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晨起斋中读书二首 其一

晨起斋中读书二首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息躬衡门下,游好在六经。丘中好万木,风起皆金声。

山林有殊观,耳目无远营。清晨屏荒翳,躧屣当前楹。

鸟耕思有岁,熊经希养生。游心极罔象,顿足游大庭。

旷士恒抱朴,宵人若怀永。或偶苏门啸,暂返南阳耕。

龙蠖本殊性,鹪鴳岂谐征。兹乐庶不忘,烱然垂丹青。

诗人黎民表的古诗

吕氏心文友园亭杂咏十二首 其十 友芳桥

明代 黎民表

隔浦风烟暗,桃花自不迷。壶觞怜小阮,时向竹林携。

卧芝山房为传木虚弟木剡作 其二

明代 黎民表

新种龙仙叶叶长,春风吹作辟邪香。那能白日骖鸾去,手把璚枝献紫皇。

送李春卿文学之博罗

明代 黎民表

鼓箧诸生待绛纱,不同勾漏远移家。天鸡唤醒游仙梦,倒览扶桑五色霞。

省中芍药

明代 黎民表

绮槛丛花何日栽,芬芳初逐艳栽回。尘销户閤云承辇,风静茎台露满杯。

唾碧恍疑天女散,含香应待汉臣裁。上林本自多奇树,扶荔谁移远地来。

别次甫因忆子与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疏雨过高城,流云止双阙。阴晴千里外,何处看明月。

除夜同少承长孺小饮得寒字

明代 黎民表

汉宫迎岁雪犹寒,三径萧条促旧欢。送客屠苏吾独后,向人灯火夜将阑。

匣中龙剑怜双起,醉里尘冠更一弹。何事赋才成久滞,青云虚自满长安。

胡北部卓孝廉自吴门至暂憩官舍过讯

明代 黎民表

与君倾盖潞河堤,千里长林暝色低。旅服已经残雪后,征轺犹驻朔云西。

梅花暂索仙曹赋,春酒应从箬下携。此去云霄多旧识,黄金台上共扳跻。

姚元白以玉华石见遗兼枉高篇奉答一首

明代 黎民表

幔亭一片雪,迢递削孤峰。云壑有千态,丹梯知几重。

瑶华君辍赠,金简我遭逢。好驻壶中景,他年炼玉容。

园居杂咏二十首为顾玄言作 其十三 曲引

明代 黎民表

林下翳犹在,清溪澹不流。江山阅人世,惆怅昔贤游。

种桃为汝和作

明代 黎民表

谁种瑶池树,妆成汉苑春。金门虽避世,犹是武陵人。

十三夜同莫公远张羽王袁文毂梁公智别梁持伯之楚

明代 黎民表

客舍惊心见落鸿,天涯舟楫待秋风。留人最是铜驼陌,把酒先邀玉兔宫。

城阙轻阴双杵外,关山归梦一宵中。青骊又逐江枫远,题札能无凤沼东。

秋夜过陈伯求同邓君肃张仪仲钟会贞小饮

明代 黎民表

矶边泛滟水平池,百堞凉云静不移。白练醉书逢大令,朱弦新调有钟期。

风沦鱼藻千重锦,月写菱花一曲眉。自是仙源难得到,阮郎归去莫相思。

寄潘司空

明代 黎民表

行水司空旧擅名,紫宸飞疏报功成。扬旌五岭烽初熄,转粟重溟浪不惊。

卧治未须论汲黯,传经终是待匡衡。扫门无复窥东阁,高倚罗浮梦月卿。

卧芝山房为传木虚弟木剡作 其四

明代 黎民表

闭门日日草玄文,阶下熏成五色云。灵药不将鸡犬试,仙坛今已候王君。

吴中三子诗 其二 彭孔加

明代 黎民表

彭公隐吴市,坦荡无俗氛。雄书荡鲁国,善诔比扬云。

光彩戢鸾翮,圆方摩鹄群。沉饮知杜机,万物从芸芸。

晤言杳关河,梦寐怀清芬。何时觌璚树,良用慰悁勤。

邵睢阳召饮作

明代 黎民表

貂裘堤上早凉轻,河水浑浑欲近城。驱传总如司马倦,裹粮空愧郑庄名。

莫嗟留滞缘封事,政喜中和布乐声。归到汉廷重结袜,故人相见是王生。

僧归亭故址望栖霞寺临观黄太史精舍

明代 黎民表

青丘未云陟,磴道方邅回。烟霞道以怆,谁见化人开。

雕甍翼云外,玄构隐岩隈。中有蕴真士,雅负凌云才。

汲古浩津梁,蓄宝富玟瑰。奇文釐七略,玄象正三阶。

薄游沂水服,屡举河朔杯。缁尘一以隔,岁月缅悠哉。

空馀云卧地,萧飒松风来。有怀谅难已,愿假征鸿裁。

九日游菖蒲涧

明代 黎民表

五岭仙灵宅,霞踪昔此留。青骡迷碧海,玉舄下丹丘。

绝壑纷瑶草,飞泉带藻旒。探杯犹粤井,拾翠有灵洲。

脩褉遗前事,簪萸偶胜流。莓苔几蜡屐,身世一虚舟。

花没刘王坞,钟寒赵尉楼。颓龄须大药,暇日恣冥搜。

结桂成延伫,班荆共倡酬。阜乡知不远,云外更相求。

送李比部伯任使闽中

明代 黎民表

桂树丛中共酒杯,又逢持节故乡来。金闺通籍三株秀,白社题诗八斗才。

离席暂因歌舞缓,王程争待简书催。汉廷不为淮南事,愿播薰弦向九垓。

送孙翰林以德使楚

明代 黎民表

花外宫悬扣舜韶,金函初捧下层霄。绛河景气多澄霁,赤社风云自动摇。

过里泥金荣赐第,趋庭玉树见清标。石渠词赋元供奉,千载兰台未寂寥。

黎民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