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卢龙云
七歌曰:我所瞻兮云石堂,溪流七曲树生香。石门虚彻把金光,翘首三峰列上方。
谁其行乐意未央,天壶日月景偏长。逍遥倚仗回北廊,乐只君子寿无疆。
麻滩驿舍睹壁间留咏忆钱五卿二首 其二
两度分符竹,千重到楚山。骥途翻蹇滞,鸟道总间关。
行役思乡远,驱车畏路难。滩声从百折,阅尽见安澜。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十二 白云在望
浮云聚散本无期,一上高台入望思。何限停杯心里事,多因极目倚阑时。
武夷九曲歌寿少司马陈公七十有序 其一
一歌曰:我所瞻兮万年宫,溪流一曲万蒙茸。彭祖之居号云龙,群仙更聚幔亭中。
谁其主之溪上翁,惟张与徐差可同。骖龙驭鹤意融融,坐见尘扬沧海东。
署中连赏牡丹呈周姚苏谭四曹长共三首 其二
奇葩昔日美姚黄,清署依然擅众芳。酒态未应孤酒圣,花期谁更负花王。
开帘秀色辉瑶席,授简飞香溢锦囊。多少向阳誇丽质,何如新艳出东皇。
答黄元卿太学元旦立春之作
钟声隐隐漏声迟,曙色含春傍虎闱。帝里山川开淑候,词林鞭弭羡雄飞。
每因结客怜同调,岂为登楼赋式微。伫听京华消息好,临江何用送将归。
海虞十二景 其七 破山钟磬
断壁云常补,崩厓路欲迷。仙游邀杖屦,客至访伽梨。
闻磬知莲社,听钟认虎溪。禅心如入定,真作絮沾泥。
七月六日舟过广陵别同行诸子并柬庞与虔明府
相从理棹下扬州,葭菼离离满目秋。却笑此身非跨鹤,又将时序会牵牛。
弟兄海内希长合,萍梗天涯不自由。二十四桥今夜月,箫声谁与伴维舟。
送郭太学
槐市秋清集俊髦,壮游堪逐五陵豪。初开道路驹千里,争睹云霄凤一毛。
都讲席看随上序,进贤冠羡映东曹。筑台况是君家事,此去悬金价并高。
懒石二首 其一
丰草长眠境独幽,无营终日傍林丘。任教说法通神理,不为生公强点头。
辰沅道中五首 其四
山下一村雷雨,岩前几阵风云。人在翠微深处,披襟涤尽炎氛。
江行即事二首 其一
舟过维扬雪尽消,片帆南接大江潮。梅花两岸飞残腊,转付春风入柳条。
懊侬歌四首 其三
大艑百幅帆,日暮宿江浔。二日已千里,安不懊侬心。
送罗尊生太学南归
衣马翩翩惬壮游,几回见月忆刀头。百年礼乐观王国,万里江湖傍客舟。
赤日喜沾梅子雨,微风时送麦花秋。临岐预有重来约,迟尔书成又帝州。
题小景八首 其一 渔
风清鸥鹭渚,波静荻芦湾。何必桃源渡,孤舟尽日閒。
送沈比部出守东昌
翩翩五马赴三齐,千骑东方惬望霓。明允几年推法从,循良此日待蒸黎。
白云司里怀同舍,红药樽前恋解携。郡国于时需异等,玺书应拟自天题。
题画四首 其二 棋
妙用方员里,神机动静间。旁观应未悟,当局有馀閒。
得家报喜咸儿生
千里椷书自粤南,真传消息喜逾深。官同鸡肋淹微禄,家有熊祥送好音。
此日已徵兰入梦,他时应附桂为林。年来棣萼关情处,重睹连枝慰远心。
忆郊居并答仲升
旧辟郊亭称地主,别来花雨几阴晴。自缘旅泊悲龙剑,长忆仙流咽凤笙。
下走马牛迹尚混,故山猿鹤怨难平。何时秉烛西园会,得句池头月五更。
夜宿三山禅房漫赋刀剑二首 其一 刀
我有一宝刀,解之欲赠谁。伊人不可欲,佩以善自随。
明时遵海曲,漂泊滞天涯。刀头似明月,忆我心所私。
操而可使割,应用自有时。堪叹世间人,笑中亦有之。
寄题顺德双塔
城南千尺驾虹桥,桥下江声旦暮潮。云际何来双玉笋,雨馀忽对两霞标。
地灵终古文成象,词客高秋赋屡招。倚槛天风吹万里,即看鹏翼共扶摇。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十 晚泊溪云
答惟学王孙二首 其二
芙蓉驿换舟二首 其二
答赠少司马陈公二首 其二
济河杂咏八首 其五
送伦美卿太学南归
飞云洞饯别林别驾之槜李兼呈车使君
雨中闻莺二首 其一
三事录答乡大夫见赠
为陈勋卿题龙津藕花庄瑞莲
澹然亭八景有序 其三 芝山晓月
送陈仲子赴春官兼呈王明府
招隐诗二首 其一
韩烈妇
送王孝廉奔讣还柳州
观迎春四首 其四
除夕至淮上
送谭永明山人之康州时以州乘应沈使君之辟
五云驿赠李医士
答李明府
野泊二首 其一
送金友珙之罗浮便谒刘使君友珙先有作见贻
和周文学守岁二首 其一
归粤寿母卷为马仲高作
万松引为蔡孝廉作
和咏物诗十首 其二 莺簧
送林郡丞入觐二首 其一
送何茂才游太学
答游宗振时闻有松江之行
答右司马陈公四首 其一
勘水灾四首 其一
和友人闻报生孙
澹然亭八景有序 其七 鳌顶祥云
起复北上答友人寄赠二首 其一
夜雨偶成和邓玑伯刺史
送刘令公入觐
舟溯黄河即事
秋初答林园相诗酒之惠二首 其二
和祷雨有应
赋得宦情随日薄
九仙洞
舟中寒雨二首 其二
题画四首 其四 画
冰桃行寿刘隐君
刘氏真隐园
赠台州陈孝廉二首 其二
答李大顺寄怀二首 其一
送周太学南归寿亲
梅桂争芳诗有引
送柯季和司榷扬州
恒心堂为周医题
答王皞如太学二首 其一
东门行为采珠者作
送陈天卿兄弟归豫章
社中延李本宁先生同集承见赠四章答和如数 其四
咏史六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