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少年游·并刀如水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代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译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并州产的刀子锋利如水,吴地产的盐粒洁白如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注释

注释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háng):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赏析

此词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实写,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虚写,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全词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后世历代词家所称赏。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来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来传情,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逼真。
“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未明点。为何问?也未说明。“向谁行宿?”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写来空灵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表情措语,分寸掌握极好。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词结束在“问”上,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无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又能语工意新。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宋徽宗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常微服私访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

诗人周邦彦的古诗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宋代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蕙兰芳引(仙吕)

宋代 周邦彦

寒莹晚空,点清镜、断霞孤鹜。对客馆深扃,霜草未衰更绿。倦游厌旅,但梦绕、阿娇金屋。想故人别后,尽日空疑风竹。
塞北氍毹,江南图障,是处温燠。更花管云笺,犹写寄情旧曲。音尘迢递,但劳远目。今夜长,争奈枕单人独。

蓦山溪

宋代 周邦彦

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江四病眼,偏向此山明,愁无语。空凝伫。两两昏鸦去。
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杯深注。一曲黄金缕。

烛影摇红

宋代 周邦彦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淡。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

早是萦心可惯。那更堪、频频顾盼。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玲珑四犯(大石)

宋代 周邦彦

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自别河阳,长负露房烟脸。憔悴鬓点吴霜,念想梦魂飞乱。叹画阑玉砌都换。才始有缘重见。
夜深偷展香罗荐。暗窗前、醉眠葱蒨。浮花浪蕊都相识,谁更曾抬眼。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点。又片时一阵,风雨恶,吹分散。

月下笛(越调)

宋代 周邦彦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谁知怨抑。静倚官桥吹笛。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夜沈沈、雁啼甚哀,片云尽卷清漏滴。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谩书 其三

宋代 周邦彦

丽日烘帘幔影斜,酒馀春思托韶华。高楼不隔东南望,苦雾游云莫谩遮。

燕归梁(高平晓)

宋代 周邦彦

帘底新霜一夜浓。短烛散飞虫。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星晃晃,回津路转,榆影步花骢。欲攀云驾倩西风。吹清血、寄玲珑。

庆春宫·云接平冈

宋代 周邦彦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塞翁吟(大石)

宋代 周邦彦

暗叶啼风雨,窗外晓色珑璁。散水麝,小池东。乱一岸芙蓉。蕲州簟展双纹浪,轻帐翠缕如空。梦念远别、泪痕重。淡铅脸斜红。
忡忡。嗟憔悴、新宽带结,羞艳冶、都销镜中。有蜀纸、堪凭寄恨,等今夜、酒血书词,剪烛亲封。菖蒲渐老,早晚成花,教见薰风。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

宋代 周邦彦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春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竹城

宋代 周邦彦

竹城何檀栾,属翠分雉堞。王封尽四堑,同有岁寒节。

红窗迥 仙吕

宋代 周邦彦

几日来、真个醉。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花影被风摇碎。

拥春酲乍起。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未。

情性儿、慢腾腾地。恼得人又醉。

红窗迥(仙吕)

宋代 周邦彦

几日来、真个醉。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花影被风摇碎。拥春酲乍起。
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未。情性儿、慢腾腾地。恼得人又醉。

琴调相思引

宋代 周邦彦

生碧香罗粉兰香。冷绡缄泪倩谁将。故人何在,烟水隔潇倩。
花落燕□春欲老,絮吹思浪日偏长。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玉楼春(大石·第二)

宋代 周邦彦

大堤花艳惊郎目。秀色秾华看不足。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平波落照涵E176玉。画舸亭亭浮淡渌。临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别离三万斛。

南乡子(拨燕巢)

宋代 周邦彦

轻软舞时腰。初学吹笙苦未调。谁遣有情知事早,相撩。暗举罗巾远见招。
痴騃一团娇。自折长条拨燕巢。不道有人潜看著,从教。掉下鬟心与凤翘。

夙兴

宋代 周邦彦

曈曈海底日,赤辉射东方。
先驱敛群翳,微露不成霜。
早寤厌床第,起步东西厢。
引手视掌纹,黯黯未可祥。
念此阅人传,三年得跧藏。
弛担曾几时,兹焉忽腾装。
问今何所之,意行本无乡。
晨钟神惨悲,夜鼓思飞扬。
与俗同一科,何异犬与羊。
平明催放钥,利害纷相攘。
颠倒走群愚,岂但渠可伤。

菩萨蛮·梅雪

宋代 周邦彦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双头莲(双调)

宋代 周邦彦

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云断,红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助秋色。门掩西风,桥横斜照,青翼未来,浓尘自起,咫尺凤帏,合有人相识。
叹乖隔。知甚时恣与,同携欢适。度曲传觞,并鞯飞辔,绮陌画堂连夕。楼头千里,帐底三更,尽堪泪滴。怎生向,无聊但只听消息。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21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