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子夜歌十六首 其六

子夜歌十六首 其六

明代 黎景义

中夜调桐丝,欢来忽变手。非关曲有误,欲试知音否。

诗人黎景义的古诗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四

明代 黎景义

向晓红云热,罗衫微汗滋。欢持白羽扇,不倩凉风吹。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二

明代 黎景义

温风吹流苏,衾半愁空暖。生来自细腰,加之罗带缓。

美人诗二十二首 其十七 妆成

明代 黎景义

慵来蚤起整新妆,娇拂罗繻坠粉香。白燕欲飞鬟影震,青鸾频舞镜波光。

柳眉讵倩张京兆,梅额争言宋寿阳。徙倚晨辉如有待,卖花声过绮疏忙。

美人诗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 学字

明代 黎景义

罗袜池边不动尘,临池摹仿卫夫人。鼠须轻染飞烟湿,鱼网平舒结雾新。

知是司书方调降,岂缘舞剑始超伦。黄金买得终南石,刊就移文字一珍。

乌栖曲四首 其三

明代 黎景义

孤眠一夜胭胭淡,月来不来罗幕暗。夜半沉吟忆昨朝,自弹琵琶郎度箫。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一

明代 黎景义

只宜花下嬉,讵忍花前别。莲薏入樱唇,苦心徒自咽。

春兴 其二十

明代 黎景义

朱门先达笑弹冠,仗剑犹悲行路难。芳草有情皆碍马,碧桃何处更停骖。

岩边树色含风冷,竹里棋声夜雨寒。

白雪调高歌不得,恐令如意碎琅玕。

别情 其二

明代 黎景义

玉容谁寂寞,膏沐好勤施。莫遣君归日,不如未别时。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

明代 黎景义

蜘蛛网檐上,喜子网牖下。不分大与小,两处丝相挂。

留别诸生二首 其一

明代 黎景义

相从多俊彦,帐影漾朝霞。带绿影生草,毫挥夜梦花。

知人推郭泰,问字爱侯巴。八斗才华竞,千秋意气奢。

琼催梅岸洁,絮舞柳堤斜。归去玄英莫,桃源一水遐。

林伯渐宅蜀茶花

明代 黎景义

种自蚕丛得,名随陆羽彰。意欣含化霢,容止丽朝阳。

赪玉雕瑜质,彤云绚卿光。筠猗频咏斐,杏荫拟裁章。

爱续陶家鲜,滋同楚畹芳。春晖和靖宅,何必羡姚黄。

雍雍者鸿十六章 其四

明代 黎景义

日兮斯迈,月兮斯征。考徂悠悠,滨四十龄。载拮载据,载经载营。

不瑕忧殆,以底于成。

春兴 其五

明代 黎景义

杨柳青青江水平,黄鹂空啭旧春声。

沾襟正叹人间事,小隐堪忘世上情。三径萧条应自往,五湖烟景有谁争。

荣枯尽寄浮云外,不觉前汀月又生。

夏日述怀

明代 黎景义

高卧枕书帙,凉风复在兹。沉吟适会意,起舞临前池。

剑光拂日彩,零乱满荷衣。舞罢忽搔首,流涕横交颐。

青天万里道,持此将何之。侯生监夷门,朱亥隐屠儿。

天不生信陵,白头谁见知。长嵩虽淩霄,蒲柳尝见嗤。

但逢春色茂,宁问雪华欺。富贵吾自有,所忧非厥时。

秋霜不避人,将来变绿丝。

新春书怀

明代 黎景义

一双瞭眼豁春迷,四壁晨光独自题。山水癖成中散锻,典坟疑似太常泥。

寒生短褐兼云着,病对长镵带月携。记得少年栽木果,祇今高与丽谯齐。

桃岩晚眺得门字

明代 黎景义

落木萧萧斜日昏,薄岚含暝染寒村。云中雁字微流影,树里人家半掩门。

怀古不禁搔短发,忧时聊且问清樽。天南草泽多留骏,北望燕台一黯魂。

太公望

明代 黎景义

苍姬佐命最多贤,独有元勋异少年。北海正惟能易地,西方由此赖开天。

诒谋仲父荆氛敛,授策留侯汉火然。今日泱泱表东国,大风犹向乐歌传。

夜读孝经歌

明代 黎景义

微寒袭衣袂,夜雨声相属。灯前简古书,静展孝经读。

开篇恍然入阙里,云是七十二贤之所履。泗流渊源粤可寻,东蒙峻极堪仰止。

中有一人号素王,尧颡皋项依稀似。侍坐者谁人,无乃子舆氏。

师徒相对何谆谆,无非一孝而已矣。古来百行兹为原,先王至教繇之起。

立身扬名彰厥终,发肤不毁护其始。诏我以三除,诲我以五备。

警我以无亲,刑属三千弗与比。幽通神,显移事,爱敬生,哀戚死。

悖德逆礼洵成恶,从令不争非云美。下为庶人上天子,仰玄俯黄孰离此。

思人有此身,借问奚攸生。毛里知同体,劬劳见至情。

受恩并隤确,形色所以成。足行是地义,手持是天经。

聪来明往皆民行,至德要道岂虚名。呜呼,人生喜惧年光亟,况乃有亲不竭力。

风木含悲亦既迟,一始一终当尽职。我今炙圣言,私衷增感激。

竦惶再拜谢不敏,服膺斯语而无斁。

白纻词六首 其六

明代 黎景义

越罗楚练秋云轻,环佩葳甤兰蕙馨。娇娆十四已知名,可怜一顾倾人城。

月影花间下辇迎,含羞掩扇难为情,愿作平原双慎令。

黄泽谣 其一

明代 黎景义

黄之滨,其马踰轮,皇人如神。

黎景义

黎景义

黎景义(一六〇三—一六六二?),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16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