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杂诗十一首 其四

杂诗十一首 其四

明代 黎景义

有婢当问织,有奴当问耕。济时在素履,经世匪虚名。

名誉太蜚扬,负荷恐不胜。北人操南舟,风波多震惊。

原泉贵有本,君子耻过情。槿红徒早落,菊淡乃晚荣。

晋人爱清谈,祇足误苍生。

诗人黎景义的古诗

夏夕漫兴 其二

明代 黎景义

晚凉偏称北窗眠,火色那知满眠千。翠石当櫩钦独立,白云推牖告初旋。

歌来燕子欺箫鼓,舞歇荷花谢锦缠。更爱此君能脱俗,青筠孤影夕阳天。

乌栖曲四首 其一

明代 黎景义

门前柳叶藏栖乌,门中少妇学当垆。薄暝垆头酒新熟,郎醉出门何处宿。

杂诗十一首 其十

明代 黎景义

蜻蜓出深水,蝉蜕藏层林。玄根吐青苕,赤日改幽阴。

变化相禅受,高下自升沉。时会不可麾,运徂岂能寻。

物理固如此,胡为劳寸心。

象山草堂为赵家玉赋

明代 黎景义

伏龙之麓标胜概,奇石峥嵘矗霞外。主人汴宋诸王孙,肯构不忘皇考爱。

辨州刺史来吴京,象山草堂猗得名。绮花琳竹传幽韵,月客风人敦好盟。

侧闻嶞乔拱四寓,卧游久已知其处。空同姑射医无闾,蒙绎亭云华不注。

罗浮九疑何穹哉,青城巫峡郁嵬崔。伏虎驱羊壶峤幻,云峰剑壁芙蓉开。

神物言寻高士识,蜚来诒璧堂前息。五色惊看娲补馀,万镒应非遁买得。

隐瀑层岚玄赏稀,金鍧璞琢迈支机。觐明楼外浮青黛,敦艮门边连翠微。

羽畎行占夏翟贡,朝阳可听凤凰飞。绍庭陟降山之下,僾见岩岩乔仰者。

岂虞卫国散平泉,未数眉山记木假。况复堂中丛宝传,图书轮囷万轴县。

负荷析薪光燕翼,长离毛采纷翩跹。著书藏山芳誉蚤,山旁亦生书带草。

终南佳处何须羡,泰岱崇瞻旋自考。迩之梓里远枫宸,帝室方需柱石臣。

异时庸代铭崧岳,多是象山堂里人。

夏夕漫兴 其一

明代 黎景义

五月黄昏霁景鲜,墙蕉坳草自田田。云扉未动微凉入,椠枕闲亲暝色传。

雨过沼深鱼不觉,烟浓花茹蝶先怜。南风拂袂挑诗兴,击节高吟和夏弦。

春兴 其十二

明代 黎景义

处处斜阳草似苔,天时人事日相催。笼中娇鸟暖犹睡,山下碧桃春自开。

万里雄心摧说剑,百年多病独登台。

归家但革凌云赋,莫遣黄金谩作堆。

雍雍者鸿十六章 其四

明代 黎景义

日兮斯迈,月兮斯征。考徂悠悠,滨四十龄。载拮载据,载经载营。

不瑕忧殆,以底于成。

黄泽谣 其二

明代 黎景义

黄之涘,其马山子,皇人介祉。

雍雍者鸿十六章 其七

明代 黎景义

辰诏诸孤,忆戎父之存,善事王母。洗腆孝将,得从厥后。

上右先公,吉蠲蘋藻。窀穸八丧,簪瑱弗有。勤勚匪今,澹宁永久。

忠肃于公

明代 黎景义

皇明不继宋南渡,倚重于公手补天。疏陈兵食三千牍,身系安危二十年。

缧绁无辜惟意欲,丝纶有赠且心怜。忠勋辉映天台月,万古西湖波重悬。

春兴 其六

明代 黎景义

司马于今已倦游,百壶芳醑岂消忧。公车未结王生袜,浪迹堪怜季子裘。

夜月隔花追叹别,空山流水独成愁。不知芳草情何限,朝夕催人自白头。

黄泽谣 其一

明代 黎景义

黄之滨,其马踰轮,皇人如神。

白纻词六首 其一

明代 黎景义

桃花发,柳叶翥,苧罗山畔采薪苧。渌水不歌歌白纻,飘飖罗縠随声举。

红颜窈窕绝世微,少年青春朝露晞,香车驷马莫言归。

美人诗二十二首 其三 过帘

明代 黎景义

珍珠掩映岂无衣,浮动微香漾浅漪。影暗却嫌风不捲,隙疏谁许月来窥。

轻尘只隔闻垂手,远黛难亲觌薄眉。最是芙蓉笼晓雾,朦胧春望未明时。

子夜歌十六首 其七

明代 黎景义

金笼养鹦鹉,教得似侬音。月明歌子夜,隔幔恼郎心。

采葛歌

明代 黎景义

我王夫人石室归,卧薪之旁劳织絺。葛根如胆嚼如饴,我行采之奚敢迟。

十僧诗和曾子唯 其十 发僧

明代 黎景义

自得真如湛,何须尽刬章。紫衣同取次,青鬓异寻常。

洗钵游嵩径,鸣钟爇柏芗。莫疑非释性,烦恼已相忘。

寄梁盛祥

明代 黎景义

尚友如吾党,平生慎盍簪。喜于扬子宅,得接伯鸾音。

目治即青色,神交先素心。桃源速归兴,桂水引遥吟。

晚眺寒山得花字

明代 黎景义

丘壑胸中岂有涯,纵眸郊外兴何赊。白云返照皆成雪,红树迎昏尽放花。

远映一珠潮候浅,低笼五石夕阳斜。翠微缱绻环襟抱,不觉前峰露月华。

美人诗二十二首 其十二 吹箫

明代 黎景义

宛转林阴奏小蝉,参差吹和晓风前。十枝春笋随声动,一点樱桃压管圆。

业识舞蛟悲寡妇,行看骑凤作蜚仙。日长曲罢人归去,犹有馀音绕碧天。

黎景义

黎景义

黎景义(一六〇三—一六六二?),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16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