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望湘人·记归程过半

望湘人·记归程过半

宋代 安道

记归程过半,家住天南,吴烟越住飘渺,转眼秋冬,几回新月,偏向离人燎皎。急管宵残,疏钟梦断,客衣寒悄。忆临岐,泪染湘罗,怕助风霜易老。
是尔翠黛慵描,正恹恹憔悴,向予低道:念此去谁怜,冷暖关山路杳?才携手教、款语丁宁,眼底征云缭绕。悔不剪、春雨蘼芜,牵惹愁怀多少!

安道望湘人·记归程过半译文

记归程过半,家住天南,吴烟越住飘渺,转眼秋冬,几回新月,偏向离人燎皎。急管宵残,疏钟梦断,客衣寒悄。忆临岐,泪染湘罗,怕助风霜易老。
归期已经过半,但举目遥望南天,吴山越水,云遮雾障,虚幻缥缈,前路仍望不见头。离家几月转眼已是严冬,缺月的清辉洒满大地让离家的游子心生愁绪。夜深了,附近不知何人歌筵上的急管繁弦已经消散,报时的钟声稀稀疏疏,惊醒梦魂。回想当日分别时刻,簌簌珠泪,沾湿了她的罗衣。这般愁绪让人更添风霜啊。
是尔翠黛慵描,正恹恹憔悴,向予低道:念此去谁怜,冷暖关山路杳?才携手教、款语丁宁,眼底征云缭绕。悔不剪、春雨蘼芜,牵惹愁怀多少!
你匆匆描过眉,深色凄迷憔悴的向我低诉:你这一去,山高水远,没有奴在身边,谁来疼你,对你嘘寒问暖呢?刚刚拉住伊人的手,让她亲切的叮咛嘱咐,眼前便见那飘飘浮云塞满了去路。我们恨透了离别,它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愁苦啊!

安道望湘人·记归程过半注释

新月:缺月,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燎皎:形容明亮。
翠黛:眉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蘼芜:一种香草,别名江蓠。“江蓠”谐音“将离”。

安道望湘人·记归程过半赏析

  客中思家,早自《诗·魏风·陟岵》始,千百年来,一直就是诗歌中的传统题材。此类作品大都写于游子离家途中或在他乡住定之后,也就是说,写在游子与家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正在不断拉长或已经拉长到了一定限度的时候。而本篇的作者却别出心裁,他选择了归程业已过半、与家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正在不断缩短之中、羁旅生活行将告一段落这样一个时间点,来抒发自己的思家怀人之情。这种构思十分高明,其一,它不落前人窠臼,以生化熟,推陈出新,容易攫住读者;其二,当此渐行渐近之际,离愁别恨尚且浓重如许,那他更行更远、所行既远之前日、昨日的客中相思之苦极、痛极,岂不都在言外了吗?
  “记归程过半”,起句便掐指计算回家的路走了多少,还剩多少,与南朝民间小乐府《懊侬歌》“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还有)二千在”同一机抒,归心似箭,不言面喻。“家住天南,吴烟越住飘渺。”交待自己是从北方回南方。吴、越,指江、浙,春秋时大致分属吴、越两国,故称。作者为浙江海宁人,家正在越地。归期过半,一喜;但举目遥望南天,吴山越水,云遮雾障,若有若无,虚幻缥缈,又意识到“路曼曼其修远兮”,不禁转喜为忧。一波一折,笔有顿挫。“转眼秋冬,几回新月,偏向离人燎皎。”点出此番离家,不路一年(与篇末“春雨”字对勘,可知他出门之时为春天。去来节令,分置两端,有常山之蛇救首救尾的妙处),又告诉读者,这时正是冬天某个月的月初。一眨眼功夫便过了两个季节,当喜;但去家时间虽不甚长,却也备尝了离思的苦涩,于是心又一酸。三句仍为一起一伏,跌宕有致。“新月”是缺月,游子客中见此一钩缺月,自然会返现到人间的不团圆;何况这缺月光源还挺充足(燎皎,形容明亮),清辉洒满大地,叫人没法躲开;何况不只今夕此时是这样,且昨日,前夜、上个月、上上个月……已不知多少次“照得离人愁绝”(南唐冯延巳《三台令》)了。两句中层次甚厚,颇耐咀嚼。然而还不可忽过那个“偏”字。不直说自己见月生愁,却赋“新月”以主观意志,怪它存心刺激人,岂非无理取闹?实则文学艺术家只讲“情”不讲“理”,执着于“理”往往乏“趣”、乏“味”,无“理”而有“情”,方绝、方妙!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是罪满月,本篇云云,是罪缺月。
  以上三句,一笔绾住今昔,泛说较长一个时间段内的离愁。下文则留墨特定当下客馆中的孤苦况味:“急管宵残,疏钟梦断,客衣寒悄。”夜深了,附近不知何人歌筵上的急管繁弦已经消散,报时的钟声虽然稀疏,但在静夜中却显得特别警动,以致惊醒了词人的梦魂。当此万籁俱寂之际,他格外地感到了寒冷和孤独。于是,词人想念起他的妻子来:“忆临岐,泪染湘罗,怕助风霜易老。”他所最最不能忘怀的一幕,是当日分襟(“临岐”,到了岔路口。诗词中往往只作临别义用,不必呆看)的那一刻,簌簌珠泪,沾湿了她的罗衣。(由自己之“客衣”,引出伊人之“湘罗”,文心甚细,针脚遂密)。此情此景,一想一断肠呵。旅途风霜,本就使人憔悴,再加上相思之痛的折磨,恐怕人更老得快了。“助”字下得妙,读者试闭目冥搜,看能找出第二个字替去它否?“风霜”侵蚀人的肉体,“相思”啮咬人的精神,一自外攻,一从内“助”,不“老”何待!此一韵,上七字宕一笔忆“人”,下六字拖转来叙“我”,一推一挽,又是一度宛转。至此,上片四韵已有三番一韵之中前后排奡了,文情云谲波诡,不受控捉。    尽管相思无益,只“助风霜”摧人易老,可是,“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奈何,回避不得,索性放笔直书。于是一换头便粘紧上结“忆临岐”云云,饱蘸浓墨,信手挥洒,将昔日的长亭弹泪之别写全写尽。“是尔翠黛慵描,正恹恹憔悴,身予低道。”上结已点出伊人“泪染湘罗”,此处更作一番渲染,使她别情依依的愁苦形象愈发明晰、丰满。所谓“翠黛慵描”(翠眉懒画)者,即元人王实甫笔下之“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是也。所谓“恹恹憔悴”者,亦即前人笔下之“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是也。以上盖借容颜、情态传神。下文改从言语生色:“向予低道:念此去谁怜,冷暖关山路杳?”你这一去,山高水远,没有奴在身边,谁来疼你,对你嘘寒问暖呢?(自己要多保重啊。)常语。常情。质朴无华。惟其为常语、常情,是天下千千万万个妻子在送别夫婿时都说出过的言语,才有着摇动人类心旌、勾摄人类魂魄的艺术魅力!才是天地间的至情、至语!“向予(我)”二字,已顺便带出了自己,故下文水到渠成,转述我当时的情态:“才携手教,款语丁宁,眼底征云缭绕。”刚刚拉住伊人的手,让她亲切的叮咛嘱咐,眼前便见那象征着“游子意的”飘飘浮云塞满了去路——尚未踏上征途,客愁已然不堪禁受了。于是,最后一韵便嘶声喊出既是当时又是现在、既是自己又是伊人心中的一团愤懑:“恨不剪,春雨蘼芜,牵惹愁怀多少!”“蘼芜”,一种香草,别名江蓠。“江蓠”谐音“将离”。二句不过是说:我们恨透了离别,它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愁苦啊!妙在并不直来直去,却采用了一种很别致的修辞手段来表达,你看他写得多么精彩!

诗人安道的古诗

飞鲸楼诗

宋代 安道

崇楼言言,上下太清。鸣钟在悬,飞鲸清名。在昔先民,制器尚形。

取类相感,用谹其声。此方真教,由闻而入。诞敷法音,昭我玄极。

假物以鸣,与世作则。震惊大千,群响俄息。维此积善,灵僧之宫。

爰作斯楼,警昏启蒙。侯谁尸之,曰沙门惠。公胡溃于,成矢誓在。

躬瞻彼飞,楼峙于东。海华䲔在,兹蒲牢震。骇苦轮乃,轫音场无。

碍于千万,年迷者永。

春日郊行示地方官 其五

宋代 安道

平成多历年,生齿既蕃庶。惟食在天时,轻徭民自豫。

荅日休皮字诗

宋代 安道

八片尖裁浪作毬,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长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满庭芳 柳絮

宋代 安道

如雾如烟,非花非雪,趁风吹过窗西。隋宫汉苑,行遍短长堤。

怪底撩人千里,梅花弄、最惹人思。莺啼也,才依曲砌,又见入柴扉。

迷离。甘冷落,无根无蒂,一任风欺。笑谁拘谁管,随聚随飞。

纵作新萍水面,曾任尔、漂泊无依。须知道,生涯不定,世路有高低。

鹊桥仙·天真灵种

宋代 安道

天真灵种。华胥入梦。趣取人间入用。玄珠天府密封藏,誓不敢、红尘卖弄。麾军齐哄。声音迎送。饶取威严尊重。金毛披着上场来,却忘了

法曲献仙音 经旧游处

宋代 安道

窥影方塘,觅踪香阁,记得青春朝暮。痴燕曾邀,病莺犹识,垂杨尚描眉妩。

忆二十年前事,依依耿无语。

黯延伫,奈重来、草痕如梦,消几许、三月绿阴风雨。

曲折小红楼,认依然、东角门路。片片残花,换伤春、伤别情绪。

怅莓苔满壁,肯问碧纱题句?

题自画牡丹

宋代 安道

风风雨雨惜春残,为爱名花倚画栏。淡著胭脂浓著墨,一枝图向画中看。

宣檄随府初程得风

宋代 安道

泝楚三千里,离淮第一程。
海潮随意送,江月打头迎。
西事端无恙,东风故有情。
篙师浑未解,挂席亦欢声。

邓尉看梅

宋代 安道

停舟策杖屡攀跻,石路初消雪后泥。竹径参差逢野寺,人家一半住花溪。

寒生夜磬行来远,天压春山望处迷。万树香风偏渡水,莫厘云断两峰西。

唐寅桃花庵图

宋代 安道

吴中爱看吴人画,况是吴人画最高。
世上只期为散木,庵前疑复绽新桃。
松风寒处安茶铫,石冻春深试酒槽。
七字志怀颇见道,宁云溪壑兴堪陶。

小戎

宋代 安道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读四川崇庆牧辽东常君殉难行状五言古体四十韵

宋代 安道

学深任气数,性定无存亡。我观天下事,管窥庸足量。

辽东有国士,理斋厥名常。毋谓当代人,与古难颉颃。

弱冠迈庠序,三十成文章。拾芥掇科第,匪夸名氏扬。

将以经术身,展布于庙廊。谒选授西充,西充蜀道长。

山环复水阻,积敝嗟荒凉。君为振风俗,纲目间大纲。

董课警戏游,建庙崇蒸尝。公馀申教令,士民初有方。

烽烟起番部,逆酋恣披猖。羽檄从令署,支放千军粮。

束装隶营幕,三年食未遑。名迁崇庆牧,身踞西岭冈。

贼掠木果木,劫夺倾稻粱。懦夫心胆裂,壮士空踉跄。

君挥使各去,有我独身当。大呼震林谷,奋臂施干将。

可怜书生手,刃贼如刲羊。叠击八九首,连被十数创。

屹然犹骂贼,贼势怒益张。一旦申大义,义气何堂堂。

当事奇伟烈,胪迹陈未央。监司恤其躬,成均荫乃郎。

祠祀入昭忠,于焉报馨香。此事越四载,迢遥隔远疆。

愧我暗时务,谁与潜德彰。张侯武功宿,馀不来树棠。

邀予课令子,日久形迹忘。著作从我读,灯窗披琳琅。

忽地得君状,英风疑飘飏。君效明遇吉,我拟汉子房。

状貌尽儒官,劲勇淩秋霜。虽然事迹异,气局无参商。

悬知大丈夫,百鍊益坚钢。得力性学功,生死两不忙。

临风一凭吊,诗成涕泗滂。今朝见实录,乃叹史笔良。

少年游五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冰丝柔宛,蜜情细腻,阑角倚停匀。风吹叶阑,池塘锁梦,愁思惹轻颦。

黄昏约嫩,沉沉意舍,孤负有心人。云破何时,月来谁影,花发沁园春。

奉问座主丘侍郎 其一

宋代 安道

早岁虚仁鉴,频年阔素书。斯文谁后死,甲子正安居。

公馆初阳动,江沙海气淤。近传肝液少,岁晚更何如。

念奴娇·倦怀无据

宋代 安道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和邹克清韵

宋代 安道

閒临流水静看山,树底飞云手可攀。绿野旧开田二顷,黄芽新盖屋三间。

春残花径何曾扫,月落柴门尚未关。有酒便当呼一醉,青铜无处觅朱颜。

黄子伯固昔为兵部郎官率同列谏止巡幸,被杖斥归。今上登极起为南 ...

宋代 安道

明到凤楼听漏日,汉仪重睹泪堪垂。伏蒲旧侣谁同在,荐藁芳名帝独知。

骅骝逸步谙长道,鹓鹭崇班恋赤墀。凭将金鉴千秋录,为献南山万寿卮。

秋日小病同心石师强至山寺

宋代 安道

寺门秋竹冷烟扉,石路欹斜在翠微。
领略心情忘我病,寂寥光景见人稀。
欲题古壁花生眼,久坐荒苔藓透衣。
应笑学空多岁月,个中还挂往来机。

晚香独

宋代 安道

戒饮浃旬违清樽,对酒独坐愁黄昏。庭宽忽开独蕊洁,风细微觉晚香温。

冰雪肌肤谢姑岭,画图省识明妃村。夜深问花花不语,脉脉客思花心存。

送道士谢清一归吴中

宋代 安道

丹鼎红光照洞庭,天坛月色带疏星。玄都道士苍精剑,上界仙人白凤翎。

阊阖朝回天荡荡,蕊珠经尽昼冥冥。欲从杖屦秋山里,风雨篝灯采茯苓。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