雍王会处,禹宫惆怅一精蓝。

送黄权守归八桂三首 其二

宋代 胡寅

乐物羁栖伴,筋骸放逐馀。自甘门有雀,宁叹食无鱼。

倾盖情文腆,投醪笑语舒。晚途多感慨,赖此得时祛。

题斯行厚亲庵世祀阁二首

宋代 胡寅

轩冕身犹寄,金赀意不存。
永怀三釜乐,当把一经繙。
静室依松柏,清规遗子孙。
里仁如长者,真使簿夫敦。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 ...

宋代 胡寅

东阁题诗得绪馀,溪头千树绕幽居。来禽青李曾何算,底事犹传逸少书。

挽吴丞相 其二

宋代 胡寅

追念宣和国势孤,上公元宰导人谀。妖氛已觉前星暗,皇泽宁论华海枯。

谁谓玉华传玉座,共知青琐伏青蒲。谗言一发堪流涕,祸在同升有鄙夫。

和仁仲春日十绝

宋代 胡寅

气浃高深物物苏,问言还有欠春无。
桃红李白犹閒事,麟凤庆来瑞此都。

题四画·清湖骤雨

宋代 胡寅

银竹森空映,湖乐队莽中。
不因风卷去,那得见冲融。

题清远峡山寺

宋代 胡寅

清远峡山寺,几年闻汝名。
维舟得眺望,满目慰经行。
壁立巉天秀,溪閒写镜清。
岭云方北上,涛雪漫南倾。
罪垢三熏净,归风两腋轻。
皇慈天共大,睿知日同时。
重起阙廷恋,敢怀山水情。
生绡无画手,聊此寄真形。

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蒲团

宋代 胡寅

少年慕简册,编蒲抄古书。
有闻未能行,常恐迷劂初。
青毡雪窗夜,卧起卷复舒。
岁久亦穿穴,客冷不及渠。
知公已坐忘,物我归如如。
黄团稳叠足,绣茵一蘧篨。
传闻伏蒲谏,天子怀每虚。
出处谅未免,里轮联锋车。

和上封洪辩用明察院韵

宋代 胡寅

绣衣御史有前闻,衲子禅师亦好文。
出禀圣谟苏瘵俗,坐持诗律战魔军。
访寻水石閒招隐,际会风云偶策勋。
喧寂两忘归一致,此心何处不超群。

和范元作五绝

宋代 胡寅

阅书五行下,未胜百回读。
至道一念存,请事不远复。
胡寅

胡寅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31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