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晤熊岳军尉法麟二首 其二

晤熊岳军尉法麟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入望南天净楚氛,驰驱霜雪旧从军。每从王事思将父,恰有臣身足报君。

数语论交应白首,十年壮志附青云。曾经戎马干戈地,不尽酸心吊古文。

诗人安道的古诗

寒砧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每为惊秋动客心,连村彻夜响寒砧。授衣休说今年早,曾听征鸿送远音。

孙泰

宋代 安道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渔家傲 其四

宋代 安道

佛赞西方经现在。广长舌相三千界。为要众生生信解。

临终迈。不修净业犹何待。

七宝池塘波一派。莲华朵朵车轮大。华内托生真自在。

分三辈。阿鞞跋致长无退。

菩萨蛮 寿冒鹤亭丈八十四,丙申

宋代 安道

九如双展亭皋翼。朱缨玉羽清标格。潇洒缨神仙。三春明月圆。

等身千万卷。有子传书研。片语辄掀髯。颜童筹更添。

偈四首

宋代 安道

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秋雁用王渔洋秋柳原韵

宋代 安道

江干红树不禁霜,秋满长空水满塘。似尔寒声来荻渚,有人乡思起车箱。

关临塞漠屯刘沔,池筑睢阳忆孝王。孤馆酒醒天欲暮,斜阳衰草度閒坊。

平沙秋雨冷毛衣,粒食依人早识非。缥缈晴空排字起,迢遥绝塞寄书稀。

孤城戍角临风泪,落木寒江背雪飞。枨触弟兄分别后,天涯只影永睽违。

沙眠水宿总相怜,极目平芜下乱烟。衡浦声沉云漠漠,潇湘愁入雨绵绵。

雪痕印后成千里,霜信衔来又一年。多少江楼征妇泪,西风落日盼穷边。

菩萨蛮 灯下

宋代 安道

光摇四壁沉虚影。鸳鸯瓦上霜华冷。可奈白头翁。一灯花自红。

问花何所报。疑向侬家笑。想是未成名。空余老气横。

鄚州杂诗五首 其四

宋代 安道

阳气温和临树久,花繁物静草芊芊。莎添嫩色含波绿,柳覆金堤翠幕连。

采桑子 寄题潘兰史山塘听雨图四阕 其一

宋代 安道

软尘才踏京华路,谁似潘郎。又历山塘。消受江花七里香。

湖烟湖雨迷离处,不见金阊。分付垂杨。绾取船灯入睡乡。

送别秦明府 其二

宋代 安道

触物兴怀抱,殷勤发浩歌。水清鱼迹少,秋老雁声多。

山雨寒应峭,风霜志不磨。勉将诗酒意,随处寄吟哦。

昼锦堂 次周清真韵

宋代 安道

闪闪稀星,霏霏冷露,黑压楼影重檐。想起黑番心事,暗掐柔尖。

鸳帷笼虚云梦短,凤箫吹远月华忺。倾杯尽,莫道凭阑,身欹倦揭疏帘。

堪厌。天向晓,人又去,频教肠断愁添。纵似依依不舍,处处多嫌。

恍然双结镫花喜,片时还把药方拈。相思味,偏是有言难说,更惹恹恹。

山游会周张二大尹同宴飞来山得峰字

宋代 安道

交游时节幸过逢,更有仙台碧树重。地迥不厌倾斗酒,眼明偏是见高峰。

云移隔浦开千嶂,人倚青天似二龙。闻道县庭公事简,暂教轩盖一从容。

济南杂诗八首选四 其一

宋代 安道

齐疆多海鲁多山,风土中和是此间。济汶黄河三水会,重扃不在穆陵关。

出留都寄怀诸同志

宋代 安道

凉风西下蹴征尘,秋老平芜入望真。山气空青天欲晓,草根微绿梦回春。

从前虚度犹今我,别后相思又几人。只为知心深爱惜,难言富贵不如贫。

送吕克兴会试

宋代 安道

驿路迢迢隐隐山,看花仙客度山关。长安故旧如相问,赢得烟萝味一閒。

游五泄山五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流泉五道吐奇芬,秀色遥怜少室云。名境未能逢一赏,何须夜夜隐星文。

钮贰尹殉节诗

宋代 安道

死亦寻常事,如君浩气存。但知危授命,不向虏求恩。

篆卸忠尤盛,官卑节弥尊。荒陬思德政,涕泣遍山村。

寿赵推官 其二

宋代 安道

郁葱佳气晓笼天,北斗倾霞入酒船。莲炬金辉油幕下,兰牙玉立宝香前。

衡山寿比闽山秀,楚地人瞻福地仙。岁岁瑶池闻燕集,蟠桃从此熟三千。

答佛果颂

宋代 安道

运用堂堂本妙,彻底不落鉴照。一言及尽锋铓,只个更无孔窍。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 其六 乐山堂

宋代 安道

兹堂虽不华,三面受山色。直东接溟海,云雾时振翮。

几年芜秽深,一日洞天折。悠然舒啸中,自得仁所宅。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