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美人四首

赠美人四首

唐代 方干

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舞袖低徊真蛱蝶,
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严冬忽作看花日,盛暑翻为见雪时。坐上弄娇声不转,
尊前掩笑意难知。含歌媚盼如桃叶,妙舞轻盈似柳枝。
年几未多犹怯在,些些私语怕人疑。
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剥葱十指转筹疾,
舞柳细腰随拍轻。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
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
昔日仙人今玉人,深冬相见亦如春。倍酬金价微含笑,
才发歌声早动尘。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百年别后知谁在,须遣丹青画取真。

诗人方干的古诗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

唐代 方干

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箧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波移彭蠡月,树没汉陵人。试吏曾趋府,旌幢自可亲。

赠中岩王处士

唐代 方干

垂杨袅袅草芊芊,气象清深似洞天。援笔便成鹦鹉赋,
洗花须用桔槔泉。商於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直恐刚肠闲未得,醉吟争奈被才牵。

听新蝉寄张昼

唐代 方干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
兰栖朝咽露,树隐暝吟云。莫遣乡愁起,吾怀只是君。

上郑员外

唐代 方干

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忧民一似清吟苦,
守节还如未达贫。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
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

贻曦上人

唐代 方干

四十年来多少人,一分零落九成尘。
与师犹得重相见,亦是枯株勉强春。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唐代 方干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陪胡中丞泛湖

唐代 方干

仙舟仙乐醉行春,上界稀逢下界人。绮绣峰前闻野鹤,
旌旗影里见游鳞。澄潭彻底齐心镜,杂树含芳让锦茵。
凡许从容谁不幸,就中光显是州民。

赠孙百篇

唐代 方干

御题百首思纵横,半日功夫举世名。羽翼便从吟处出,
珠玑续向笔头生。莫嫌黄绶官资小,必料青云道路平。
才子风流复年少,无愁高卧不公卿。

哭王大夫

唐代 方干

俗人皆嫉谢临川,果中常情□□□。为政旧规方利国,
降生直性已归天。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从此心丧应毕世,忍看坟草读残篇。

送姚合员外赴金州

唐代 方干

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
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

赠喻凫

唐代 方干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
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题松江驿

唐代 方干

便向中流出太阳,兼疑大岸逼浮桑。门前白道通丹阙,
浪里青山占几乡。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古今悉不知天意,偏把云霞媚一方。

题玉笥山强处士

唐代 方干

酒里藏身岩里居,删繁自是一家书。
世人呼尔为渔叟,尔学钓璜非钓鱼。

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

唐代 方干

吟霜与卧云,此兴亦甘贫。吹箭落翠羽,垂丝牵锦鳞。
满湖风撼月,半日雨藏春。却笑萦簪组,劳心字远人。

思江南

唐代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滁上怀周贺

唐代 方干

就枕忽不寐,孤怀兴叹初。南谯收旧历,上苑绝来书。
暝雪细声积,晨钟寒韵疏。侯门昔弹铗,曾共食江鱼。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唐代 方干

少小高眠无一事,五侯勋盛欲如何。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由来朝市为真隐,可要栖身向薜萝。

越州使院竹

唐代 方干

莫见凌风飘粉箨,须知碍石作盘根。细看枝上蝉吟处,
犹是笋时虫蚀痕。月送绿阴斜上砌,露凝寒色湿遮门。
列仙终日逍遥地,鸟雀潜来不敢喧。

听段处士弹琴

唐代 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泉迸幽音离石底,
松含细韵在霜枝。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唐代 方干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方干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 29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