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魏千户

赠魏千户

明代 金幼孜

扈驾亲曾翊圣躬,壮年应敌万夫雄。腰悬宝剑龙光动,手撚雕弓鹊血红。

辇路看花春跃马,长安通籍晓闻钟。只今海宇风尘净,长倚恩光近九重。

诗人金幼孜的古诗

题王母蟠桃

明代 金幼孜

西来王母载河车,羽盖翩翩映紫霞。燕罢瑶池春似海,东风开遍碧桃花。

早发禽胡山

明代 金幼孜

六师严号令,车骑肃前征。
塞月云中暗,胡尘雨后清。
沙鸡随箭落,野马近人惊。
咫尺闻天语,常依御辇行。

喜雪应制

明代 金幼孜

新冬初届候,瑞雪已先呈。历乱腾空密,飘飖着地轻。

凝华连禁闼,积素隐雕楹。未觉瑶池满,旋看辇路平。

侵衣明佩玦,入户散瑶琼。日下银为屋,天边玉作城。

穿林疑有影,坠竹不闻声。滉瀁欺歌扇,悠扬湿翠旌。

闾阎多喜气,中外洽欢情。宇宙氛埃净,山川瘴疠清。

两仪资燮理,群物赖生成。一统乾坤壮,中天日月明。

有年臻瑞庆,嘉谷兆丰盈。四海期康阜,邦家协永宁。

赠王尹实判官还潞州

明代 金幼孜

三年京国数追游,千里还官宠渥优。诗兴谩从佳士发,篆书多为故人留。

山城腊尽梅初放,驿路春寒雪未收。早晚到州如有暇,新诗先寄凤池头。

禁中对雪和邹侍讲韵

明代 金幼孜

都门向晓雪交飞,独步偏宜鹤氅衣。天近蓬莱银作屋,地回粉署玉为扉。

洒窗更恐疏帘过,拂帽还将短袖挥。已卜丰年多瑞应,一尊共赏莫相违。

龙川八景二首为宋常固赋 其一 合溪温泉

明代 金幼孜

清泠一派浑堪爱,莹彻溪流绝点尘。苍峡氤氲晴起雾,远空荡漾暖生春。

光摇鲛室通银海,影泛鸥波动碧

和答同年邓时俊

明代 金幼孜

侍从频年厕列卿,白头犹自忝虚名。匡时但愧才无补,佐郡多推政有成。

五夜星辰环禁籞,九天日月照蓬瀛。重逢喜叙平生话,况有新吟慰客情。

思亲堂为永丰邹氏赋

明代 金幼孜

患难违乡里,聊兹寄一抔。江山馀涕泪,雨露感春秋。

宿草寒云重,封丘晚树稠。昊天思罔极,南望远松楸。

题竺上人卷

明代 金幼孜

閒云流水意悠然,上谷弥陀别有天。欲识禅心清净处,一轮明月照窗前。

山居八景为大学士胡公光太赋 其八 芙蓉寒雪

明代 金幼孜

江上芙蓉万叠开,漫空飞雪净开埃。瑶林欲冻千峰合,玉涧无声一水回。

向晚渔樵应自讶,清朝猿鹤谩相猜。玉堂载笔曾同赋,坐对西山亦快哉。

题习编修梅坡卷

明代 金幼孜

种得梅千树,盈盈雪满坡。捲帘疏影乱,拂席暗香多。

东阁临风玩,西湖载酒过。高情政如许,赋罢一高歌。

端午赐宴观击毬射柳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凤辇乘时动,宁辞阅武勤。柳间千骑合,花外两朋分。

羽箭凌飞电,金毬度綵云。年年端午节,荣遇沭深恩。

和答祭酒胡公移居

明代 金幼孜

故人远自西江至,借得幽居意自新。茶灶笔床忘俗虑,纸窗石榻净氛尘。

宾朋问候时相过,鸡犬移来久自驯。共喜北来风景好,霜晴十月暖如春。

过将台追忆先皇

明代 金幼孜

忆从先帝北征时,亲奉銮舆誓时师。威驾风云严号令,阵分龙虎耀旌麾。

指挥掌握真无敌,驾驭英雄政有为。一自鼎湖仙去后,几回过此重悽悲。

和若思胡祭酒至后咏怀 其一

明代 金幼孜

学省朝回无一事,钩帘坐看雪飞花。故人问字或载酒,稚子敲冰时煮茶。

东阁十年同载笔,西江千里共思家。昨朝葭琯阳初动,时觉新袍煖渐加。

望晴

明代 金幼孜

日晏云开欲放晴,忽闻乾鹊树间鸣。屡占檐溜停馀滴,且向閒阶散闷行。

立春赐宴拜和御制

明代 金幼孜

海宇春回瑞景迟,年丰民物乐熙熙。彤庭锡宴皆沾醉,千载君臣庆会时。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 其六

明代 金幼孜

十年谬忝戴朝簪,岁月欺人老易临。报国未酬明主意,托交深识故人心。

太平制作过前辈,早岁声华在禁林。何日西窗同剪烛,尊前夜雨听新吟。

赠罗宜范肇庆照磨

明代 金幼孜

几年相见在瑶京,士论推君独老成。半世无营安澹泊,一官新拜荷恩荣。

岭南行处山川好,幕下吟馀案牍清。见说先亲敦行谊,力期忠孝振家声。

金幼孜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47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