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唐代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译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我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流淌,江水澄莹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曾经与我一同来此赏景观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呀?这儿的风景一如去年,没有变化。

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注释

注释
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
思渺然:思绪怅惘。渺(miǎo)然:悠远的样子。
依稀:仿佛;好像。

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前二句写诗人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人运笔自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
“独上江楼思渺然”,语同随口说出,但情致绵渺,引人遐思。而这一句至少可以体味到以下几层意思:首先是“独”字的运用,写诗人处境之寂寞,身边无人陪伴因而在这样一个月凉如水的夜晚独自出行;其次是“上江楼”,在古人的传统中,“登高”和愁思似乎不可分割,诗人此刻一定是有什么忧心之事;第三,“思茫然”,诗人的心境显然并不安宁。此句写诗人独自登上江边之楼的情形,“独上”写行动,“思渺然”写心理。叙事之中挟以情韵,使其独倚高楼、寂寞沉思的情态形象生动。
“月光如水水如天”,这一句故意将笔移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
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写到这里,诗意豁然开朗,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得到充分展示,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促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朋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赵嘏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据清人所辑本事,这首诗作于作者赵嘏进士落第东归返乡之后。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濒临江边的一座楼上,眺望江上月夜的美景,进而想起去年与友人同赏的情形,兴发出物是人非之感,遂作此诗。

诗人赵嘏的古诗

东亭柳

唐代 赵嘏

拂水斜烟一万条,几随春色倚河桥。
不知别后谁攀折,犹自风流胜舞腰。

下第后上李中丞

唐代 赵嘏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

唐代 赵嘏

一醉曾将万事齐,暂陪欢去便如泥。黄花李白墓前路,
碧浪桓彝宅后溪。九月霜中随计吏,十年江上灌春畦。
莫言春尽不惆怅,自有闲眠到日西。

秦中逢王处士

唐代 赵嘏

万水东流去不回,先生独自负仙才。蕊宫横浪海边别,
鹤翅驻云天上来。几处吹箫森羽卫,谁家残月下楼台。
春风正好分琼液,乞取当时白玉杯。

西江晚泊

唐代 赵嘏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宣州送判官

唐代 赵嘏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江楼感旧

唐代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虎丘寺赠渔处士

唐代 赵嘏

兰若云深处,前年客重过。岩空秋色动,水阔夕阳多。
早负江湖志,今如鬓发何。唯思闲胜我,钓艇在烟波。

吴门梦故山

唐代 赵嘏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

晓发(一作姚鹄诗)

唐代 赵嘏

旅行宜早发,况复是南归。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
星残萤共映,叶落鸟惊飞。去去渡南渚,村深人出稀。

寄前黄州窦使君

唐代 赵嘏

池上笙歌寂不闻,楼中愁杀碧虚云。
玉壶凝尽重重泪,寄与风流旧使君。

寒食新丰别友人

唐代 赵嘏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满楼春色傍人醉,
半夜雨声前计非。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
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

发柏梯寺

唐代 赵嘏

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
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

降虏

唐代 赵嘏

广武溪头降虏稀,一声寒角怨金微。河湟不在春风地,
歌舞空裁雪夜衣。铁马半嘶边草去,狼烟高映塞鸿飞。
扬雄尚白相如吃,今日何人从猎归。

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

唐代 赵嘏

无地无媒只一身,归来空拂满床尘。
尊前尽日谁相对,唯有南山似故人。
玄发侵愁忽似翁,暖尘寒袖共东风。
公卿门户不知处,立马九衢春影中。

重游楚国寺

唐代 赵嘏

往事飘然去不回,空馀山色在楼台。池塘风暖雁寻去,
松桂寺高人独来。庄叟著书真达者,贾生挥涕信悠哉。
老僧心地闲于水,犹被流年日日催。

宛陵馆冬青树(一作汉阴亭树)

唐代 赵嘏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寻僧

唐代 赵嘏

斜日横窗起暗尘,水边门户闭闲春。
千竿竹里花枝动,只道无人似有人。

发青山

唐代 赵嘏

凫鹥声暖野塘春,鞍马嘶风驿路尘。
一宿青山又前去,古来难得是闲人。

经汾阳旧宅

唐代 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赵嘏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20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