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元后二日韩孟郁李烟客同吴人卢一清过访江村有赋

上元后二日韩孟郁李烟客同吴人卢一清过访江村有赋

明代 李孙宸

江村春事太无聊,有客诗停访戴桡。兰佩喜逢吴苑士,桂丛不负小山招。

开尊尚逗灯前月,欹枕同听雨后潮。鸡黍故人如不薄,吟堂还共对良宵。

诗人李孙宸的古诗

伍有开著园丁以小艇载木芙蓉数株惠植小园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凿池半亩小通潮,隔岸秋光不可招。谁采芙蓉荡双桨,移栽红艳未辞遥。

同樊孟泰工部吴尔达进士集韩寅仲明府寓分得朝字

明代 李孙宸

西山爽气到崇朝,佳会论心不朝招。客路相逢几乡国,故人生计复渔樵。

秋风华发搔逾短,夜色青萍醉欲骄。更续兰膏谈往事,浮沈吾亦任蓬飘。

上巳日淩江舟中与傅贞父命酌 其三

明代 李孙宸

形忘肝胆话俱倾,不醉难消邂逅情。别后此心君自见,相思何处托鸿声。

赠王季重学博

明代 李孙宸

陆沈方朔意如何,避世金门亦放歌。兴托千秋原慷慨,缘随五斗漫委蛇。

官閒剩有烟霞气,心远谁论丘壑多。风雅久无开口处,逢君不觉语悬河。

赠马伯起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名都富游冶,大道临青楼。烨烨彼姝子,奇质无与俦。

顾盼溢光媚,歌曲和且柔。东家有贫女,不饰翠与球。

觕衣蔽韶质,深闺閒春秋。寄言游冶子,宁知彼所求。

春江词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春花开遍大江头,花落江边片片浮。荡送繁华波面去,枝头谁解惜春愁。

初冬郭给谏携诸同年游一线天回酌后湖亭

明代 李孙宸

朔吹萧萧万木鸣,胜怀偏称薄寒生。山开一线疑天小,洞隐重岩碍石横。

寺远欲迷归客路,江长时送断鸿声。淹留更醉湖亭酒,莫遣青山笑宦情。

陈督学转秩潮阳太参捧粤檄入贺赋赠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王气从瞻牛女墟,三年造士意何如。閒中几见收龙种,海上新传走鳄鱼。

万国清秋来玉佩,九霄凉月集仙裾。知君献纳多金鉴,肯向淩云羡子虚。

抵家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行役非我意,驾言返故庐。故庐列隘巷,观者溢路衢。

下马入堂前,夜已二更初。骨肉次相视,涕下沾衣袪。

离家三四载,悠悠日以疏。今兹远来归,恍然寤寐馀。

阿弟具酒浆,鸡黍出中厨。语多卒莫陈,但慰行路劬。

饮中语阿儿,汝知汝父无。汝欢汝父归,汝父父何徂。

语罢益涕零,满堂尽欷歔。

送陈渭潢出宰揭阳

明代 李孙宸

词林何事失名儒,遂有词人出剖符。百雉城头看下凤,五云天际起飞凫。

行春赋就青山暮,卧阁鸣琴绿绮孤。莫向罗浮寻葛稚,忧时封事待春蒲。

送叶吏部赴朝

明代 李孙宸

赐金循吏著高名,官拜仙郎美且清。物望中朝推简要,主恩一旦重钧衡。

帆前曙拂千花影,马首宵随独雁声。转石丝纶怜此日,何当启事佐升平。

送何似公伍国开就省试

明代 李孙宸

荒径初归秋气清,送君羽翮又南征。马蹄十里槐风趁,兰楫三江桂月明。

赋就黄金生顾盼,梦中彩笔竞纵横。北山莫漫惊猿鹤,上国春林待早莺。

驼山八景为伍国开赋 其四 紫芝别墅

明代 李孙宸

山园十亩馀,时见金光起。自有茹芝人,不用招黄绮。

九日区启图黎不回见过因忆去年九日亦同兹会时启图遗落将为归计席 ...

明代 李孙宸

相逢不道是他乡,尚忆登高去岁觞。风物隔年如过眼,天涯今日又重阳。

尊醪满泛吴江雪,篱菊纷披上苑霜。行路风尘君自见,肯因摇落客心忙。

答公纶襄武二子石门舟中见怀

明代 李孙宸

风生江上雁行斜,高枕怀人思未涯。兴儗山阴飞夜雪,梦悬东阁赋梅花。

风尘不定孤蓬迹,岁月还伤两鬓华。酒态诗情俱好在,莫教轻负故罗葩。

暮春四首 其四 咏而归

明代 李孙宸

达观原在八极外,得趣自足一区中。任取有馀还造物,行歌五答思无穷。

将之南礼答同年杨士载赠别二首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莺花春日满长安,禁苑追趋几度看。忽尔分携干气象,漫劳惜别赠琅玕。

亭中玄草传经易,江上仙舟共客难。一水石头双鲤在,相思未远慰加餐。

留别林少宗伯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春曹卿月接清辉,遂有馀光照辉闱。佳句几遗青玉案,奇游同款白云扉。

尘途已恨分龙剑,乡梦犹怜阻钓矶。南国绣裳宁久住,遵鸿计日见公归。

寄韩绪仲先生

明代 李孙宸

留曹佐礼附同官,门对钟山烟官寒。问日升堂公事少,有时归署酒杯宽。

秋风怅别秦淮去,夜月长悬石洞看。共仰东山微诏起,敢论王贡附弹冠。

顾别驾以谤解官与诸子饯之归吴

明代 李孙宸

杨柳丝丝江水清,一尊送客怆离情。粤吟听似阳关调,吴曲翻馀子夜声。

龙性久怜违浪迹,蛾眉一任妒时名。薜萝正喜还初服,知不重为泽畔行。

李孙宸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5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