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 其四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 其四

宋代 李纲

华林扰虎,手举数珠。驯彼郁屈,亦用兹乎。巨颡脩鳞,能怖童子。

慈眼视之,毒心自弭。

诗人李纲的古诗

次韵罗丈留宝峰长老之作

宋代 李纲

至行孤高金不坚,犀颅鹤骨自巉然。宝峰即是如如体,何用归休更觅禅。

题陈公叙舫斋

宋代 李纲

一心寓百骸,是身已虚舟。寄形天壤间,大块日夜浮。

矧兹数椽屋,结搆溪山幽。假以舫为名,谛观有异不。

行藏本一体,渊止同川流。萧然斋中人,悟此复何求。

但闻泉石美,景物方清秋。安得造其上,一与龟鱼游。

读四家诗选四首 其四 太白

宋代 李纲

谪仙乃天人,薄游人间世。词章号俊逸,迈往有英气。

明皇重其名,召见如绮季。万乘尚僚友,公卿何介蒂。

脱靴使将军,故自非因醉。乞身归旧隐,来去同一戏。

沈吟紫芝歌,缅邈青霞志。笑著宫锦袍,江山聊傲睨。

肯从永王璘,此事不须洗。垂天赋大鹏,端为真隐子。

神游八极表,捉月初不死。

茅斋成乾元圭老以拄杖旄牛拂见遗成二绝句以报之 其一

宋代 李纲

横挑世界鸿毛举,平打虚空冰片消。今日拈来居士手,穿云渡水且逍遥。

秋思十首 其七

宋代 李纲

秋风动禾黍,泛泛凄芳馨。散策步田野,欣此百谷成。

林下父老醉,云间鸡犬声。丰年诚可乐,安得遂吾生。

学草书

宋代 李纲

平生行事见真书,草圣空惭点画疏。今日试临寒食帖,却疑羲献不难如。

山居四适 焚香

宋代 李纲

假榻禅房夜寂然,瓦炉石饼爇龙涎。霏微缥缈根尘际,吸引方知鼻观圆。

梁溪八咏 其五 舫斋

宋代 李纲

画舫临流四面通,绿窗面面有清风。年来始会虚舟意,正在江湖波浪中。

道阳朔山水尤奇绝旧传为天下第一非虚语也赋二绝句 其二

宋代 李纲

赋诗曾送谪仙人,垂老翻游到海滨。梦幻去来何日了,且将病眼看嶙峋。

江城子·琉璃滑处玉花飞

宋代 李纲

琉璃滑处玉花飞。溅珠玑。喷霏微。谁遣银河,一派九天垂。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幽人独坐石嶔ㄛ。赏清奇。濯涟漪。不怕深沈,潭底有蛟螭。澒洞但闻金石奏,猿鸟乐,共忘归。

次韵李似表县丞出示游西湖古风二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迂愚与世违,深渺方自屏。萧然渺壑心,不与馀事并。

澄湖武林西,风物非尘境。愿为境中人,此志久已定。

卜居梁溪滨,日汲陆子井。幽梦绕湖山,妙趣神先领。

浮家苕霅间,初不费驰骋。招携得佳友,高咏笑匡鼎。

富贵如浮云,功名真画饼。且尽季鹰杯,更饱卢仝茗。

李侯东南来,胸次涵万顷。作诗纪幽寻,句法言可永。

念子到山中,天地正悽冷。青鞋踏冰霜,共赏谁复肯。

胜游子先之,吾亦行买艇。

志宏复有诗来再赋两篇为报念其往复之无已也故寓意卒章以止之 其 ...

宋代 李纲

数君妙质来何许,生气森森如得土。依然对此未忘情,亦欲怀之恨无楮。

宿枝新叶自清妍,蠹拳枯折尤奇古。已将金玉照双眸,更得珠玑编好语。

男儿学古贵根源,馀力游兹文翰圃。沈思六艺见同归,纵览百家知异户。

浩然养气塞天渊,沛若江河知孰禦。却怜彫斲愁肺肝,但莫苦吟当自愈。

望江南(过分水岭)

宋代 李纲

征骑远,千里别沙阳。泛碧斋傍凝翠阁,栖云寺里印心堂。回首意茫茫。
分水岭,烟雨正凄凉。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极目暮云长。

西江月(赠友人家侍儿名莺莺者)

宋代 李纲

意态何如涎涎,轻盈只恐飞飞。华堂偏傍主人栖。好与安巢稳戏。
揽断楼中风月,且看掌上腰支。谪仙词赋少陵诗。万语千言总记。

梁溪八咏 其二 棣华堂

宋代 李纲

兄弟埙篪人所推,棣华堂里远相思。艰难世路风霜急,正是鹡鸰原上时。

千叶碧桃二绝句 其二

宋代 李纲

每恨桃花抵死红,年年秾艳笑春风。谁知零落胭脂后,浅碧微开烟雨中。

泛舟循惠间山水清绝口号四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雨过溪流没旧滩,舟行竟日画图间。重重翠绿相环揖,卧看王维著色山。

岩桂二首 其二

宋代 李纲

远地见佳木,依然如故人。难当禅客意,为折数枝新。

自耐风霜早,不惭兰蕙春。慇勤置瓶水,寂寞伴闲身。

丑奴儿(木犀)

宋代 李纲

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发秋风。直发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

舟次仪真

宋代 李纲

昔年试吏得江城,一纪重来若隔生。惆怅旧游谁可语,南园春色却多情。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59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