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唐代 卢纶

飘然去谒八仙翁,自地从天香满空。紫盖迥标双鹤上,
语香犹在五云中。青溪不接渔樵路,丹井唯传草木风。
歌此因思捧金液,露盘长庆汉皇宫。

诗人卢纶的古诗

题云际寺上方

唐代 卢纶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山中咏古木

唐代 卢纶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一作李端诗)

唐代 卢纶

巴字天边水,秦人去是归。栈长山雨响,溪乱火田稀。
俗富行应乐,官雄禄岂微。魏舒终有泪,还识宁家衣。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唐代 卢纶

苍苍枫树林,草合废宫深。越水风浪起,吴王歌管沈。
燕归巢已尽,鹤语冢难寻。旅泊彼何夜,希君抽玉琴。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

唐代 卢纶

礼足一垂泪,医王知病由。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
顾以儿童爱,每从仁者求。将祈竟何得,灭迹在缁流。

喜从弟激初至

唐代 卢纶

儒服策羸车,惠然过我庐。叙年惭已长,称从意何疏。
作吏清无比,为文丽有馀。应嗤受恩者,头白读兵书。

和马郎中画鹤赞

唐代 卢纶

高高华亭,有鹤在屏。削玉点漆,乘轩姓丁。
暮云冥冥,双垂漆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
含音俨容,绝粒遗影。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

唐代 卢纶

双屐参差锡杖斜,衲衣交膝对天花。
瞻容悟问修持劫,似指前溪无数沙。

夜泊金陵

唐代 卢纶

圆月出高城,苍苍照水营。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
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谁知五湖外,诸将但争名。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唐代 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冬日宴郭监林亭

唐代 卢纶

玉勒聚如云,森森鸾鹤群。据梧花罽接,沃盥石泉分。
华味惭初识,新声喜尽闻。此山招老贱,敢不谢夫君。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唐代 卢纶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
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
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
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
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
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
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
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送绛州郭参军

唐代 卢纶

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董泽雷声发,汾桥水气凉。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送客今何幸,经宵醉玉堂。

与畅当夜泛秋潭

唐代 卢纶

萤火飏莲丛,水凉多夜风。离人将落叶,俱在一船中。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唐代 卢纶

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
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众欢徒满目,专爱久离心。
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访田悲洛下,寄宅忆山阴。
薄溜漫青石,横云架碧林。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流散俱多故,忧伤并在今。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

春日忆司空文明

唐代 卢纶

桃李风多日欲阴,百劳飞处落花深。
贫居静久难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寻。

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唐代 卢纶

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
发棹花先跃,窥巢鸟不惊。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
天衣五凤彩,御马六龙文。雨露清驰道,风雷翊上军。
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时见金鞭举,空中指瑞云。
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两阶文物盛,七德武功成。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归来献明主,歌舞隘春城。
天乐下天中,云輧俨在空。铅黄艳河汉,语笑合笙镛。
已见长随凤,仍闻不避熊。君王亲试舞,阊阖静无风。

送王录事赴任苏州(即舍人堂弟)

唐代 卢纶

古堤迎拜路,万里一帆前。潮作浇田雨,云成煮海烟。
吏闲唯重法,俗富不忧边。西掖今宵咏,还应寄阿连。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

唐代 卢纶

雷响风仍急,人归鸟亦还。乱云方至水,骤雨已喧山。
田鼠依林上,池鱼戏草间。因兹屏埃雾,一咏一开颜。

河中府崇福寺看花

唐代 卢纶

闻道山花如火红,平明登寺已经风。
老僧无见亦无说,应与看人心不同。
卢纶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28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