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尽

春尽

唐代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韩偓春尽译文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惜别伤春连日来酒醉昏昏,醒来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细水上漂着落花流入另涧,阴云带雨飘入那远处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闲居无聊恨芳时白白流去,异地千里难招来古人精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最感激流莺掀转深情厚意,每当清晨还特意飞到西园。

韩偓春尽注释

注释
惜春:爱怜春色。
酒痕:酒污的痕迹。
浮:一作“漾”。别涧:另外一条河流。涧,一作“浦”。
断云:片片云朵。
人闲:作者在朱全忠当权时,被贬到濮州,后来依附他人,终日无所事事。有:一作“得”。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终日闲呆,不能有所作为,辜负了大好时光,故有“芳时恨”之感。芳时,指春天。
地迥:地居偏远。迥:一作“胜”。古魂:故人的精魂,指老友已故化为精魂。
流莺:叫声悦耳的莺。流,谓其鸣声婉转悦耳。厚意:深情厚意。

韩偓春尽赏析

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与《安贫》表现同一索寞情怀,而写法上大不相同。《安贫》直抒胸臆,感慨万端;此篇则融情入景,兴寄深微。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七、八句抛开议论事理,转入抒情。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诗人在这里虽然没有具体写自己是如何苦闷,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但其无限苦闷之情却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三者紧密结合是其主要特点。这首诗描写景物具体形象,“细水浮花归别洞,断云含雨入孤村”这些诗句,真实地描绘出春天雨前农村的美景,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这首诗语言流畅优美,对仗工整。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诗人韩偓的古诗

赠隐逸

唐代 韩偓

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蜂穿窗纸尘侵砚,
鸟斗庭花露滴琴。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隰州新驿赠刺史

唐代 韩偓

贤侯新换古长亭,先定心机指顾成。高义尽招秦逐客,
旷怀偏接鲁诸生。萍蓬到此销离恨,燕雀飞来带喜声。
却笑昔贤交易极,一开东閤便垂名。

十月七日早起作时气疾初愈

唐代 韩偓

疾愈身轻觉数通,山无岚瘴海无风。
阳精欲出阴精落,天地包含紫气中。

恩赐樱桃分寄朝士(在岐下)

唐代 韩偓

未许莺偷出汉宫,上林初进半金笼。蔗浆自透银杯冷,
朱半相辉玉碗红。俱有乱离终日恨,贵将滋味片时同。
霜威食檗应难近,宜在纱窗绣户中。

秋雨内宴

唐代 韩偓

一带清风入画堂,撼真珠箔碎玎珰。更看槛外霏霏雨,似劝须教醉玉觞。

午寝梦江外兄弟(一作午梦曲江兄弟)

唐代 韩偓

长夏居闲门不开,绕门青草绝尘埃。空庭日午独眠觉,
旅梦天涯相见回。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即成灰。
如何水陆三千里,几月书邮始一来。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感悟也

唐代 韩偓

莫恨当年入用迟,通材何处不逢知。桑田变后新舟楫,
华表归来旧路岐。公干寂寥甘坐废,子牟欢抃促行期。
移都已改侯王第,惆怅沙堤别筑基。

使风

唐代 韩偓

茶烟睡觉心无事,一卷黄庭在手中。
欹枕卷帘江万里,舟人不语满帆风。

中春忆赠

唐代 韩偓

年年长是阻佳期,万种恩情只自知。
春色转添惆怅事,似君花发两三枝。

太平谷中玩水上花

唐代 韩偓

山头水从云外落,水面花自山中来。一溪红点我独惜,
几山蜜房谁见开。应有妖魂随暮雨,岂无香迹在苍苔。
凝眸不觉斜阳尽,忘逐樵人蹑石回。

送人弃官入道

唐代 韩偓

仙李浓阴润,皇枝密叶敷。俊才轻折桂,捷径取纡朱。
断绁三清路,扬鞭五达衢。侧身期破的,缩手待呼卢。
社稷俄如缀,雄豪讵守株。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
尘土留难住,缨緌弃若无。冥心归大道,回首笑吾徒。
酒律应难忘,诗魔未肯徂。他年如拔宅,为我指清都。

蜻蜓

唐代 韩偓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过汉口

唐代 韩偓

浊世清名一概休,古今翻覆賸堪愁。年年春浪来巫峡,
日日残阳过沔州。居杂商徒偏富庶,地多词客自风流。
联翩半世腾腾过,不在渔船即酒楼。

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县抵邵武军将谋抚…偶成一篇

唐代 韩偓

访戴船回郊外泊,故乡何处望天涯。半明半暗山村日,
自落自开江庙花。数醆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
(缺二句)

南安寓止

唐代 韩偓

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蝶矜翅暖徐窥草,
蜂倚身轻凝看花。天近函关屯瑞气,水侵吴甸浸晴霞。
岂知卜肆严夫子,潜指星机认海槎。

咏柳

唐代 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过茂陵

唐代 韩偓

不悲霜露但伤春,孝理何因感兆民。
景帝龙髯消息断,异香空见李夫人。

咏灯

唐代 韩偓

高在酒楼明锦幕,远随渔艇泊烟江。
古来幽怨皆销骨,休向长门背雨窗。

访同年虞部李郎中(天复四年二月,在湖南)

唐代 韩偓

策蹇相寻犯雪泥,厨烟未动日平西。门庭野水褵褷鹭,
邻里短墙咿喔鸡。未入庆霄君择肉,畏逢华毂我吹齑。
地炉贳酒成狂醉,更觉襟怀得丧齐。

信笔

唐代 韩偓

睡髻休频拢,春眉忍更长。整钗栀子重,泛酒菊花香。
绣叠昏金色,罗揉损砑光。有时闲弄笔,亦画两鸳鸯。
韩偓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24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