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遣怀四首 其一

遣怀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仲昭

赤手当时欲捕龙,十年回首转成空。学求匡世偏招侮,诗未惊人已觉穷。

多病伶俜怜汲黯,一官落魄笑扬雄。襟期欲话无人共,坐对清尊月正中。

诗人黄仲昭的古诗

下皋杂咏 其十

明代 黄仲昭

日食何须鼎肉腴,新栽杞菊已扶疏。小池更引清溪水,春雨应添数尾鱼。

题白莲

明代 黄仲昭

蓬岛仙姝浅淡妆,翠旌羽盖渡沧浪。镜奁不是无朱粉,羞与奸谀比六郎。

寄寿母舅郑梅所先生暨妗李氏七十得齿字

明代 黄仲昭

南湖衍庆源,一派流迤逦。乌石山前秀气钟,华堂矗矗连云起。

中有齐眉鹤发仙,紫凤青鸾相并峙。阅世升平七十年,方瞳双碧照秋水。

梅花灼烁晚方妍,慈竹茏葱寒更美。我昔栖迟故国时,长向堂前拜容止。

撤蔀砭愚荷爱深,于分虽甥恩则子。年来幸获遭圣明,玉笋联班五云里。

闽南回首天茫茫,献寿无由斟绿蚁。题诗远寄鹤南归,聊代芳筵祝遐祉。

我家双亲七十馀,别来久旷供甘旨。却喜城东数亩庐,门墙咫尺联桑梓。

相期朝暮慰离怀,寿域徜徉乐馀齿。

和答郑司训赏莲诗并订重游之约

明代 黄仲昭

萍踪十载寄江湖,空涉风涛负壮图。此日红莲欣共赏,昔年白璧悔重酤。

功名随分心常泰,势焰薰天骨亦枯。还约中秋同玩月,九龙山下候车徒。

禧江晚眺

明代 黄仲昭

江头二月草萋萋,吟倚东风望欲迷。日落海门烟水暝,雨收江浦树云低。

潮头生自湄州北,山势来从禧水西。景物役人归路晚,马蹄踏碎落花泥。

往德安过东林寺读始祖唐御史公诗韵六首 其三

明代 黄仲昭

经过聊驻节,正值浴沂时。野鸟如相迓,云山似有期。

水清泉傍石,林密树交枝。怪底坐忘去,幽亭俯碧池。

题魏宪长山水四首 其一 春景

明代 黄仲昭

乾坤昨夜东风起,春入林峦绚青紫。眼前风物有如此,世间何处差可拟。

初疑皇都二月时,花衢柳陌相蔽亏。使君退直金銮殿,独骑骢马行春熙。

又疑五羊城下路,海色山光杂烟树。使君按节观民风,星轺时向棠阴驻。

又疑山水如钱塘,雨馀处处民耕桑。使君分宪恤民隐,阴崖寒谷回春阳。

又疑风光似南浦,滕王高阁临江渚。使君持宪豺虎藏,千里湖山民按堵。

兹图虽云咫尺中,俯仰意态应无穷。题诗愧无五彩笔,为君聊纪曾游踪。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其三

明代 黄仲昭

决决泉流溅石虹,青青瑶草卧仙尨。道人洞里朝元去,看院惟留鹤一双。

戏题钟馗

明代 黄仲昭

曾向明皇梦寐中,手擒魑魅逞英雄。如何不斩奸邪首,纵使胡儿入后宫。

梨岭道中十八首 其三

明代 黄仲昭

枫叶飘残红,松林生寒碧。役役世上人,奔走不遑息。

赤壁诗次韵

明代 黄仲昭

阿瞒志欲捲群雄,战舰谁知一炬空。天意欲教成鼎峙,不须惆怅怨东风。

大雨雪六首 其一

明代 黄仲昭

赏雪尝新酒,吟风集故人。岁穷虽觉凛,道合亦如春。

霜鬓年华迈,云扃归梦频。明年复今夕,未卜更相亲。

澄溪清隐

明代 黄仲昭

久向澄溪赋考槃,白鸥独向静槃看。四时风月归诗兴,半世功名付钓竿。

远引溪泉来稼圃,闲开竹牖看云峦。醉乡笑傲无馀事,一曲狂歌宇宙宽。

题水纯礼户部山水图三首石室薰风 其三 玉湖霁雪

明代 黄仲昭

天孙夜剪银河水,散作琪花满水卉。平湖万顷如月明,老龙惊舞澄潭里。

我昔钓雪苍苔矶,饱吸清气归吟脾。羸马别来成底事,但觉尘土缁人衣。

何日扁舟棹晴雪,湖心洗我襟怀洁。

题府学正蒙斋黉宫春晓图

明代 黄仲昭

泮水三春破晓时,无边和气袭人衣。研朱细滴花间露,散帙初开竹外扉。

坛杏影斜残月坠,鸡窗声动曙光微。人生所学惟忠孝,努力相期共不违。

下皋杂咏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山径荒凉月上时,郡僚奔走迓监司。道人引水浇畦罢,坐燎松明改旧诗。

同昭武刘太守王贰守万通守游西峰寺三首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林外应疑无路入,道傍惟见有僧迎。行行渐觉招提近,隔崦时闻吠犬声。

谢友人惠锦菊月下白菊二株三首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鲜葩灿灿吐奇芬,截得天机锦绮文。病眼摩挲吟看久,愁怀应减两三分。

题青鸟

明代 黄仲昭

青鸟自瑶池,来向琼枝息。清风散好音,旭日耀奇色。

借问蟠桃花,何时重结实。欲采祝吾亲,团圞跻寿域。

谢病得请口号四首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归路新秋暑渐微,到家正及菊花时。沉冥岂是甘沮溺,经济元须让稷夔。

书卷昼长聊足遣,山田岁熟可无饥。高车驷马从知好,只恐风尘涅素丝。

黄仲昭

黄仲昭

(1435—1508)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53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