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朱浮传

读朱浮传

宋代 吕陶

权归刺举已条陈,慱士非才贵得真。若也国恩殊不卖,单辞未必死功臣。

诗人吕陶的古诗

用与可韵为湖亭杂兴十首 其十

宋代 吕陶

花烂适逢佳节,酒醲宜赏青春。酩酊任他醉客,芳菲付与游人。

过天彭怀昔游三首 其三

宋代 吕陶

曾向高楼赋晚晴,每看鱼鸟乐长生。下楼还是红尘道,不信机心胜野情。

送钱端履归二曲

宋代 吕陶

君去金渊十五春,暂归翻是客中身。暂年丘垄胜当日,两世亲朋无几人。

麈尾幸能销白昼,马蹄还厌踏红尘。锦衣会有重来约,应笑衰翁漉酒巾。

和通判阎朝奉赏花四绝 其四

宋代 吕陶

好花长是怯狂风,荣谢都来十日中。未过清明时节在,更须携酒觅残红。

次韵吴师益三首 其二

宋代 吕陶

谪官谁更恨蹉跎,回视浮云亦几何。虽向士林为覆辙,却于言路得馀波。

当年志气消磨少,晚岁光阴赋咏多。每阅尘编无愧赧,此生应不负丘轲。

按视麋枣堰次韵

宋代 吕陶

郊原气象欲迎春,祠下乔林秀色匀。数里旧防能禦患,二江流水不迷津。

舆言此日蒙深利,惠政当时念远人。公意勤勤议增筑,又逢贤杰继芳尘。

李大亮

宋代 吕陶

游田未见说虞箴,佞语贪谋竞奉承。岂独怀中有佳鹞,更教大亮献名鹰。

和鹿鸣燕进士二首 其一

宋代 吕陶

石室宏开化二川,文场今岁不遗贤。莺凭暖律方迁木,鹤遇祥云必到天。

随贡充庭知有路,乘风破浪去如船。龙墀唱第程涂近,应在春馀数日前。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 其四 蓼屿

宋代 吕陶

水际柔枝倒,霜前晚穗红。野禽来泊此,浑是画图中。

和信夫屯田疾间偶作二首 其一

宋代 吕陶

安居无事莫兴嗟,聊放高情喜溢涯。揽照不惊头染雪,读书未信眼生花。

讴吟罢后诗筒减,方论搜来药剂加。见说道心从此壮,几因清梦到仙家。

次韵张怀安题云顶浴室院

宋代 吕陶

山门渐近少凡尘,佛子长栖物外身。款户多因游寺客,倚栏时有羡鱼人。

祥云结盖应非雾,法雨飘花别是春。数刻盘桓觉萧散,回头官事又劳神。

和李宝文紫庭玉节花

宋代 吕陶

云枝玉蕊两难加,应是殊庭种此花。地产有时呈秀异,仙标无意竞繁华。

已持宝瑞传君命,更拥香幢送道家。若预景文方物志,定先群卉赞祥葩。

送穆伯通归成都二首 其二

宋代 吕陶

欲赋长谣赠别君,不胜离绪懒条陈。读书有感旧循吏,对酒无悰少故人。

事往何须嗟蹭蹬,时来应是起沈沦。石城山下西南望,更约瓜期在早春。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 其一

宋代 吕陶

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

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

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

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

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

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

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我吟续郢唱,缄封弥战栗。

和蒙轩

宋代 吕陶

蒙轩高占山之垭,其上五顶皆生茶。仙崖云雾不复见,上峰紫笋今为嘉。

地宜物产种植广,疲民所恃如禾麻。朝晡衣食足生计,赋税力役供王家。

顷者憸人献榷议,百弊滋长多檗芽。川驰陆走穷岁月,泣血无告天之涯。

近从吾蜀远秦陜,生意凋落成咨嗟。天高听卑诏令下,欲使德泽沾荒遐。

使节西来善询度,刬削弊蠹除网罝。山翁野老尽欣悦,市井歌舞尤諠哗。

凭轩一望快远目,满山和气凝丹霞。圣君仁政贤臣布,信矣原隰生光华。

初春三绝 其一

宋代 吕陶

雪霜收尽苦寒威,六幕融融喜气归。原上枯荄还不死,有心刚欲报春晖。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 其十三 荼蘼洞

宋代 吕陶

琼瑰露华英,绿幄相芘覆。几度得风清,真香到襟袖。

思道同晦甫春日过李氏园亭次思道韵

宋代 吕陶

官暇频游览,春阑勿叹嗟。閒情寓文酒,好景付莺花。

笑语留长日,园林访几家。归途最喧塞,红烛数行斜。

答季

宋代 吕陶

老向家山领一麾,安閒惟有故人知。尘埃是幻劳湔洗,水月如流任转移。

可笑书空徒咄咄,愿同舍哺亦熙熙。春来景物虽佳丽,多谢东风少赋诗。

寄唐君益

宋代 吕陶

秋日晴如春日迟,山间水际尽光辉。山湖顿减骚人咏,父老争誇太守归。

岁晚莫惊松易叶,时来又见锦为衣。门前行马虽崇峻,应许衰翁一叩扉。

吕陶

吕陶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仁宗皇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知陈州。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净德集》。► 26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