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梅花百咏 其五 元气流行

梅花百咏 其五 元气流行

明代 李江

元天默默意沈沈,却把梅花露此心。万物有形春壳子,三更无梦夜灵襟。

洋洋发育乾坤浃,浩浩流行宇宙深。遥想伏羲千古上,昏昏晓晓到于今。

诗人李江的古诗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二十六 湖影

明代 李江

水色山光鸟自啼,乱红趁紫画中飞。欲拈金剪来裁度,直取前头一幅归。

山哀十首 其四

明代 李江

五峰缥缈雾岚深,花落春寒水木阴。天柱外头云漠漠,祝融中里夜沉沉。

百年断自三更梦,千古留来一点心。纵有临风真道士,五峰缥缈雾岚深。

梅花百咏 其十五 触处洞融

明代 李江

分明触处洞融时,幽涧风轻月到迟。月转梢头银压蕊,风来香动玉摇枝。

红炉点雪寒如洗,绝壑清冰影欲移。自觉春光多泄漏,一番生意一番奇。

风哀十首 其五

明代 李江

鼓盆声断感庄生,叶落花残蝶生惊。堂上月明姑舅老,眼中云散海田更。

鸟啼猿哭恨千古,地冷天寒歌一声。泪滴西风心欲折,鼓盆声断感庄生。

梅花百咏 其二 阴阳有象

明代 李江

天地无心运五株,浩然二气塞堪舆。心兮未动机先动,气也无初道有初。

触处形形分上下,初时噩噩本空虚。乾坤不欲藏玄妙,故把梅花画出渠。

木哀十首 其七

明代 李江

雨滴孤桐夜半时,秋风叶落恨时时。心藏金井一泓水,性托瑶琴三尺丝。

彩凤高枝痕带泪,峄阳寒谷路空悲。睡来不着惊残梦,雨滴孤桐夜半时。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三十二 暮春即事

明代 李江

阴深雨绿迷芳径,狼藉春红映小池。却讶芳兰香不断,随风吹送落花时。

梅花百咏 其四十七 存心修德

明代 李江

养梅先在养根基,养得根基便达枝。温故知新明有分,事天立命岂无为。

静中近水多幽远,雪后看春独古奇。有影须知清浅处,生香不似暗中时。

梅花百咏 其四十二 情见乎辞

明代 李江

曾是神仙着手栽,孤根原自雪中来。天寒地冻眼前见,万卉群芳头上开。

淡影萧疏笼碧海,弱枝清洁傍琼台。乾坤本是一虚毂,相见年年共酒杯。

梅花百咏 其五十一 丰度不凡

明代 李江

闲情雅淡出寻常,半捲疏帘入常廊。冻合冰池悬素影,光摇溪水卸寒妆。

浅斟酒盏深如海,轻擘诗囊月满床。景绝味殊人又老,萧然谁肯问行藏。

梅花百咏 其九十四 感怀

明代 李江

寂寞江滨路色赊,岁寒气味不赊华。苍髯老叟云千里,直节故人天一涯。

清瘦岂疑诗俊逸,横斜不类左浮誇。几回写遍天南景,南北风光总一家。

月哀十首 其四

明代 李江

妆台暮冷短帘低,惆怅花前月已西。蝴蝶梦中风切切,杜鹃声里夜凄凄。

只将补缀当罗绮,惟爱裙钗胜玉鎞。剔尽残灯肠欲断,妆台暮冷短帘低。

梅花百咏 其十九 自得

明代 李江

十载蓬窗一首诗,出于情性岂乖奇。欲知在后在前处,正自勿忘勿助时。

卓尔心斋春浩荡,跃如佳景月清漪。至今赖得程夫子,指点乾坤了不疑。

梅花百咏 其九 虚心

明代 李江

虚心原不费精神,玩味无穷万境新。纸帐风轻临浅水,雪窗月小不纤尘。

灵襟动达春如海,紫府玲珑梦亦真。闲往闲来多岁月,形骸还假弄丸人。

风哀十首 其八

明代 李江

鱼轩月冷锁深帷,怪杀冰人不此知。尘鞅鹿车飞尽处,辘轳金井断牵时。

不嫌荆布安常分,只望诗书可疗饥。一段姻缘全未了,鱼轩月冷锁深帷。

梅花百咏 其二十四 克复

明代 李江

自怜衰老一根荄,求故图新栽者培。金井玉渊看里见,光风霁月坐中来。

运斤巧匠难容力,刺绣佳人不易裁。却恐红炉未添火,夜来霜冷雪成堆。

题鬼火

明代 李江

万虑天然夜气清,虚窗人静梦初醒。三更曙色上梁栋,一点珠光夺日星。

乍骇枕衾连北斗,还疑奎壁入中庭。想必书债还未了,太乙真人烧杖灯。

月哀十首 其二

明代 李江

婺女星沈五更长,银河倒影照长肠。蚕桑事往心常苦,巾栉身能义亦当。

雁去只凭传消息,秋来谁为寄衣裳。凄凉一点西风泪,婺女星沈五更长。

花哀十首 其五

明代 李江

春暮花残月色昏,逝随流水恨还吞。听鸾不见窗前影,跨凤空飞夜半魂。

万里稀音愁客路,五云声动喜天阍。个中悽怆无人问,春暮花残月色昏。

水哀十首 其九

明代 李江

龙门流断眼中过,百载春光掷一梭。偕老本期终莫尽,朱弦无奈断来何。

千年丹桂依明月,万丈长松附女萝。那料半途遭不偶,龙门流断眼中过。

李江

李江

李江,字朝宗,号亦山。开平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举人。任广西梧州推官,以文章忤当道,罢归。有《亦山先生遗稿》四卷。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一八、民国《开平县志》卷三二有传。李江诗,以李文约藏清道光十五年刊本《亦山先生遗稿》为底本。► 1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