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日同胡子远携三子以重阳能插菊花无分韵

九日同胡子远携三子以重阳能插菊花无分韵

宋代 李石

去年万里客,仰看秋云孤。
今年返南亩,颇复怀西湖。
今日果何日,淑气天四隅。
凭高送无目,风景未觉殊。
试问先生菊,何如朝士萸。
莫作去来想,渺渺同一区。
久客负隣里,置酒烦招呼。
起登舍畔山,山色定有无。
澹烟与晴日,醉眼相模糊。
我老腰脚顽,健倒须儿扶。

诗人李石的古诗

南乡子(醉饮)

宋代 李石

里帽捻吟须。我是蓬莱旧酒徒。是了茅君谁是伴,麻姑。洞里仙浆不用沽。
弱水渺江湖。醉里笙歌醉里扶。纵饮菊潭餐菊蕊,茱萸。医得人间瘦也无。

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 其二

宋代 李石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送勾龙教授

宋代 李石

广汉川原迥,重江秋水多。
桥边金作雁,湖上烟如鹅。
岂有雒书出,转添巴字讹。
泥涂滞行客,之子惜经过。

冯震野航

宋代 李石

蓬莱弱水三万里,片帆风便一里耳。
世间众水集枯沟,{上圭下黾}黾自夸河伯秋。
况于平地凿户牖,此岂有水仍推舟。
先生弹铗太不恶,昔人野航今改作。
明知此意不为鱼,船头船尾千卷书。
笭箵活计大如斗,欲驾雷电凌空虚。
白波涨天须少待,小动未迟苍鬓改。
安排去作踏浪儿,几度桑田变成海。

扇子诗 其四十

宋代 李石

野色桥边绿草新,小园胜绝可寻春。花间蜡屐蜂随步,竹外题诗月傍人。

扇子诗 其七十五

宋代 李石

芙蓉香泛白蘋洲,杨柳吹花玉雪浮。且喜两边无一事,五更鼓角月当楼。

盖公堂

宋代 李石

林静有集鸟,水濶多潜鱼。
未能急期会,乃更谈清虚。
吾家柱下史,不读城旦书。
偶挟一语契,到官十日初。
仙人水雪容,访我云霞居。
扫地荫修竹,引水浇芙蕖。
吏最果不足,丞负良有余。
深文到穴鼠,百巧呈山狙。
从今结绳内,只可禁网疏。
虽非胶西室,有此指南车。

鸡鸣关

宋代 李石

关路入云平,泥涂自送迎。
书生无马癖,客子效鸡鸣。

周公帽

宋代 李石

山头戴帽周公雨,岩下生衣傅说霖。莫道蛮州无此样,可怜老我十分心。

扇子诗 其六十七

宋代 李石

春去春来岁岁同,花开花落任东风。只堪美酒酬佳景,莫把閒愁料化工。

天彭得解

宋代 李石

一第枫宸岁月深,槐花杯酒喜同斟。
真成冀北空群马,便作双南满地金。
计上八人才子数,笔端四海状元心。
蜀天九万看鹏运,侧耳潮头驾捷音。

大水寓武信二首

宋代 李石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方舟二首

宋代 李石

颇笑方舟拙,聊因拙自夸。
家无三日谷,园有四时花。
池静鱼吞墨,松高鹤护砂。
著书逢好处,快痒得仙爬。

满庭芳(送别)

宋代 李石

江草抽心,江云弄碧,江波依旧东流。别筵初散,行客上兰舟。休唱阳关旧曲,青青柳、无限轻柔。应争记,三年乐事,珠翠拥鳌头。
离愁。知几许,花梢著雨,红泪难收。看烟火吴天,万里悠悠。一望珠宫绛阙,蓬莱路、应在皇州。仍回首,蜀山万点,明月满南楼。

听水琴

宋代 李石

本自无弦奏凯风,水流空洞作丁东。
虀盐老向伊耆氏,何必闻韶肉味中。

史宰北湫祷雨

宋代 李石

龙卧西山护密阴,肯来北洞礼观音。
便分杨柳军持水,与作商岩旱岁霖。

软条蜡梅

宋代 李石

南衙柔软北萦纡,霜碧霜青各立株。
但得东皇均一笑,黄梅吹蜡白软酥。

再用九日韵答何邵卿二首

宋代 李石

老蝶凌风作晚狂,小春争得媚寒乡。
池边团碧擎残雨,林末轻红拒薄霜。
笑我何时书竹帛,似君依旧踏槐黄。
相寻一醉能来否,枉费公家压酒囊。

谢夏彦博知县惠落雁木并紫筍茶绿菜二首

宋代 李石

入用定知材见伐,不鸣仍以雁遭烹。
漆园二物都疑著,老去从军得细评。

虾蟆碚

宋代 李石

水晶宫中玉虾蟆,多年栖息嫦蟆家。
忍饥不及一夜啗明月,天帝怒尔谪下三峡脚手犹爬沙。
婪酣大肚饱清气,但见琼流珠液百尺垂唅呀。
峡人只作泉水看,不知元和漱咽犹是月之华。
从来至味不可说,陆羽只作第四夸。
可怜提瓶肥羜子,强饮百斛莫救肝胆邪。
我闻老蟾之酥乃仙药,能使风草化作黄金芽。
何如闭口自润泽,换尔丑质生角牙。
会当骑尔却上月宫去,下看桑海渺渺凌苍霞。
李石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 22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