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唐代 卢纶

溪中鸟鸣春景旦,一派寒冰忽开散。璧方镜员流不断,
白云鳞鳞满河汉。叠处浅,旋处深。撇捩寒鱼上复沉,
群鹅鼓舞扬清音。主人有客簪白笔,玉壶贮水光如一。
持此赠君君饮之,圣君识君冰玉姿。

诗人卢纶的古诗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唐代 卢纶

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酬人失题

唐代 卢纶

孤鸾将鹤群,晴日丽春云。何幸晚飞者,清音长此闻。

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唐代 卢纶

当轩云月开,清夜故人杯。拥褐觉霜下,抱琴闻雁来。
迎风君顾步,临路我迟回。双鬓共如此,此欢非易陪。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

唐代 卢纶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几家废井生青草,
一鹿繁花傍古坟。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唐代 卢纶

一门三代贵,非是主恩偏。破虏山铭在,承家剑艺全。
夺旗貂帐侧,射虎雪林前。雁塞逢兄弟,云州发管弦。
冻河光带日,枯草净无烟。儒者曾修武,因贻上将篇。

留别耿湋侯钊冯著

唐代 卢纶

相识少相知,与君俱已衰。笙镛新宅第,岐路古山陂。
学道功难就,为儒事本迟。惟当与渔者,终老遂其私。

酬孙侍御春日见寄

唐代 卢纶

经过里巷春,同是谢家邻。顾我觉衰早,荷君留醉频。
松高犹覆草,鹤起暂萦尘。始悟达人志,患名非患贫。

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唐代 卢纶

开园过水到郊居,共引家童拾野蔬。高树夕阳连古巷,
菊花梨叶满荒渠。秋山近处行过寺,夜雨寒时起读书。
帝里诸亲别来久,岂知王粲爱樵渔。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此子先君元相旧判官)

唐代 卢纶

相悲得成长,同是外家恩。旧业废三亩,弱年成一门。
城开山日早,吏散渚禽喧。东阁谬容止,予心君冀言。

题苗员外竹间亭

唐代 卢纶

高甃绝行尘,开帘似有春。风倾竹上雪,山对酒边人。
步暖先逢日,书空远见邻。还同内斋暇,登赏及诸姻。

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唐代 卢纶

引水香山近,穿云复绕林。才闻篱外响,已觉石边深。
满处侵苔色,澄来见柳阴。微风月明夜,知有五湖心。

送静居法师

唐代 卢纶

五色香幢重复重,宝舆升座发神钟。薝卜名花飘不断,
醍醐法味洒何浓。九天论道当宸眷,七祖传心合圣踪。
愿比灵山前世别,多生还得此相逢。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寄西岩警上人

唐代 卢纶

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寒蝉噪暮野无日,
古树伤秋天有风。数穗远烟凝垄上,一枝繁果忆山中。
何言暂别东林友,惆怅人间事不同。

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唐代 卢纶

出身因强学,不以外家荣。年少无遗事,官闲有政声。
晓山临野渡,落日照军营。共赏高堂下,连行弟与兄。

春思贻李方陵

唐代 卢纶

长安三月春,难别复难亲。不识冶游伴,多逢憔悴人。
渐知欢澹薄,转觉老殷勤。去矣尽如此,此辞悲未陈。

题天华观

唐代 卢纶

峰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水绝纤鳞。朱字灵书千万轴,
苍髯道士两三人。芝童解说壶中事,玉管能留天上春。
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羸身。

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唐代 卢纶

风凄露泫然,明月在山巅。独倚古庭树,仰看深夜天。
叶翻倚不定,虫思草无边。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簪裘肃已整,车骑俨将前。百雉拱双戟,万夫尊一贤。
琳琅多谋蕴,律吕更相宣。晓桂香浥露,新鸿晴满川。
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尧年。顾己草同贱,誓心金匪坚。
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山店

唐代 卢纶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其四

唐代 卢纶

比翼和鸣双凤皇,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昽五色光。

送陈明府赴萍县

唐代 卢纶

素舸载陶公,南随万里风。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僮。
祠掩荒山下,田开野荻中。岁终书善绩,应与古碑同。
卢纶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28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