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日宴魏万成湘水亭

春日宴魏万成湘水亭

唐代 刘长卿

何年家住此江滨,几度门前北渚春。
白发乱生相顾老,黄莺自语岂知人。

诗人刘长卿的古诗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

唐代 刘长卿

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群。远客回飞锡,空山卧白云。
夕阳孤艇去,秋水两溪分。归共临川史,同翻贝叶文。

酬李穆见寄

唐代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唐代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笼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笼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送陆澧仓曹西上

唐代 刘长卿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日下凤翔双阙迥,
雪中人去二陵稀。舟从故里难移棹,家住寒塘独掩扉。
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

送严维赴河南充严中丞幕府

唐代 刘长卿

久别耶溪客,来乘使者轩。用才荣入幕,扶病喜同樽。
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暮情辞镜水,秋梦识云门。
莲府开花萼,桃园寄子孙。何当举严助,遍沐汉朝恩。

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诗)

唐代 刘长卿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过隐空和尚故居

唐代 刘长卿

自从飞锡去,人到沃洲稀。林下期何在,山中春独归。
踏花寻旧径,映竹掩空扉。寥落东峰上,犹堪静者依。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代 刘长卿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送张十八归桐庐

唐代 刘长卿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正落寒潮水,相随夜到门。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

唐代 刘长卿

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代 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

唐代 刘长卿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歧南望一沾巾。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过郑山人所居

唐代 刘长卿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

唐代 刘长卿

白云乖始愿,沧海有微波。恋旧争趋府,临危欲负戈。

春归花殿暗,秋傍竹房多。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弄白鸥歌

唐代 刘长卿

泛泛江上鸥,毛衣皓如雪。朝飞潇湘水,夜宿洞庭月。
归客正夷犹,爱此沧江闲白鸥。

喜李翰自越至

唐代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别陈留诸官

唐代 刘长卿

恋此东道主,能令西上迟。徘徊暮郊别,惆怅秋风时。
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行人望落日,归马嘶空陂。
不愧宝刀赠,维怀琼树枝。音尘倘未接,梦寐徒相思。

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

唐代 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刃尺铁,徒欲突重围。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草枯秋塞上,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
谁为吮痈者,此事令人薄。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
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倚剑白日暮,望乡登戍楼。北风吹羌笛,此夜关山愁。
回首不刃意,滹河空自流。
黄沙一万里,白首刃人怜。报国剑已折,归乡身幸全。
单于古台下,边色寒苍然。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古剑

唐代 刘长卿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倘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

唐代 刘长卿

作范宫闱睦,归真道艺超。驭风仙路远,背日帝宫遥。
鸾殿空留处,霓裳已罢朝。淮王哀不尽,松柏但萧萧。
宫禁恩长隔,神仙道已分。人间惊早露,天上失朝云。
逝水年无限,佳城日易曛。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4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