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周詹二先辈过瓮天

答周詹二先辈过瓮天

元代 廖大圭

缅思邃古尚巢居,一室盘蜗不愿馀。身外置锥似无地,眼中插架漫多书。

梅檐觅句供閒趣,竹榻冥心到物初。赖有儒林炯连璧,相期结社慕匡庐。

诗人廖大圭的古诗

珠公归自永阳山中出其山居槁因赋 其二

元代 廖大圭

日日思山不肯归,年来心事固多违。老禅真有诛茅地,应许孤云作伴飞。

吾郡

元代 廖大圭

吾郡从来称佛国,未闻有此食国风。凶年竟遣心术变,末俗何由古昔同。

市近秖今真有虎,物灵犹自避生虫。诸公肉食无充耳,急为饥民散腐红。

雨归

元代 廖大圭

不向青山宿,青山笑杀人。黄昏独归去,衣上雨痕新。

白夫渠

元代 廖大圭

夫渠生远陂,采采升中堂。污泥失故迹,清风来新香。

一薰尘念远,三嗅烦襟凉。芳菲日以暮,顾眄何繇长。

亭亭白玉质,玩之不可忘。

出无车

元代 廖大圭

出门便有路,路与天长尽何处。今日出门去不去,去时吃苦不得住。

茧生脚背汗雨流,草鞋穿破脚不羞。大砂小刺踏入肉,疼痛连心眉总蹙。

前村落日起孤烟,客子苦饥还问宿。归来资用无一存,大悔三月不出门。

白面年少命运好,连镳结驷隘衢道,肯信无车一生老。

重五日吊古

元代 廖大圭

楚国大夫去,彭咸从所居。秪今浮水马,何处问江鱼。

异俗悲遗事,离骚读旧书。一觞川上酒,斜日雨疏疏。

南墅十二诗 其八 处士桥

元代 廖大圭

无意趋时爱泬寥,一溪流水断尘嚣。幽人石上看云坐,车马来时莫过桥。

哀惠廓上人

元代 廖大圭

丧乱孰为之,哀哉自苍旻。苍旻覆下土,胡乃不我仁。

此邦失绥驭,干戈起齐民。一州环七邑,何人匪王臣。

官军久不出,所至多陷沦。之子在溪上,奔窜如惊麇。

负母入岩谷,承颜无贱贫。辛苦复来归,亦曰问严亲。

流离不忘孝,如此端可人。老姑实父党,赴救宁无因。

奈何婴奇祸,清血遂洒尘。虎口谅不免,龙渊宜自珍。

物情固多变,前知讵能神。悲风东南来,死生苦难真。

欲哭殊不敢,涉岁今已旬。因人一问故,始识遘此屯。

衔冤即长夜,万古嗟无晨。松柏信为材,刀锯终与邻。

茨棘一无用,成荫弥冬春。为子独永叹,荣枯竟谁陈。

道边古井

元代 廖大圭

坏甃没荒草,寒泉如许深。何年有此井,过客叹无禽。

素绠断新汲,青松落晚阴。极怜抱清洌,照影独沉吟。

贫后

元代 廖大圭

贫后故人怜我少,秋来清兴为谁多。独将好句遍题竹,犹喜新衣一制荷。

山曲白云朝自去,树头孤月夜相过。百年已分长冰檗,眼见风生陆地波。

古意八首 其一

元代 廖大圭

美人如琼英,被服閒以嘉。独居芳年晏,媒氏绝行车。

当户理清瑟,曲终复咨嗟。山有兰蕙草,水有夫容华。

盈盈绝代色,日夕念无家。

谢檄

元代 廖大圭

谢檄归来卧白云,秖今心事与谁论。故人不似苍苔好,岁晚青青一到门。

卖书赆友 其一

元代 廖大圭

故人欲行万里外,自言囊橐尚空虚。我贫无物堪为赆,卖却平生一束书。

正月游片瓦岩道人留竟日适兴成诗

元代 廖大圭

片石成岩屋,高扉寂莫滨。雪晴来野客,春早见幽人。

烟火寒山近,盘蔬午甑新。留连爱林麓,城郭有嚣尘。

壮岁

元代 廖大圭

壮岁不自食,有怀成著书。从来生计拙,天意果何如。

树近秋声早,苔深辙迹疏。知音人岂少,顾已愧空虚。

和詹生饮酒二篇 其二

元代 廖大圭

詹子真国士,博学乃多能。堂室有廉隅,后来复谁升。

张生独高义,古学已川增。日沽酒家保,来问作诗朋。

相知久逾密,馀子方背憎。独醒有不免,熟醉良可凭。

一言事刚制,群狐听春冰。

简魏文宪二首 其二

元代 廖大圭

林居长闭户,无意傍青云。此客人间少,杯茶松下分。

神山誇独步,连率借多闻。岁晚来同社,匡时早策勋。

王中荣新亭

元代 廖大圭

长江东去万银涛,远屿西来拥六鳌。中有新亭专物色,极怜吾子近风骚。

窗开白昼云根立,露洒清秋碧树高。见说良宵满栏月,呼尊留客试新糟。

南墅十二诗 其十一 翠香馆

元代 廖大圭

万瓮吹香客到稀,青帘故故舞斜晖。主人家有如渑酒,不脱鹴裘得醉归。

哀殍

元代 廖大圭

斗米而今已十千,几人身在到明年。谯门有粥如甘露,活得操瓢死道边。

廖大圭

廖大圭

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泉州晋江人。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15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