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黄遵宪
解鞘君前礼数工,出门双锷插青虹。无端一语差池怒,横溅君衣颈血红。
岁暮怀人诗 其二十六
娓娓清谈玉屑霏,仲宣体弱不胜衣。十年面壁精勤甚,多恐量腰减带围。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 其三
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
三用前韵 其一
秋草滦河辇路荒,牛车重又冒风霜。国人争看天魔舞,帝女难言神鹊祥。
今尚拳拳持玺绶,人言籍籍扑缣囊。芜萋豆粥艰辛处,应忆东朝乐未央。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一
博物千间广厦开,纵观如到宝山回。摩挲铜狄惊奇事,亲见委奴汉印来。
己亥杂诗 其三十二
华灯挂壁祝添丁,吉梦徵兰笑语馨。日问神游到何处,佛前别供《处胎经》。
晚渡江
扰扰悲生事,孤篷自往还。霞红眉欲笑,山绿鬓遥删。
鱼底星辰睡,鸥边天地闲。号咷矶外水,莫更向人间。
到香港
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七八
依样葫芦巧略同,镂金刻木总能工。楚材借用推鞍部,蕃别传家数笔公。
纪事 其八
吁嗟华盛顿,及今百年矣。自树独立旗,不复受压制。
红黄黑白种,一律平等视。人人得自由,万物咸遂利。
民智益发扬,国富乃倍蓰。泱泱大国风,闻乐叹观止。
乌知举总统,所见乃怪事。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玺。
大则酿祸乱,小亦成击刺。寻常瓜蔓抄,逮捕遍官吏。
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究竟所举贤,无愧大宝位。
倘能无党争,尚想太平世。
述闻 其四
一拳打碎旧山河,两手公然斗柄挼。鸲鹆往来谣语恸,鱼龙曼衍戏场多。
火焚袄庙连烽燧,辙涸羁臣乞海波。至竟辽东多浪死,尚夸十万剑横磨。
己亥杂诗 其二十七
宰相表行多谱牒,大宗法废变祠堂。犹存九两系民意,宗约家家法几章。
己亥杂诗 其六十六
我行偏历三天下,松寥一阁天下奇。两鼎蟠螭碑《瘗鹤》,还有椒山手写诗。
岁暮怀人诗 其四
门第将军双戟围,长安花好马如飞。只怜同听秋声馆,瘦竹疏桐鹤不肥。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五七
檀腹琵琶出锦囊,曾偕羯鼓谱《霓裳》。大唐法曲今谁读?空记当年刘二郎。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六
广募楼罗历,夸强曳落河。摩云飞白燕,出地叫苍鹅。
空手婆猴技,齐声天马歌。赤流呜咽水,犹逞剑横磨。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 其四
狼㬻遗种等高车,万族相从到尾闾。魑魅入林逢不若,虾蟆吞月鉴方诸。
昔闻靺鞨歌西乐,今见祛庐制左书。始受一廛濠镜地,有明师早漏多鱼。
己亥杂诗 其四十六
乌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耻帝秦。震地哭声涂地血,大东扶起一红轮。
续怀人诗 其八
一龛灯火最相亲,日日车声辗曲尘。绝胜海风三日夜,拿舟空访沈南蘋。
己亥杂诗 其五十二
上烛光芒曜日星,东西并峙两天擎。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忆胡晓岑
一别匆匆十六年,云龙会合更年缘。隔邻呼饮记同巷,积岁劳思吝一笺。
年数波涛沧海外,何时谈话酒杯前?太章走遍东西极,天外瀛洲别有天。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杂感 其四
己亥杂诗 其三十三
今别离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 其二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一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 其二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九
日本杂事诗 其三十九
东沟行
九月朔日启程由上海归舟中作
群公 其一
日本杂事诗 其三十五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二
别张简唐思敬并示陈縡尚元焯 其一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七
己亥杂诗 其五十六
眼前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九
日本杂事诗 其二十一
养疴杂诗 其十一
海行杂感 其三
李肃毅侯挽诗四首 其四
石川鸿齐英偕僧来谒张副使误谓为僧鸿齐作诗自辩余赋此以解嘲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二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一
哭张心谷士驹三首 其二
游丰湖 其二
和沈子培同年曾植
己亥杂诗 其六十四
日本杂事诗 其十九
己亥杂诗 其七十七
岁暮怀人诗 其九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六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八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三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 其四
己亥杂诗 其五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四
五禽言 其三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山歌 其七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 其二
三十初度
李肃毅侯挽诗四首 其二
己亥杂诗 其三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五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
用写经齐体送叶损轩之申江
为诗五悼亡作
锡兰岛卧佛 其三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八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一
海行杂感 其十一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八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