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 其十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 其十

明代 金幼孜

日下龙光近,花间辇道开。旗翻池影动,香逐好风来。

赋诧相如好,诗论太白才。胜游偏称意,欲往更迟回。

诗人金幼孜的古诗

赠李伯葵还庐陵

明代 金幼孜

二十年前早识君,别来几度想清芬。沧洲把钓常听雨,林下哦诗只看云。

郎署綵衣留缱绻,画图别意写殷勤。青原白鹭遥相望,把酒临岐忍共分。

凯旋诗 其三

明代 金幼孜

斧钺煌煌出九天,旌旗千里照山川。桓桓武士排山岳,争道从龙近日边。

聂氏望思堂

明代 金幼孜

远宦违亲养,官居敢自宁。孤云长入望,万里若为情。

渺渺低淮树,依依带楚城。狄梁千载意,谁复继芳声。

题兰谷

明代 金幼孜

种兰在幽谷,清绝少人过。香露侵衣润,光风拂席多。

瑶琴无俗韵,澧浦有遗歌。芳室薰融久,应知德不磨。

为宋给事题四景 其二 夏景

明代 金幼孜

青山几叠护云屏,绿树风凉鸟自鸣。最是幽人无一事,捲帘独坐看黄庭。

乙未三月一日策试进士读卷

明代 金幼孜

圣主临轩亲策士,新颁御敕墨淋漓。百年礼乐逢兴运,一代文章际盛时。

天近蓬莱香雾湿,日回阊阖漏声迟。有周幸睹贤才盛,感遇惟歌棫朴诗。

龙潭十景为太医院判蒋用文赋 其六 水驿维舟

明代 金幼孜

画鼓传声动驿楼,江皋使客暂维舟。初承紫诏来天上,直遣皇华到海陬。

漠漠云山春霭合,苍苍烟水夕阳收。长亭胜概今何似,归梦时应恋旧游。

挽袁君南恕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避俗人皆弃,安贫世共遗。临风歌对酒,倚竹坐题诗。

雨冷閒松榻,灯昏冷蕙帷。青山对马鬣,引领泪交颐。

龙潭十景为太医院判蒋用文赋 其三 华麓寻真

明代 金幼孜

华麓苍苍拥翠鬟,两峰高并碧云间。飞仙远挟苍龙去,羽客曾乘白鹤还。

绛节霓旌何处是,青松白石此中閒。一从簉羽随鹓鹭,幽赏于今不可攀。

晚次白河

明代 金幼孜

日晚白河上,千官向此留。天光临御幄,云气护宸旒。

柳外轮蹄集,山头猎火收。故人同寝食,夜语独绸缪。

送周时立归文江

明代 金幼孜

远游送将归,翩然辞国都。迢迢越山川,靡靡涉长途。

秋风动原野,残暑犹未除。玄蝉号树端,候雁翔且呼。

岂伊念朋好,况复怀友于。停杯且未别,握手谩踟蹰。

西江几千里,云水渺重湖。子行日以远,会面日以疏。

及家虽云乐,我怀将何如。旧乡未即返,南望增郁纡。

归哉倘相忆,为我致双鱼。

赠友人赴亳县

明代 金幼孜

一官赴亳县,九月发金台。雪色侵行李,梅花照酒杯。

廉平需岂弟,抚字赖贤才。迢迤关河意,相思首重回。

题王母蟠桃

明代 金幼孜

西来王母载河车,羽盖翩翩映紫霞。燕罢瑶池春似海,东风开遍碧桃花。

赠沙同知之官禄州

明代 金幼孜

行人临发意如何,独向津头发棹歌。远浦晴烟添草色,沧江宿雨动新波。

舆图尽入河山壮,海宇均沾雨露多。况是远人蒙化久,敷宣好为布阳和。

为大理寺丞马麟题画马 其一

明代 金幼孜

万里曾思度玉门,归来立仗卸櫜鞬。饱肥苜蓿风霜晚,未老犹思报主恩。

立春日朝罢偶赋 其三

明代 金幼孜

隔岁立春先十日,东风已觉到天涯。钗头綵胜簪来好,莫笑酡颜鬓已华。

题万竿烟雨图赠康知事

明代 金幼孜

万玉碧毵毵,烟深雨气涵。鹧鸪啼日暮,客思满江南。

挽曹编修父

明代 金幼孜

生平不为利名牵,阅世今过九十年。七品褒封荣里闬,一官萧散在林泉。

乾坤久付浮生外,风月空馀览秀前。遥望三茆吟楚些,为怜令子重潸然。

赠王尹实判官还潞州

明代 金幼孜

三年京国数追游,千里还官宠渥优。诗兴谩从佳士发,篆书多为故人留。

山城腊尽梅初放,驿路春寒雪未收。早晚到州如有暇,新诗先寄凤池头。

次邹侍讲夜坐即事

明代 金幼孜

掩卷坐清宵,围炉拥敝貂。捲帘寒易入,汲水冻难消。

人静传疏漏,庭虚度急飙。夜阑传北斗,天路正逍遥。

金幼孜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47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