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采石二首 其二

采石二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鸡笼山下是和州,隔岸闻呼见点头。不见东归夜郎客,锦袍谁共醉扁舟。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画龟赞

宋代 李之仪

鳞介所宗,寿无与京。纳锡以荐,曳尾而行。与其托之于死骨,孰若遂性以为生。

余私淑诸,盖将卒岁以沉冥。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初见今年报信花,定从清浅缀横斜。无言对我应惆怅,不复当时处士家。

杂咏四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解箨新篁绿未分,弄晴啼鸟语如文。翻风葭菼全疑雨,对岸峰峦便是云。

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连璧兼金尽出伦,雪髯霜鬓信陈人。能忘枘凿方圆异,许接风云变化新。

绝韵淹时劳极目,虚斋穷日但凝尘。何当一笑披环堵,赖月吟哦未厌贫。

游青山因过西庄

宋代 李之仪

青山忽相值,一笑脱征衫。未就三都赋,聊寻五柳潜。

并游虽得意,作阔更愁兼。问字终忘倦,言归但小惭。

旁求须作相,未聘且耕岩。赠别无多语,禔身要律贪。

延之云久迟公来不谓迫之乃肯顾我既开此路却当以匪人为津梁矣致我 ...

宋代 李之仪

一水相忘辄自疲,青毡情厚失先期。从今不比鸬鹚数,更欲棠阴借异时。

无题三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步武高低外,生涯梦寐中。不知三径足,信是一生穷。

触目如逢旧,随缘似有功。便应参羽翼,何异注鱼虫。

饷茶不容少待二绝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玉骨冰肌体自轻,非关茗饮觉神清。无端堕落红尘里,碾就云腴不许烹。

陪曾延之泛舟历湖至苦竹寺次韵陈致君席上所赋

宋代 李之仪

已凉时节未霜前,十里平湖共酒船。岩岫涌寒清澈水,芰荷翻浪绿连天。

百年过眼真聊尔,一笑投怀岂适然。独有黄花似回避,定缘红粉不能先。

书张君书斋窗上次其韵

宋代 李之仪

眼力无穷面面窗,知君心不在西凉。聊将浮世两茧足,共借明朝一线长。

书长干僧房二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赤手能搏虎,青毡不与偷。真知外物重,未放此缘休。

平地见山岳,排空回斗牛。何须待尘劫,才许證前秋。

褒禅知客求书因以答之

宋代 李之仪

霜林斑驳抱园回,晓日初升宿雾开。忆得旧游怀小杜,分明回望绣成堆。

送储子椿参假太学时泊舟金陵风亭

宋代 李之仪

金陵二月春,江上连日雨。暖风初报一番晴,绿浅红深纷无数。

与君已是隔年别,相逢又作临分语。感君情重故可歌,送君心折不成舞。

五年相从如一日,物物讲评穷发缕。爱君正如韝上鹰,畏君何翅文中虎。

未饭已知必下赵,凭轼会观终报楚。逡巡照眼绿袍新,更约十分同一举。

再登斗野亭路旧韵寄太虚

宋代 李之仪

北舟揽黄氏,楚楚不自平。故步楚低回,新月微风清。

蛙声语莫下,泡涌浮修甍。何在超世游,翳路情难倾。

西堂梦不到,春草还复生。长年浸枯蘖,有时怀层城。

适从吴儿炊,又作淮人烹。皇皇遍诸侯,吾人愧安行。

独抱照乘姿,花枝似相明。拂衣归待旦,南州逢顾荣。

次韵子椿五首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附见谁为邹湛,奖成无复山涛。岂敢遽名此地,不如且醉归舠。

石蟹

宋代 李之仪

泉泓石蟹如乌头,一种为类太微生。此地逢君宜见假,才方入手便横行。

观子重钟隐鸡鹰图就借传本画乃文康旧物

宋代 李之仪

千年老木根半拔,叉牙枯枝斗金铁。苍鹰见鸡岂复舍,伺隙必拿将雷掣。

鸡知不免怖且死,铜觜窥鹰反噪聒。阴风惨惨天为改,杀气凭陵欲翻海。

画工已證三昧因,造化精神智能采。江南山水多异人,遁迹往往随风尘。

等閒应现非一化,流落终为绝世珍。王公盛德天下归,想见乾兴天圣时。

进贤退佞乃所嗜,不使异趣侵毫釐。喻公为鹰固不可,排击奸邪力尤果。

开图凛凛毛发惊,滞蔚顿摅如破锁。公孙胜致有馀风,十年净土常相同。

拟借传摹应见从,意欲因画时见公。

绝句七首 其六

宋代 李之仪

的的枝头浅浅黄,未先颜色占年芳。任是剪成香更裂,鼻根眼界漫商量。

再过苦竹饭于寺前客邸

宋代 李之仪

隼旟歌呼引红妆,花帽追随入醉乡。今日再来如断梦,主人依旧进黄粱。

初入褒禅山

宋代 李之仪

近山回抱锦为屏,金碧高低照眼明。四十年来劳梦想,白头方喜慰平生。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